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會治理、經濟增長、理論創新、學前教育、休閒農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姜曉萍:社會治理是社會各方的責任】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姜曉萍指出,社會治理不只是黨委和政府的責任,而且是社會各方的責任。要堅持黨對社會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明確政府推進社會治理的職能職責,健全政府負責社會治理的責任體制,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在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上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堅決破除妨礙社會治理順利推進的各種體制機制弊端。拓展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政社互動、政企互動、政民互動的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社會組織、企業、公眾多樣化、多渠道、多層次參與社會治理,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步前: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中央黨校報刊社《學習時報》副編審李步前認為,在我國的需求結構中,過去曾經長期存在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比較高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我國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多個年份超過100%。這次疫情期間,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數字經濟等作為穩投資、擴內需的重要途徑,對形成新的增長點、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擴大內需是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積蓄髮展動能、對衝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要求。為此,應想方設法發揮內需潛力,把超大規模內需市場轉換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摘編自《經濟日報》
【武建奇、張子麟:推進理論創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武建奇、張子麟表示,馬克思主義是為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真理,是指導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只有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切實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才能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準確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摘編自《河北日報》
【高丙成: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對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指出,近日,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學前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確保人人上好園,是辦好學前教育的應有之義。《草案》對幼兒園保育與教育的原則、內容、方式等進行了規定,強調「幼兒園應當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兒童,尊重個體差異,注重習慣養成,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創設良好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使學前兒童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學前兒童的發展目標,有利於引導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樹立科學保教理念,推進學前教育的科學優質發展。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劉明明:推動休閒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劉明明表示,休閒農業是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的重要途徑,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農業領域的實踐。目前,我國休閒農業發展同質化嚴重、資金短缺。應當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引導和規範社會資本通過公私合作模式、土地經營權入股、眾籌模式、「網際網路+」模式、發行私募債券等方式投資休閒農業。建立市場準入機制、競爭機制、利益共享和保障機制、績效評價機制、風險分擔機制以及退出機制。此外,規劃休閒農業要充分考慮農業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建立休閒農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打造生態休閒農業。此外,針對當前休閒農業的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建議由行業協會組織研究休閒農業評價體系,對休閒農業進行認證和標識,科學引導民眾綠色消費。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
(光明網記者 李澍整理)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