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
鳳凰網黑龍江綜合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小寧今年7歲了,一年前出現反覆眨眼症狀,家長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用了眼藥水、眼膏等治療,始終不見好轉;之後小寧出現了嗓子難受、咳嗽、出怪聲的情況,家長以為孩子得了咽炎。最近小寧的症狀愈發嚴重,不但擠眉弄眼出怪聲,還經常晃頭、甩胳膊,面對老師的批評與家長的責備,小寧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變得非常自卑,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媽媽讓他控制一下,但是小寧很痛苦,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經人介紹,媽媽帶小寧來到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經過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的評估與檢查,小寧原來是患了「抽動症」,它是以不自主的、反覆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症候群,是兒童青少年期常見神經發育障礙,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產生持久的危害,須及早進行規範化的評估及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行為管理、家庭康復指導等綜合治療,小寧的病情得到了明顯改善,逐漸糾正了擠眉弄眼清嗓子的怪異行為,上課也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了。媽媽說:「孩子最近讓我們省心不少,老師也表揚他現在的狀態,成績進步很大。」
據呂起副主任介紹,和小寧一樣的小朋友不在少數。小寧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典型的抽動症,也稱「抽動障礙」,是兒童青少年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障礙,好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尤以5-10歲最多見,男孩為多。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要警惕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不自主地、無目的性、重複、快速地擠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聳肩、甩胳膊,或伴有嗓子發怪聲等,就不能單純地把這當成孩子的頑皮或「壞毛病」了,而要警惕抽動症的發生。
抽動症一般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軀體性健康,但是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甚至出現自卑心理,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所以,呂起副主任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抽動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來源:哈醫大四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