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頻繁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知道真相後媽媽痛悔不已

2020-11-27 積木育兒

一個7歲的男孩,半年前突然開始動不動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

孩子爸爸發現了不對勁,批評孩子:「不要總是這副鬼樣子,難看死了!」

發現自己的警告沒用,爸爸開始上手。

他認為孩子純粹是故意做出那副古怪模樣的。

他受不了孩子的「鬼樣子」。

一開始他還口頭警告孩子「克制自己」。後來,一看見孩子做鬼臉、一聽到孩子清嗓子,上去就是一巴掌。

然而,孩子的古怪表現卻愈發頻繁了。甚至一見到爸爸就忍不住臉部抽動。

直到這時,孩子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先是看中醫。

喝了兩個月的中藥,沒用。

後來,聽醫生的建議,夫妻倆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

哪知心理醫生在跟孩子相處幾分鐘後,就笑著告訴夫妻倆:孩子沒什麼大問題,要想孩子的症狀得到改善,大人得先治療。

原來孩子得了一種叫做「抽動症」的病。

不是孩子故意搗蛋。

不管做鬼臉、眨眼睛還是清嗓子,對孩子而言都是不可控的。

症狀的初發可能是,孩子的某一次生病、或者家庭關係的緊張,或者父母的嚴厲訓斥。

一旦有抽動的表現,家人對孩子的關注自然增多。

目光是有壓力的。

焦慮情緒更是能夠快速在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傳染。

父母的焦慮,父母過度關注帶來的壓力,會導致孩子更加緊張,抽動也會更加厲害——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得知真相後,孩子的媽媽淚流滿面。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小小的三口之家經濟陡然變緊張。夫妻倆為此時不時爭吵。

最初發現孩子有抽動的表現,做母親的甚至還嫌棄孩子「添亂」。

現在回頭看才意識到,緊張的夫妻關係,或許才是孩子抽動的一大誘因。

上面這個例子,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別以為抽動症距離我們的孩子很遠。

臨床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罹患抽動症。

有數據顯示,國內目前約有400萬人患有抽動症(又名妥瑞氏症)。

公益短片《站出來 做自己》

你或許在路上,在公交或地鐵上,就曾經遇到過一個舉止奇怪的人,TA搖頭晃腦,做鬼臉,抑或莫名其妙說髒話。

這樣的人很容易引發我們的側目,導致我們的不接受、不理解。

紀錄片《妥妥的幸福》

尤其如果這樣一個「行為舉止古怪」的人就是自己的孩子時,我們或許就更加難以接受,甚至如臨大敵。

根據臨床表現,抽動症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

  • 運動性抽動:頭面部、頸、肩、軀幹以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發,快速收縮運動。
  • 發聲性抽動: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縮,通過鼻、口腔和咽喉的氣流而發聲。
  • 感覺性抽動:壓迫感,癢感,痛感,熱感,冷感或其他異樣感覺。

截止目前,該病症的病因並不明確。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早期出現抽動症狀以後,選擇忽略,並且從調整親子關係著手,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放鬆和和諧的成長環境,那麼孩子的症狀很快就能自動消失。

電影《叫我第一名》

可惜,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如此幸運。

他們多半會長期遭受文章開頭那個孩子的境遇:被批評,被指責,被當成一個有問題的壞孩子而被暴力幹預和矯正。

當父母長期、過度、不當地關注和幹預孩子,很容易會導致孩子的行為固化,甚至症狀愈發嚴重,並伴隨終身,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一位朋友這樣說過:在高學歷的家庭裡,孩子罹患抽動症的概率越來越高。

為什麼會這樣?

從心理學角度去理解,或許是因為,壓力越大,孩子的「異常行為」就會越多。而高學歷的家庭,他們往往會對自己要求嚴格,也對孩子傾向於有過高的要求,這自然會給孩子帶去超負荷的壓力,造成情緒和行為上的一些障礙。

而當孩子出現一丁點父母覺得是「問題」的「問題」,又會導致父母愈發關注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壓力和控制,由此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難以跳脫和真正化解。

何止是抽動症呢?

教育中,有很多可怕的蝴蝶效應。

即很多孩子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來是小事一樁,父母若用輕鬆愉快的態度去解決,甚至不需要解決,問題也會自行消失。但若家長用嚴厲的方式去對孩子,不但無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還會讓孩子的問題固化下來,嚴重的甚至可以毀滅孩子一生。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是高學歷,生活和工作上很講究,育兒也特別嚴謹。這個家庭中的大人,從孩子一歲多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

最初大人們反覆告訴孩子「手髒、不能吃。」

發現講道理沒用後,就開始動起了手。孩子一吃手,大人就打。但打孩子的方法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手伸進嘴裡。

再後來,他們還用過抹辣椒水的方法。

用過一天24小時強硬戴手套的方法。

可惜,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這個孩子長大後變成怎樣了?脾氣特別倔,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失控,可以連續哭很久,甚至會用頭猛烈撞牆。

諮詢師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兩隻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變形了,小手上布滿了破潰的傷口,可孩子好像完全沒有痛感,還在用嘴啃咬雙手。

更讓人心疼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了嚴重障礙,不會和人交流,別人和他說話,他基本不回應,目光總是迴避開來,神情冷漠,拒人於千裡之外。

原本是孩子正常發展中的一個正常動作(小寶寶吃手是正常的!)。

這樣一個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卻遭到了如此殘酷的、持續反覆的懲罰,整個過程簡直跟刑訊逼供沒區別。關鍵,孩子還那麼小啊!在生命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綿延不斷的殘酷對待,他的生命怎麼能正常展開、怎麼能不被扭曲呢?!

當然不止是吃手。

亦不止抽動症。

在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很常見的「行為問題」,比如某一次撒謊,某次尿床,在學習中犯了某個錯等等。真的很多問題都只是階段性的問題、發展性的問題。甚至是根本不必去關注的「問題」。

然而,卻有太多孩子承受著這樣那樣的評判,過多的關注跟強化,甚至過於粗暴的「矯正」。

他們可能只是語言表達缺乏些技巧;

他們可能只是發展和學習的節奏慢半拍,顯得笨拙;

他們可能只是年齡還沒到;

再或者他們只是還需要時間發展他們的行為自控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以及需要大人的寬容和幫助;

但是,他們卻一次次被蓋棺定論為「有問題」,是教不上路的「壞孩子」。

總之,他們的模樣,僅僅因為不符合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或規範,就被貼上了「不對」「不正常」「有毛病」的標籤。

這種標籤,類似一種詛咒,往往讓這些孩子,永生無法翻身。

真正能夠從這樣的詛咒中走出來的人,非常非常幸運,也非常非常少。

也許,你身邊,或者你的家庭裡,也有一個這樣不太一樣的小朋友呢?

我們常常因為他們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有點不一樣,很容易就出現貶低、排斥甚至強烈的敵意。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試著先去接納和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的生命經驗會更豐盈,而那些孩子的人生,也將會有更美好的可能。

譬如那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名叫《自閉歷程》,講的是一個自小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患者,最終成長為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的故事。

她傳奇的一生也許無法複製,但是她的際遇,卻顯得尤為可貴。

最喜歡電影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個講話姿態生硬卻自信滿滿的女孩,她大聲地說:

我跟別人不同。

而不是說,, 我是個病人。

電影《自閉歷程》

之所以她能夠有這樣的狀態,並非她的自閉症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奇蹟,最終不藥而愈了。

而是她有一個了不起的媽媽,始終堅持告訴這個世界:我的女兒只是跟他人不同,不是有問題。

電影《自閉歷程》

包括後來她遇到的高中老師,卡勞克博士。這位老師發現了坦普爾是個用視覺圖像思維的天才,並且對她因材施教,使她充分發揮所長,一點點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

不得不說,人們的善意和愛,有時候,真的能夠製造奇蹟!

如果你看了今天的文章,如果你還願意試試我們所建議的,那麼不妨開始重新去了解周圍的人,特別是你的孩子。

就是那些經常被人們看不上的、甚至蓋棺定論了的孩子,或者是「壞孩子」,或者是「笨孩子」,看看有沒有辦法,去以更少的評判、更多的開放和友善的態度,去了解他們?

你的視角的改變,真的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7歲孩子頻繁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知道真相後媽媽痛悔不已
    一個7歲的男孩,半年前突然開始動不動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孩子爸爸發現了不對勁,批評孩子:「不要總是這副鬼樣子,難看死了!」發現自己的警告沒用,爸爸開始上手。他認為孩子純粹是故意做出那副古怪模樣的。他受不了孩子的「鬼樣子」。一開始他還口頭警告孩子「克制自己」。
  • 7歲孩子頻繁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知道真相後媽媽痛悔不已……
    作者:白芥子 來源:積木育兒(ID:jingguanyuer) 一個7歲的男孩,半年前突然開始動不動做鬼臉、眨眼睛、清嗓子。 孩子爸爸發現了不對勁,批評孩子:「不要總是這副鬼樣子,難看死了!」
  • 不要小瞧孩子的「眨眼睛、清嗓子」 ,知道真相後,家長痛悔不已
    作者: 人民好醫生 孩子反覆出現眨眼、清嗓子,是家長經常遇到的問題。若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家長就應該重視這「小毛病」了,這可能是許多疾病的早期信號。
  • 泉州: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清嗓子 沒有同桌成績下降
    閩南網11月25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聳肩,還一直清嗓子、眨眼睛,上課的時候不停地扭動,不僅影響同桌,還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同桌換了一波又一波,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原來,這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 10歲男孩突然頻繁眨眼睛,還做鬼臉!說了一句話,媽媽嚇壞了
    10歲男孩突然頻繁眨眼睛,還做鬼臉!強強還納悶,明明自己狀態挺好的,為什麼媽媽會這樣說呢?這是在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小兒推拿科陳琴醫生的診室裡,強強媽媽向陳醫生描述的症狀。原來這些天強強總會有一些怪異的表情動作,但他自己完全不知道,媽媽這才帶他來醫院。
  • 小孩子頻繁眨眼睛怎麼回事?原來真相是……
    小孩子總是眨眼睛怎麼回事?前天小米熊兒童醫院門診來了一位8歲的小男孩,家長一臉焦慮,說孩子最近總是眨眼睛、歪脖子,說他也不停,控制不住。這些症狀前幾年也有過,覺得是一個壞毛病,沒太理會,過一陣兒自己就好了。但是今年症狀嚴重些了,有時候眨眼睛幾秒內連續眨,所以就趕緊帶來看看是什麼問題。
  • 兒童出現「淘氣愛罵人」、頻繁做鬼臉,很可能是患有抽動症
    八歲的小凱愛眨眼睛、皺鼻子、做鬼臉的萌娃。小凱父母離異,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時常放學後一個人坐在屋裡寫作業或者玩玩具,不喜歡和陌生人多接觸。但家中有客人來時,他又會被爺奶強行叫出來見人。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與客人打招呼,他會更加頻繁地眨眼睛、皺鼻子、聳肩膀、做鬼臉,甚至罵人。爺爺奶奶剛開始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到了「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齡開始淘氣了,後來在鄰居的善意提醒下,開始意識到小凱的行為舉止是不正常的,決定就醫。
  • 孩子頻繁清嗓子,可能是抽動症?
    生活中很多孩子頻繁地出現眨眼、搖頭、聳肩、清嗓子等動作,往往家長們並不是太在意,以為是孩子故意搗鬼或是模仿抽動症是兒童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音性抽動,像頻繁眨眼睛、臉部肌肉抽動、扭脖子……這些都屬於運動性抽動,而清嗓子、說話停頓、結巴……這些就屬於發音性抽動。由於發生性抽動多表現為咽喉症狀,所以不僅是家長,有時在門診也常被誤診為過敏性咳嗽、慢性咽炎。
  • 九歲多的女孩子老頻繁眨眼睛是怎麼回事
    九歲多的女孩子老頻繁眨眼睛是怎麼回事?「眨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要,正常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至20次,但是有一些孩子眨眼的頻次卻遠高於這個數值。對於孩子頻頻眨眼的動作,有些家長認為只是壞習慣,但也有部分家長非常擔心這一情況,不知如何去控制。專家提醒:「經常眨眼,可能和兒童抽動症有關」。
  • 男孩眨眼睛、吸鼻子…越打罵動作越頻繁,進入「死循環」,一查是...
    家長們知道嗎?其實,這是一位抽動症患兒媽媽的留言。 據後來媽媽描述:「孩子( 辰辰 )5歲了,半年前開始有眨眼睛、吸鼻子的情況,那時候我們沒在意,覺得可能孩子在調皮搗蛋,說說罵罵就行了,前兩個月的時候,他又有抖肩膀的情況,我們就覺得不對勁,還不能打罵,越打罵動作越頻繁……感覺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 做鬼臉、頻繁眨眼、發出怪聲……警惕抽動症給孩子「搗蛋」
    清嗓子、頻繁眨眼、聳肩、異常發聲、做鬼臉……這群孩子在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請家長」,說是擾亂了課堂紀律,太不聽話。可事實真是如此?「平常在家裡,這孩子就總是發出怪聲,還動不動做鬼臉、眨眼,本以為上學就好了,沒想到,上學第二天我就被老師留下談話了。」門診室裡,一位媽媽向兒科主任王曉燕訴說著,臉上滿是不開心。王曉燕說,這位家長是聽了鄰居的建議,想看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才來就診的,可一番診斷之後發現,這個孩子是得了「抽動症」。「現在得抽動症的孩子很多,經常會在門診接收到這樣的患兒。」
  • 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孩子頻繁的眨眼睛
    最近,陪著嫂子跟5歲的侄女紅豆去公園玩。我們在捉迷藏的時候,沙子吹進了紅豆的眼睛,性格乖巧的紅豆當時用小手揉了幾下眼睛,什麼也沒說又玩了起來。 第二天早上,嫂子發現紅豆的眼睛有些紅腫,她不停的眨眼還想揉眼睛,一問她才知道昨天玩遊戲時沙子進眼睛了。
  • 10歲男孩突然頻繁眨眼睛,還做鬼臉!說了一句話,媽媽嚇壞了
    10歲的強強(化名)最近有些奇怪,媽媽說,這幾天她經常看到強強吸鼻子、搖頭晃腦的,還時不時會做鬼臉。有一次媽媽正在輔導強強做數學作業,剛講完3道錯題,前面還虛心接受的強強突然間眨起了眼睛,還連帶著做起了鬼臉。媽媽讓他好好聽講,不要鬧了,可強強說自己很認真在聽,還讓媽媽接著講。
  • 抽動症患兒心聲:「媽媽,我也不想一直眨眼睛,可是我又控制不住!」
    班主任:「龍龍媽媽,我們發現龍龍最近老是出現一些怪異的動作,頻繁的眨眼睛,
  • 10歲男孩突然眨眼睛,還做起鬼臉!孩子說了一句話,媽媽嚇壞了
    10歲的強強(化名)最近有些奇怪,媽媽說,這幾天她經常看到強強吸鼻子、搖頭晃腦的,還時不時會做鬼臉。原來這些天強強總會有一些怪異的表情動作,但他自己完全不知道,媽媽這才帶他來醫院。陳醫生問診後,發現強強學業壓力大,雖然現在正值暑假,但興趣班網課等經常要上,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地滿滿的,大到每天按時完成指定作業,上交指定打卡視頻,小到幾點起床,幾分鐘吃飯,幾分鐘上廁所等等。
  • 警惕孩子眨眼、清嗓子的「小毛病」,可能是疾病早期信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吳力群)孩子反覆出現眨眼、清嗓子,是家長經常遇到的問題。若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家長就應該重視這「小毛病」了,這可能是許多疾病的早期信號。
  • 10歲男孩突然眨眼睛,還做起鬼臉!孩子說了一句話,媽媽嚇壞了
    本文轉自【廣州日報】;10歲的強強(化名)最近有些奇怪,媽媽說,這幾天她經常看到強強吸鼻子、搖頭晃腦的,還時不時會做鬼臉。有一次媽媽正在輔導強強的數學作業,剛講完3道錯題,前面還虛心接受的強強突然間眨起了眼睛,還連帶著做起了鬼臉。 媽媽讓他好好聽講,不要鬧了,可強強說自己很認真的在聽,還讓媽媽接著講。媽媽心想,這孩子現在怎麼這麼不老實,竟然學會撒謊了。
  • ​6歲孩子老是清嗓子是怎麼回事?
    6歲孩子老是清嗓子是怎麼回事?因為最近總會不自主的清嗓子,9歲的小新常常被父母訓斥,認為這是孩子故意所為。隨著孩子不自主的清嗓子的頻率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長,這才引起了家長的重視。經過醫生的檢查,這才得出孩子不自主的清嗓子的原因竟是患上抽動症。那麼,6歲孩子老是清嗓子是怎麼回事?
  • 孩子頻繁眨眼睛,是不是「小兒抽動症」?真相比你想的更複雜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眨眼睛是很正常的生理動作,是為了保持眼球的溼潤,有的孩子大了,還會專門模仿眨眼的動作向父母賣萌。正常情況下,孩子的眼睛每分鐘要眨5-10次左右,在乾澀、不舒服時會增加眨眼次數,情緒緊張時頻率也會加大。
  • 【天使科普】孩子喜歡眨眼、聳肩、做鬼臉,不是賣萌是抽動!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寶寶,不要一直眨眼睛。」 「寶寶,不可以一直做鬼臉哦。」 「媽媽已經和你說了很多次哦,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做奇怪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