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寶寶,不要一直眨眼睛。」
「寶寶,不可以一直做鬼臉哦。」
「媽媽已經和你說了很多次哦,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做奇怪的動作。」
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門診大廳裡,一位媽媽在「教育」寶寶,隨著寶媽的一聲嘆息,感受到她的耐心已消耗完畢。
這位寶媽說,孩子抽動症一年多了,剛開始沒重視,後來越來越嚴重後,才帶孩子看病,在老家治病花了五六萬了,反反覆覆也沒痊癒。於是便帶孩子過來廣州看看,希望孩子能儘快康復。
孩子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扭頭……面對這些抽動症的怪異表現,家長偶爾擔心:孩子的這些小動作是正常的嗎?會不會被人笑?
其實眨眼睛是抽動症的初期症狀,此時常常被家長忽略及誤解為孩子的習慣性「小動作」,導致抽動症病情加重,進一步的引發孩子其他部位的無意識抽動,如皺眉、歪嘴、聳肩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行為改變。
時曉俠主任表示,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是抽動症的表現。家長不要忽視。
抽動症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像中要大
1.身體變化:
長期抽搐會導致兒童的眼睛,嘴唇,頸部,四肢和其他肌肉變形或僵硬。恢復正常需要很長時間;嚴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從而錯過矯正的機會。
2.精神問題:
抽動症的兒童常被同學嘲笑和奚落,導致兒童自卑,時間越長,孩子會變得孤獨,不願與他人交往,乃至對訕笑者發生報復、敵視心思,成年後甚至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3.學習困難:
抽動和不自主發聲導致注意力渙散,嚴峻抽動使患兒的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影響課堂秩序,遭到同學、教師的歧視或訕笑,逐步厭學、逃學。
4.溝通障礙: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和人際交往的規模逐漸擴大,兒童會有一些高層的的情感體驗。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如果抽動症沒有得到控制,就會出現自卑感。社會畏縮,行為不成熟,溝通困難,口吃以及道德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社交互動和人際關係。
幫助孩子樹立對抽動症狀的正確認識
有過抽動的孩子,他們會遇到同學模仿抽動的症狀、並且把抽動的症狀當作好玩的遊戲。正確的認識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同學的「小作弄」——我爸爸媽媽說了,我這是抽動症,是生病了,需要看醫生的。
抽動症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思想和觀念,並且這些損害會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對孩子的損害非常嚴重。如果不小心,將引起更大的問題。家長應該高度重視抽動症的傷害,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和及早康復。
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你現在總是眨眼/清嗓子...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是個疾病。這個病需要定期去看醫生,還需要調整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才能快一點好起來。」
時曉俠主任提醒
小兒抽動症每年都在逐步的增長,原因是因為家長對於抽動症的危害的忽視和不重視。抽動症之所以損害大就是因為醫治不及時、不徹底,孩子病況逐步惡化。現在關於抽動症醫治,有一條公認的原則,那就是:早發現,早醫治,早恢復。
求醫路上,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
康復可以離您很近也可以很遠
關鍵在於您如何來選擇
勿讓健康毀在選擇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