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市兒童醫院微信公號24日消息,好好回想一下:你家孩子,有沒有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不停眨眼睛、一直清嗓子、老愛擠眉弄眼、總是聳肩、頻繁甩頭……家長別不當回事,孩子很有可能,得了抽動症。
■有些抽動症孩子,甚至會一直「學狗叫」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抽動症」離自己很遠,是那種「別人家的病」。其實不然——
抽動症患者,身體某個部位會快速並且用力地做一個動作(重點是快速+用力!)。
抽動症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4~12歲是好發年齡。其中,男孩明顯多於女孩,男女之比為3:1~5:1。
1、抽動症有什麼症狀?
抽動部位一般開始於頭面部,90%的孩子一開始的症狀都是快速、用力眨眼或擠眉。
有些患兒,還會反覆吸鼻、聳鼻、張口、咧嘴、皺臉、清嗓子。還有些患兒會逐漸出現扭脖子、聳肩膀、甩手臂、抽肚子,嚴重的還會由清嗓子發展成說髒話,也就是「抽動穢語症候群」。
甚至有些患兒,還會一直發出犬吠音!
此前,網上曾流傳過一段嚇人的視頻:視頻中的小男孩,一直發出類似狗叫的聲音:「啊!啊!啊!……」身體在掙扎,表情也很痛苦,三名家長都按不住。
當時,還有謠傳,涉事的孩子被自家養的狗咬到了,當時沒有打疫苗,導致發作。很快,當地警方和防疫部門專家先後出來闢謠。
防疫專家指出,狂犬病病人發作初期會出現恐水、怕光、頭痛倦怠、咽肌痙攣等症狀,最終因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但不會出現學狗叫的表現。
雖然權威部門都出來闢謠了,但這並沒有消除網友們的疑惑:孩子究竟得的是啥病呢?
其實,很可能就是抽動症。
2、抽動症的病因?
確切病因還不清楚。有醫學專家認為,主要是因大腦內部的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分泌不平衡導致。
有些孩子發病有一定的誘因,比如情緒緊張、壓力過大、勞累。也有些孩子,發病沒有明顯的誘因。
3、眨眼聳肩,都是抽動症?
有些人可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撇嘴或者是斜眼等。這種動作往往是單一性的,就是它的部位往往是比較固定的。
但是抽動症患者的抽動,往往是多部位的,比如之前表現的是以眨眼為主,但過了段時間,就以聳肩為主,可能有好幾個不同的動作組合在一起。
而且,抽動症的患兒即使讓他控制住不要動,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不動,但是之後,反而會有一種反跳式的增加。
孩子得了抽動症要怎麼治?
不用太緊張!這個病也許看起來有點讓人擔心,但實際上是發育行為科和精神心理科中,影響(相對)最小、治療效果(相對)最好的一個疾病。
多數孩子的抽動症狀是有自限性的,也許1~2個月就自行緩解了。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症狀會持續超過1年,甚至更久以及症狀越來越嚴重。
一般來說,症狀出現:
不超過3個月:不需要藥物治療
超過3個月: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使用一些藥物治療
還有一部分孩子的抽動症狀,好了一段時間又復發,或者一個部位的症狀好了,另外一個部位的症狀又來了。
也不用過於擔心。從長遠來看,80%~90%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症狀會完全緩解,只有10%~20%的孩子症狀會延續到成年期。
即便如此,這部分成人多數用藥治療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難治性且嚴重影響社會功能的抽動症,總體還是屬於少數。
■孩子有抽動症,這些坑別踩
錯誤1:強行壓制,讓孩子忍住
有些患兒頻繁眨眼,家長會嚴厲批評。孩子害怕被說教或者批評,當著家長的面忍一忍,一旦家長走開,眨眼會更加頻繁。
就像得了感冒發燒的孩子會咳嗽一樣,抽動症是控制不了的,更不能強行阻止。你越是阻止,症狀就越厲害!
所以,家長儘量不要對孩子的抽動症狀進行批評或者打罵,更不要讓孩子強行忍住,要順其自然。
錯誤2:要麼不管,要麼過於緊張
抽動症狀,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並沒有影響,主要是影響心理健康。
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理解孩子,必要時可以跟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理解孩子的問題以及引導班裡的同學理解孩子的問題,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大的影響。
但有些家長因為孩子有了抽動問題,在孩子犯了其它錯誤之後便一點重話都不敢說,甚至連基本的教育原則也沒有了。這是另一個極端。
來源|晶報APP綜合深圳市兒童醫院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