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娘吃柚子烤肉 臺灣的中秋節這麼過

2020-12-23 臺灣頻道

原標題:賞月娘吃柚子烤肉 臺灣的中秋節這麼過

  又是一年月圓時。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文旦),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項異軍突起的中秋習俗「烤肉」風靡臺灣。「烤肉」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這中秋節在臺灣變成"烤肉節",一般說來,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並且漸漸變成了一種"習俗",所謂"中秋烤肉"變成一句理所當然的詞。

美麗的舊習俗——賞月娘

  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臺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

  每逢中秋節,夜幕降臨,臺灣千家萬戶大都在庭院、樓臺、地坪擺起月餅,水果等禮品供月,對空朝拜月娘,乞求家庭和睦、團圓。祭月之後,舉家便在清澈月光下賞月敘談,分享供品,共享團圓之樂。也有的人帶著香茗、月餅,到廣場、海濱去歡度良宵,思念親友。

臺灣日月潭中秋夜景

  在臺灣,最適合賞月的地點,當屬大名鼎鼎的日月潭。就連那裡的地勢都得天獨厚:北半邊酷似一輪太陽,而南半邊則像上弦月。據說每當夕陽西下、新月東升之際,日光月影便會相映成趣,尤其在中秋的晚上,明月高懸天空,映入潭內形成日月雙影,清晰如畫,這樣的美可是無與倫比的。

  阿里山的月亮自然不用多說,老早被人們寫進歌詞裡,傳唱了好幾代人。住在阿里山的多是鄒族人,那裡每家都有涼亭,也叫分享亭,用木材做框架,然後上面搭上草頂,在亭子裡還有一些圖騰裝飾。在鄒族人的院落裡都會有這樣的分享亭,就相當於一個家庭的客廳。中秋之夜坐在分享亭裡,跟家人、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應該會覺得特別幸福吧,因為這亭子的原意就是:在這裡,沒有人是孤獨的,也沒有人會被拋棄。

  苗慄位於臺北左下角,鄰近臺中。那裡以客家人為主,民風純樸。縣中出產的生果如草莓、甜柿、柚子等都是臺灣名產,不過交通仍未發達,公車及火車遍及的地方不多。這裡有個大湖雲莊的太空屋,完全依照《天線寶寶》中幾個小小外星人的家而建,圓圓的,就像從地平線升起的月亮,在此賞月分外浪漫。不過原來太空屋背後的故事更浪漫,話說雲莊主人知道雲莊女主人非常喜歡《天線寶寶》這個動畫片,就在日式莊園中興建了兩座寶寶太空屋,晚上更可以睡在床上,透過頭頂圓圓的天窗觀星賞月。「為了你,天上的星星我都可以摘下來。」原以為這只是老式電影的對白,誰知活生生的例子忽然就出現在眼前。

  蘊意吉祥的「佑子」——吃柚子

  說到吃柚子,也是閩臺地區人民的中秋特色習俗。中秋恰逢柚子產季,吃完烤肉再品嘗解膩的柚子,似乎是再好不過的搭配。而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也討了個「彩頭」。

  在臺灣,中秋節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著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著實一幅溫馨可愛的畫面。

創意新習俗——中秋烤肉

  有人戲稱中秋節已成「烤肉節」,中秋節烤肉是近年來臺灣流行的節慶活動。相傳在那些年,一個醬油品牌─萬家香推出了一支廣告,其中句口號:一家烤肉,萬家香。這支廣告成功得促進了銷售量,之後,他的對品牌,金蘭醬油也想搶攻這市場,也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在金蘭烤肉醬之前,大家烤肉通常是自己拿醬油和沙茶醬混合,拿著毛刷沾醬再塗在肉上,而金蘭烤肉醬一推出,它還隨罐付了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這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

  據說,這兩間廠商,在中秋節期間密集推出廣告,幾年下來,造就了臺灣「中秋烤肉」的風潮。

  家人彼此間亦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促進感情交流。畢竟對年輕一代來說,光吃月餅和文旦(柚子)太過單調,加上月餅油糖含量高,臺灣人反倒覺得烤肉比普通月餅要健康。

  這些年,臺灣中秋烤肉的食材和器具都在演進,由此也可以看出時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在食材上,早期流行白土司夾烤豬肉片、雞肉、臺灣香腸、普通魚類等,主要追求數量,保證能吃飽。後來,逐漸增加牛、羊、高檔海鮮等高蛋白食材。如今,則開始追求蔬菜瓜果等綠色、健康食材,就連烤法也是推陳出新,還有不同的湯水、飲料、啤酒相配,讓大夥在大快朵頤中品嘗友情、親情。

  不論過節的習俗如何演變,團圓的主題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民間的過節方式雖在悄然演變,但人們對過節的興致卻有增無減。在臺灣,中秋節晚上,親朋好友幾人,沐浴著月光,吃著烤肉月餅,閒話家常,再吃個柚子解解膩,晚風徐徐,生活的小樂趣就是如此。(牟彥秋 綜合整理)

(來源:新華臺灣)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秋節:「廣告戰」引發烤肉風潮
    「大同小異」:「廣告戰」引發烤肉風潮  又將迎來中秋佳節,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記者手記: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臺灣中秋節:吃烤肉
    在臺灣,中秋節一天的假期中大家會做一些傳統的慶祝,比如敬神和祭祖,很多人家會擺放上神像和祖先的牌位,放些水果等供品祭拜。作為新興的中秋習俗,烤肉不知究竟起源於哪一年,也不知是有什麼由頭,總之,這一項目在臺灣風靡起來。到了中秋節,打開窗戶,到處都會瀰漫著烤肉的香味。屋簷下、公園、河邊,只要是露天的場合,只要不是被禁止燒烤的地方,總會出現烤肉的人們。
  • 臺灣人中秋節吃柚子? 還可調配「柚子酒」的柚子文化
    ­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在這一天,海峽兩岸都要吃月餅賞月。在廈門還流行博餅,而在對岸的臺灣,則少不了吃烤肉和柚子。­  中秋節吃柚子?原來,中秋節前後為柚子的盛產期,而柚子與「佑子」諧音,含有吉祥的意思,用它來祭拜,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因此柚子便成為中秋應節食品之一了。其中,以雲林縣麻豆文旦(文旦,柚子的一種)最著名。「柚」見玉兔,歡慶中秋。
  • 盤點港臺中秋民俗傳統:臺灣盛行吃烤肉
    比如廈門人中秋喜歡博餅,而臺灣人更多用烤肉的方式慶祝,說到香港,港式月餅那可是風靡大江南北。身處繁華都市中,港臺的中秋節,有人遵循習俗過得很傳統,也有人踏著生活的節奏過得很現代,從舊俗到新意的雜陳,可以窺見節日習俗嬗變的蛛絲馬跡。
  • 舌尖上的臺灣中秋節 月餅創意玩出新高度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全球華人的統一動作,臺灣人也不例外。只不過,臺灣過中秋還是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比如烤肉、月餅和文旦就是舌尖上的中秋三寶。  中秋節 烤肉季  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新聞話題  時近中秋,閩南一帶進入了博餅狂歡季;而在海峽對岸,則盛行吃烤肉過中秋。臺灣為何會時興「吃烤肉、過中秋」呢?雖然吃烤肉過節,備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但燒烤也增加了碳排放。該如何適度引導控制,避免節日裡油煙排放過量,造成空氣汙染?
  • 中秋節奇風異俗之臺灣篇——博餅添雅趣猜謎慶佳節
    臺灣地區的人們對月亮崇拜至極,習稱其為「月娘媽」。在中秋節,大人會叮囑家中小孩不能手指月亮,那樣是褻瀆月亮。中秋之夜,人們要在月光照瀉到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月餅、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以表達對月亮造福人類的感恩,並沐受「月娘媽」的祥輝。
  • 臺灣「中秋節」 體會「吃吃」的幸福
    每到中秋節就是賞月烤肉、歡樂出遊的時刻,由於中秋節大多的活動皆與月亮有關,因此被視為是拜月亮的節日,包含拜月、祭土地、走月亮、吃月餅等,都是由月亮延伸的習俗。此外還有吃柚子的習俗──取"柚"與"佑"的諧音,烤肉則是現時興起的中秋節活動。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探源
    臺灣烤肉  中秋節是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吃月餅和柚子也是由來已久傳統,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臺灣民眾中秋最愛吃烤肉 原是醬油公司「惹的禍」
    中國臺灣網9月20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節日,節日吃月餅和柚子也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但事實上,臺灣中秋節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的高。 臺灣文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臺灣中秋吃烤肉的習慣極可能源自臺灣早期一家醬油公司的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這麼重要的傳統節慶,當然不會在臺灣人的年曆中缺席。事實上,中秋節為臺灣年中三大歲時節慶之一,因飽含濃厚的團圓意義,一向受到人們的重視。  臺灣的中秋節啥樣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華人世界的公約數,臺灣人也不外如是。不過不同地區也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例如和臺灣相鄰的大陸閩南地區就有博餅的民俗。
  • 臺灣人過中秋不只吃月餅 還玩轉柚子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在這一天,海峽兩岸都要吃月餅賞月。在廈門還流行博餅,而在對岸的臺灣,則少不了吃烤肉和柚子。中秋節吃柚子?原來,中秋節前後為柚子的盛產期,而柚子與「佑子」諧音,含有吉祥的意思,用它來祭拜,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因此柚子便成為中秋應節食品之一了。其中,以雲林縣麻豆文旦(文旦,柚子的一種)最著名。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中秋節拜「月娘」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大(春節、端陽節、中秋節)之一,除了吃月餅,還有一個中秋節拜「月娘」的習俗。在鄂西北十堰山區,有這樣幾種拜「月娘」習俗:  慶團圓:就是中秋節這天晚飯後不久,圓月初升,婦女們設桌於門前或大埕中,有聯戶合拜的,有自家自拜的。
  • 中秋節拜了月娘,為何還得拜土地公?
    拜土地公,是感謝在他的護佑下五穀豐登「拜土地公」傳說中秋節這一天是土地公升天成仙的大日子。拜月娘傳說中,月娘是兒童的守護神。所以,每年在這個時候,有小孩的家裡在中秋節都會準備供品來祭祀月神。祈求月神保佑孩子身體健康、平安快樂!而祭祀月神的供品都要是圓形的。供品祭祀完畢後,再依照家中人數等比例分吃,不可以零零落落、忽大忽小,這是象徵「全家團圓」的意思。
  • 月餅、柚子、烤肉:臺灣中秋三大件
    佳節來臨之際,臺北的大街小巷總能聞到文旦(一種小型柚子)的清香,這種又名「團圓果」的應時水果為節日增添了幾分祥和氣息。   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仁愛路口附近的一處花市。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在此與市民們一起比賽剝文旦。戴「柚子帽」是臺灣的中秋風俗。比賽完家長們把文旦剝下的皮劃成幾瓣,做成瓜皮小帽讓孩子們帶上,讓孩童們樂開了花。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
    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那麼,歪果仁都是怎麼過「中秋」的呢?也和我們一樣吃月餅、賞月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