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樓棟寫詩,記錄樓棟瑣碎事 92歲長沙爹爹用愛守護家

2020-12-13 瀟湘晨報

堅持寫日記30年,記錄樓棟瑣碎事 他說:「這棟樓就像我的小孩」

為樓棟寫詩,92歲長沙爹爹用愛守護家

盧爹爹翻看他書寫的日記。

盧爹爹在樓道寫的打油詩。

華聲在線7月27日訊 你能堅持每日拿起筆寫字嗎?在這個交流靠微信、看書靠電子、就連上課也能線上進行的時代,能給出肯定回答的人並不多。7月27日,記者了解到,在長沙開福區營盤街社區有一位92歲的老人,每日堅持寫日記30年,記錄的都是樓棟裡那些看似瑣碎的小事。(掃報眉二維碼,看記者採訪視頻)

作為樓長,老人為樓棟寫的打油詩還成了所在社區的一大特色。

相伴30年

「這棟樓就像我的小孩」

「我1989年住進來,1990年開始義務擔任這棟樓的樓長,負責樓道衛生管理和水電費的收集,一當就是將近30年,這棟樓就像我的小孩。」27日上午10時許,記者見到了家住營盤街社區的盧爹爹,老爺子腰板挺直,說話中氣十足。

退休前,盧爹爹在長沙市房地產管理局工作(現在為城鄉建設住房保障局),現在所住的103號樓從選址到定點、調查、摸底、撤遷、安置,都是他一手參與完成。說這棟樓是老人「親手培養」出來的孩子,一點也不誇張。

說起管理樓棟的事,老人熱情地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日記。日記本上記錄著本棟所有業主的名字和電話號碼,樓層各個電錶的位置,小到居民的每日意見大到社區的各項安排,盧爹爹每日都更新。

為了樓道衛生

老人寫了5年打油詩

隨著小區老住戶一個個搬走,越來越多的租戶搬了進來。因為來往群體密集,隨之而來的就是樓道裡衛生越來越難管理。

「大家都只想做好自己家裡的衛生,樓道裡的衛生就沒人管了。滿地檳榔渣,收都收拾不乾淨。」樓道衛生變差,盧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寫一些關於文明衛生的打油詩提醒大家。

說幹就幹,寫詩、列印、張貼,樓道裡很快就貼滿了打油詩。「我從5年前開始用這個辦法,現在樓道衛生都保持得很好。」盧爹滿臉驕傲。

老人告訴記者,樓棟裡的文明標語會及時更新,記者所在樓層張貼的「入出文明樓,精神樂悠悠。紅地白粉牆,文明在心頭」就是他的最新「力作」。

社區工作人員張茜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盧爹爹的打油詩很奏效,103號樓的樓道衛生一直是社區裡保持得最好的,「不少人專門衝著盧爹爹的打油詩來參觀103號樓呢。」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實習生 費美琳

圖/視頻 實習生 祝薇

【來源:華聲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關愛服務租戶,樓棟長在行動!沙蠔社區「樓棟長之家」正式成立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丹 代穎/文 何湘偉/圖記者12月16日獲悉,寶安區沙井街道沙蠔社區近日舉行了一場精彩的樓棟長之家分享培訓活動及表彰儀式。活動當天,該社區30餘名樓棟長齊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李娟黨代表分享《樓棟長的價值與成長》課程,各樓棟長現場互動分享了樓棟長工作方法和收穫。活動還為在疫情防控及人口普查中工作優異的樓長頒發榮譽證書和樓長工具包,含防光服、強光手電筒、喊話器、工作手帳筆記本、亞克力板製作的樓棟信息欄等。
  • 宿城:小小樓棟長 民生「大管家」
    在江蘇宿城,有這樣一群人,白加黑,「5+2」,他們搭建「樓棟微信群」及時發布信息、解答疑惑;他們築牢社區「安全網」,守好社區的門,護好群眾的家;他們織密建強黨的組織體系,居民需要在哪裡,組織和工作就推進到哪裡……他們是黨員樓棟長,他們是社區居民的貼心人。
  • 康樂鎮:樓棟長當「管家」基層防疫力度大
    樓棟長登記照片奉節網訊(通訊員 汪妍君)「你好,我是樓棟長,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出門,如購買生活必需品,請出示一下你的出入證。」2月11日中午,郭家社區安置點樓棟長張尚濤對想要外出的人員說道。據悉,康樂鎮郭家社區,一共4455戶,15600餘人,其中湖北回來的558人。疫情發生後,郭家社區按照鎮黨委和政府的要求,立即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開展封閉式管理,明確樓棟長職責,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化力量,強化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我防護,對樓棟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勸返,非購買生活必須品不得外出。
  • 九旬老人做30年樓棟長,自製文明標語貼在居民樓提醒鄰居
    而這些標語都出自樓內一位91歲的老人盧雲橋,從1990年入住紅牆巷107號之後,他就主動承擔起樓棟長的工作,許多老鄰居都知道,路燈壞了、門鈴不響、對講機故障……找盧爹準沒錯。直到今年,盧雲橋因為身體不適,決定正式「退休」。
  • 「三真」精神樓棟長,擔當作為「紅管家」
    「大爺您好,我叫姜田兵,是咱們濱河花園小區5號樓的樓棟長,您在群裡說您不會註冊蘇康碼,我特意利用下班時間來幫您註冊一下,以後出行就比較方便了。」   「張大姐,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您看這本《市民文明手冊》上,記錄著宿遷文明20條,人情新風宿九條等市民準則,都是我們市民的日常行為規範。」
  • 【重磅】浦城十月最美樓棟(弄、巷)長投票開始!
    作為五一三路981號樓棟(巷)長,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既是政策宣傳員,通過樓棟微信群、倡議書、走訪入戶等各種方式及時宣傳防疫知識和縣委、縣政府及社區的要求,積極參與社區志願者服務工作,環境整治、房屋安全隱患排查、「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同時他也是監督員,挨家挨戶入戶摸排,了解省外返浦人員情況,落實疫情防控要求,他架起了居民和社區的良好溝通橋梁,及時把居民的所思所憂所困所疑反饋給社區,積極協調溝通,解決問題
  • 長沙一樓盤使用「問題混凝土」:涉事樓棟12層以上正拆除
    原標題:長沙一樓盤使用「問題混凝土」:涉事樓棟12層以上正拆除   涉事兩棟「問題混凝土」高層住宅均已按要求停工,其中一棟正著手拆除部分樓層。
  • 四川巴中經開區:「樓棟長制」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
    白塔社區淺水灣小區樓棟長入戶宣講楊利鴻 封面新聞記者 謝穎「魏芳,今天下這麼大的雨,你家還漏水不?」「不漏了不漏了,上次給你反映後,物業公司馬上就派人來處理好了!」解決樓棟一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巴中經開區以此破題,切實提升城鄉基層治理水平。構建「街道黨委—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縱向管理體系,率先在每個成熟小區選拔樓棟長,緊盯「德行、能力、實幹」三個重點,優先考慮政治素質好、協調能力好、鄰裡關係好,會做群眾工作的「三好一會」候選人,共選出樓棟長152名,其中黨員48名,高中及以上學歷70%。
  • 「樓棟自管」 為何行之不遠
    這個外表非常漂亮的花園式小區,有著各種「敗絮」,如樓道門廳為石灰牆面,日子久了,牆體滲水掉皮,慘不忍睹。多年來,吐槽和報修無數,卻沒有任何改變,物業只需要一次次把問題推給開發商就行。這棟樓的業主於是不再作無謂的等待。 群裡的多位業主在羨慕之餘,也將話題扯到了「樓棟獨立管理」:既然有沒有物業都能幹成事,那就脫離物業管理好了,由樓棟業主自管。
  • 黨員下沉樓棟「微治理」 服務「公轉」帶動居民「自轉」
    原本小廣告不斷的樓道牆面建起了公示牌,亮出了黨員身份和黨員責任;原本互不認識的鄰裡鄰居漸漸熟悉起來,相約一起參加社區志願活動……點亮紅旗樓棟燈牌為推進「三個全覆蓋」不斷深入,促進社區治理觸角向樓棟延伸,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西城壕社區動員下沉黨員、在職黨員及社區自管黨員
  • 樓棟位置怎麼選?東西南北中 到底哪個好?
    同一個小區,不同的樓棟也會有不同的價格,價格較高的當然就是所謂的好樓了,另外的因為樓棟位置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價格。那麼,根據樓棟位置不同,都有哪些區別呢。現在的城市住房,一個樓盤會有多個樓棟,不免就會遇到樓棟的分布的問題。
  • 未來方舟:G1組團封閉樓棟解封
    2月24日上午,貴陽市雲巖區水東路街道未來方舟G1組團確診病例所住樓棟,在封樓14天後按照規定程序解封。水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笛,帶領水東路、漁安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現場指導,友鄰居委會工作人員聯合中天物業對封閉小區以及樓棟進行全面消毒處理,並對整棟樓的86戶住戶進行慰問。
  • 南七街道:選舉樓棟長暖民心 為民服務鄰裡一家親
    合肥在線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劉泉、楊紅 文/攝)12月8日16點左右,南七街道洪崗社區北苑小區2號樓樓棟長嶽大姐在家中聽到大人的求救聲, 嶽大姐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了解到該住戶家中2歲兒童被鎖。
  • 「你好,社區」 探索樓棟微治理新模式
    樓棟是社區治理中極其重要的自治單元,是城市管理中不可替代的神經末梢。自蕪湖市致行社工中心在儒林西苑小區不斷探索樓棟微治理新模式,開展第五屆市公益創投項目——「你好,社區」後,這個擁有33棟居民樓的安置小區正在大變樣,越來越多居民為樓棟建設出力。住有近12000人的儒林西苑小區是個中老年人口較多的安置小區,其中50%為外來人口,其餘為回遷居民。
  • 湖北孝昌政協胡建華:當好最美樓棟長 站好最後一班崗
    胡建華樂意接受了桃源社區C15棟樓棟長職責。作為一位女同志,還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膝關節增生,但在防控疫情面前,她始終堅守一線,帶病擔任樓棟長,為居民監測體溫,宣傳疫情政策,代購生活物資有求必應。她說:「不愧於黨員稱號,為了居民能安心宅在家,我要咬牙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不讓大家失望。」
  • 長沙八方小區C區:樓棟長聯席會在物業與業主間建「橋梁」
    紅網時刻4月18日訊(通訊員 劉澤猛 潘紅)「讓我們投身到家園建設,煥發迷人的光和熱,照亮前行路......」4月18日上午,一場頗有推動商品房小區管理創新意義的樓棟長聯席會議,在長沙市嶽麓區八方小區C區召開。
  • ...樓棟長,家庭有糾紛專人來調解,小區居民溫暖詮釋「遠親不如近鄰」
    除了是樓棟長,郭桂華還有一個租房群,免費為租戶介紹工作,找房子。「租戶們遇到問題,有時候不找房東,而是找郭阿姨。」小文說。住在35棟的楊美玲今年80歲,老伴85歲,兩人都是退休老師,子女也不在身邊。有一次廚房下水道堵了,找工人疏通,用鐵絲清理了地漏上面的頭髮,收了100元工時費。疫情期間找不到維修工,聽說江天愛師傅免費維修,楊婆婆就聯繫江師傅。「客廳的吊燈,衛生間的管道都是江師傅換的。」楊婆婆堅持把材料費給了江師傅。
  • 瑞光社區發揮樓棟長作用 織密疫情防控網
    「您好,我是樓棟長小張,昨天您不是從涼城回來了嗎?咱們必須要嚴格要求居家隔離14天,今天您全家量體溫了嗎?每天的監測體溫還要及時給社區要上報的,您要再有什麼事的話隨時聯繫我,跟社區及時反饋。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緊張,您要注意防禦,不要串門,加強清潔和消毒。」
  • 杜嶺街道杜嶺中街社區召開樓棟長會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劉昌源 通訊員 荊朝為進一步加強樓棟長隊伍的建設和管理,7月17日上午,金水區杜嶺街道杜嶺中街社區在社區會議室召開了樓棟長月度工作會議,會議由社區主任曹曉亞主持,金水區暢通辦聯建幹部李超斌、社區「兩委」成員、樓棟長及志願者參加了會議。
  • 樓棟標示兩個門牌號,怎麼證明我家是我家?
    房產證與門牌號地址不統一昨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位於武昌區長江路的長江紫都二期紫蘭苑看到,其中一棟樓門前有兩個門牌號,分別顯示13棟和49棟,該樓棟7樓業主稱,房產證地址原本是13棟,現在卻又掛一個49棟的樓棟號。記者走訪發現,該小區二期的其他樓棟均存在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