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小浩(化名),今年剛上一年級,學校老師就發現小浩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考試成績差、不太合群,吃飯挑食偏食,還常常丟三落四。放學回家寫作業時,小浩媽媽也發現孩子粗心大意、拖拖拉拉、簡單的題教幾遍都不會,每天都把父母氣夠嗆。媽媽不明白哪裡出了問題,通過朋友介紹,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經過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的評估與檢查,發現小浩存在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問題。
在醫生的建議下,小浩每天抽出課餘時間,在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開始了感統訓練。兩周後,小浩的注意力明顯提升,上課能坐住了;三周後,小浩吃飯挑食的毛病也有了改善,能夠主動邀請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個月後,小浩寫作業不再拖拖拉拉,粗心的地方越來越少,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媽媽高興地說:「現在陪娃寫作業不再鬧心了!」
那麼,陪寫作業為什麼會成為家長情緒的雷區?
據發育行為科副主任呂起介紹,做作業這件事集中反映了孩子智力、專注力、反應速度、認知水平、書寫能力,同時會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不專注、不理解、拖拉、走神、粗心大意等,才讓它成為了家長競爭焦慮的爆發點。不管父母們如何吐槽,孩子們其實非常無辜,因為除了大腦發育階段問題,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是孩子的感覺統合發育水平。
感統治療師李鑫宇告訴記者:「0至3歲是預防感統失調的關鍵期,孩子在0至3歲時,應採用各種途徑及形式讓嬰兒接受觸覺刺激,增強感官的感受,可以避免感覺統合失調。3-6歲是感覺統合訓練的黃金期,在這個時期,需要根據孩子個體實際情況,給予孩子專業的、有針對性的定製式訓練,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最後,呂起副主任提醒各位家長,感覺統合失調這種現象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如果感統失調現象嚴重,需要及時給予必要的訓練來進行矯正。
周大勇主任出診時間:
每周三上午:哈醫大四院松北院區門診四樓一診室
每周六上午:哈醫大四院江南院區門診二樓D區兒科三診室
科室電話:0451-85716092
詳細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祥安北大街766號精準檢測三樓兒童康復中心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