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繁眨眼做鬼臉?家長要小心孩子得了抽動症!

2020-12-23 騰訊網

秋季來臨,天乾物燥。空氣中的粉塵難免增多,從而引起孩子嬌嫩的身軀不適。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秋季同時也是各種兒童發育疾病的高發期,抽動症就是其中的一種,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病,它的危害會隨著時間逐漸嚴重

醫學臨床驗證表明:頻繁眨眼的表現是抽動症的早期表現,抽動症狀通常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頸、肩部肌肉,而後波及軀幹及上、下肢,由於無法控制抽動行為、注意力難以集中,學齡期患兒普遍存在學習困難。不分場合的抽動甚至汙言穢語等怪異行為導致患兒無法與同齡兒童正常交往,出現社交障礙。

別讓抽動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危害

抽動症在學習、生活以及正常生長發育都會給患兒帶來巨大的傷害,學習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與同齡兒童正常的交往,逐漸形成孤僻、自卑、懦弱等消極人格,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西安天佑兒童醫院「一切為了孩子」將與抽動症抗爭到底!守護兒童的生長發育健康!

【活動內容】

「一路童行,愛獻三秦」兒童愛心公益基金援助:檢查費用優惠30%,治療費用優惠30%(一切優惠費用均由「一路童行」兒童愛心公益基金愛心援助)

活動期間可享受兒童發育行為科門診主任褚慶存、蔡西萍、王寶軍專家半小時親診

並開放10個多學科免費專家會診名額:報名時進行病情提交,就有可能獲得專家會診,會診專家費全免!

【活動對象】

確診抽動症或疑似抽動症患兒

症狀表現:頻繁眨眼、清嗓子、聳肩、噘嘴、吸鼻、發出怪聲、踢腿

【預約熱線】

029—88823784

【活動時間】

2016年10月19日—2016年10月26日

【活動地址】

西安市雁塔科技路9號

【報名方式】

PC報名:

微信報名:

添加微信公眾號「西安健康幫」,回復「一路童行+電話+姓名」,即可享受「大型公益兒童普查-抽動症 」活動!

相關焦點

  • 做鬼臉、頻繁眨眼、發出怪聲……警惕抽動症給孩子「搗蛋」
    清嗓子、頻繁眨眼、聳肩、異常發聲、做鬼臉……這群孩子在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請家長」,說是擾亂了課堂紀律,太不聽話。可事實真是如此?案例我們不是「搗蛋鬼」,只是得了「抽動症」開學季,本該是開心、充滿希望的日子,然而在鄭州市中醫院兒科門診,一位家長卻「火冒三丈」。
  • 兒童出現「淘氣愛罵人」、頻繁做鬼臉,很可能是患有抽動症
    這個不能歸罪於男孩的身上,這有可能是孩子病了,一些表情動作他無法管住自己,當孩子出現以下信號時,要警惕孩子是否有抽動症: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與客人打招呼,他會更加頻繁地眨眼睛、皺鼻子、聳肩膀、做鬼臉,甚至罵人。爺爺奶奶剛開始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到了「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齡開始淘氣了,後來在鄰居的善意提醒下,開始意識到小凱的行為舉止是不正常的,決定就醫。抽動症,又稱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一種以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縮為主要症狀的神經精神疾病。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抽動症的信號!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經常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聳肩、扭頭,噘嘴,擠眉弄眼,清嗓子、發聲甚至說髒話罵人等。 有人說他們是壞習慣,有人說他們沒禮貌,甚至有人說他們是異類......孩子這些怪異的表現,能讓家長瞬間崩潰,孩子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些奇怪的動作?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兒童抽動症?
    原標題: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兒童抽動症?   眨眼是一種生理需要。正常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至20次,但是有一些孩子眨眼的頻次卻遠高於這個數值。對於孩子頻頻眨眼的動作,有的家長認為只是壞習慣,因此勸不住時還會斥責孩子。也有部分家長非常擔心這一情況,不知道怎樣去控制。
  • 寶寶頻繁眨做做鬼臉?不一定是壞毛病,小心是抽動症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所希望看到的,但是兒童抽動症是童時期很容易出現的疾病,大家應該都有聽過抽動症,抽動症是一種以多發性不自主的抽動,語言或行為障礙為特徵的兒童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綜合症這些都是由於母孕期間沒處理好而引起的兒童患抽動症的原因。  2、感染因素,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這是基於感冒發燒時孩子的抽動症狀會加劇提出的,但並非絕對的因素。  3、家庭因素:比如父母關係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等會造成孩子抽動症狀。
  • 孩子頻繁出現眨眼、嘴角抽動、發怪聲,家長一定要注意!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老是眨眼、搖頭、清嗓子,家裡人都跟著難受,說了他也沒用,這到底是怎麼了?」 在門診室,經常有家長焦急地詢問。
  • 【天使科普】孩子喜歡眨眼、聳肩、做鬼臉,不是賣萌是抽動!
    孩子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扭頭……面對這些抽動症的怪異表現,家長偶爾擔心:孩子的這些小動作是正常的嗎?會不會被人笑? 其實眨眼睛是抽動症的初期症狀,此時常常被家長忽略及誤解為孩子的習慣性「小動作」,導致抽動症病情加重,進一步的引發孩子其他部位的無意識抽動,如皺眉、歪嘴、聳肩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行為改變。 時曉俠主任表示,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是抽動症的表現。家長不要忽視。
  • 孩子頻繁眨眼是怎麼回事
    經常會有家長問道,孩子頻繁眨眼是怎麼了? 而最近疫情期間不方便去醫院,很讓人著急,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會頻繁眨眼,通常還伴有眼睛發紅、發癢、分泌物增多、流淚等症狀。 這種情況,不要擅自亂用眼藥水,應帶孩子就醫,由醫生查找原因,對症用藥。
  • 孩子頻繁眨眼是得了「怪病」?眼科醫生:可能跟這五類原因有關
    在眼科門診,經常碰見一些因「頻繁眨眼」來就診的小患兒。 不少家長都很焦慮,擔心孩子得了什麼怪病。 那麼,兒童頻繁眨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怪異行為的真相是孩子得了抽動症
    陳玉燕主任在為抽動症患兒看病  一到開學、考試或競賽,就頻繁擠眉弄眼、清嗓子、發出怪聲。這不是「熊孩子」在調皮搗蛋,有可能是患上了抽動症。  「查明病因後,孩子的父母才明白,兒子的一切怪異行為是抽動症引起的,這是一種大腦神經系統改變的病症。」陳玉燕主任說,抽動症患兒都是敏感而焦慮的,壯壯最初發病,正是媽媽生育二胎之時,後來又遇到開學、考試等,病情也愈演愈烈。  另一個四年級男孩貝貝,也得了抽動症。家人說,孩子最近突然不會寫字了。「一拿筆,手就抖個不停,寫得亂七八糟,還經常發出怪叫聲。
  • 8歲娃頻繁狗叫,竟是這個怪病!孩子總是擠眉弄眼做鬼臉,千萬當心
    據深圳市兒童醫院微信公號24日消息,好好回想一下:你家孩子,有沒有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不停眨眼睛、一直清嗓子、老愛擠眉弄眼、總是聳肩、頻繁甩頭……家長別不當回事,孩子很有可能,得了抽動症。
  • 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患了抽動症 小心被誤診
    抽動症兒童病程會持續數月至多年,病情表現不一,剛開始常常不被重視,會被家長當成一種壞習慣進行教育,或是被認為咽炎、結膜炎、過敏等疾病來診治。一、誤診為結膜炎浩南,男,6歲,年後開始出現頻繁的眨眼,媽媽帶去鎮上眼科檢查,被診斷為結膜炎。使用抗感染的眼藥水後沒有明顯改善。一個月後來我院就診,被診斷為抽動症。
  • 孩子頻繁眨眼怎麼回事?
    米媽這個月很忙,一直沒時間更新公眾號,今天把最近剛接診的一個頻繁眨眼寶寶的案例分享給大家。 橙寶是我在山西的一個老顧客,開始地圖舌直接體質調理,後來偶爾發燒、咳嗽,一直都是體質比較好,近兩個月沒有找過我。前天橙媽帶橙寶來找我,很是焦慮,因為這次不是常見的小病,而是出現了頻繁眨眼。
  • 秋季抽動症高發期,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患了抽動症
    頻繁的非自願抽搐會導致慢慢脫離群體,被同學和朋友模仿和嘲笑,嚴重損害自尊心,心理問題,影響兒童的成長。對於所有抽動症,最初的症狀都是抽搐。例如,眨眼,但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會從簡單的抽搐發展為複雜的抽搐。
  • 秋季抽動症高發期,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患了抽動症!
    如果孩子感冒或患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咽炎和其他過敏性疾病,鼻癢,打噴嚏,眼睛發癢和喉嚨發癢等不適也會誘發或加重抽動症狀。兒童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群體。頻繁的非自願抽搐會導致慢慢脫離群體,被同學和朋友模仿和嘲笑,嚴重損害自尊心,心理問題,影響兒童的成長。同時,孩子們從暑假期間的悠閒生活轉變為放學後的緊張規律。
  • 【抽動症】發現自家孩子頻繁眨眼,我們該怎麼辦?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Q: 經常有家長諮詢天使君,自家孩子頻繁眨眼是怎麼回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 九歲多的女孩子老頻繁眨眼睛是怎麼回事
    九歲多的女孩子老頻繁眨眼睛是怎麼回事?「眨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要,正常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至20次,但是有一些孩子眨眼的頻次卻遠高於這個數值。對於孩子頻頻眨眼的動作,有些家長認為只是壞習慣,但也有部分家長非常擔心這一情況,不知如何去控制。專家提醒:「經常眨眼,可能和兒童抽動症有關」。
  • 馬上要開學,孩子卻得了愛眨眼的毛病
    孩子愛眨眼,怎麼辦呢?孩子最擅長模仿,有時孩子在影視劇裡或者在身邊,看到有人眨眼睛,會覺得好玩,於是情不自禁地模仿。模仿一段時間後,就成了自己的習慣。我有一個朋友,她有一次騎車不小心扭傷了腳,恢復期的時候走路一瘸一拐的,她兒子也跟著學。
  • 孩子頻繁清嗓子,可能是抽動症?
    生活中很多孩子頻繁地出現眨眼、搖頭、聳肩、清嗓子等動作,往往家長們並不是太在意,以為是孩子故意搗鬼或是模仿抽動症是兒童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音性抽動,像頻繁眨眼睛、臉部肌肉抽動、扭脖子……這些都屬於運動性抽動,而清嗓子、說話停頓、結巴……這些就屬於發音性抽動。由於發生性抽動多表現為咽喉症狀,所以不僅是家長,有時在門診也常被誤診為過敏性咳嗽、慢性咽炎。
  • 不要忽視孩子頻繁眨眼 這是眼睛在發出預警信號
    這些油脂通過眨眼的動作,均勻的塗布在眼睛的最表層,防止淚液過快蒸發,保持眼部的溼潤狀態。  「在正常情況下,眼睛是每6-7秒眨一次。但專注看著電子產品時,我們眨眼的次數會大大降低,淚水蒸發過快,容易發生眼乾的情況。」濮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在看電子產品或者看完電子產品後,眨眼頻率1分鐘超過10次,就要引起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