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案律師:不知法律不為罪?當事人說不知道違法怎麼辯護?

2020-12-25 肖文彬律師

肖文彬:詐騙犯罪、經濟犯罪大要案律師、廣強所副主任暨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承辦過不少中央電視臺報導、公安部、最高檢、最高院督辦或指定管轄的案件)

一、前言

非法集資犯罪,指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在筆者辦理的涉特大非法集資案中,往往碰到有些被告人(尤其是員工和部分高管)在法庭上哭訴說:「我不知道公司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我只是打一份工,如果知道是違法(犯罪)的,我就不會做了」。這裡面涉及到違法性認識問題,進而會影響到主觀故意以及犯罪是否成立的問題。辯護律師對此情形不能無動於衷。

二、司法解釋規定

根據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四、關於主觀故意的認定問題

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故意,應當依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任職情況、職業經歷、專業背景、培訓經歷、本人因同類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追究情況以及吸收資金方式、宣傳推廣、合同資料、業務流程等證據,結合其供述,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的,可以認定為集資詐騙罪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辦案機關在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中,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注意收集運用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下證據:是否使用虛假身份信息對外開展業務;是否虛假訂立合同、協議;是否虛假宣傳,明顯超出經營範圍或者誇大經營、投資、服務項目及盈利能力;是否吸收資金後隱匿、銷毀合同、協議、帳目;是否傳授或者接受規避法律、逃避監管的方法,等等。」

三、法院一般如何認定?

法院在確定集資行為違法後,需要判斷被告人對非法集資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認識,違法性認識涉及到犯罪的主觀故意、罪與非罪等問題,非常重要。認定被告人對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違法性認識,法院一般並不以明知法律的禁止性規定為要件,滿足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即可予以認定:

(1)明知公司虛構經營業務或者故意誇大宣傳的;

(2)明知集資參與人返利過高,或者招攬業務提成比例過高,不符合一般市場行情的;

(3)本人或任職單位曾因從事非法集資活動被查處的;

(4)曾在金融機構工作,具有一定金融專業知識的;

(5)故意規避法律以逃避監管的;

......

例如某案例中,針對被告人曾某所提出的主觀上不具有違法性認識,其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辯護意見,法院認為,Z某長期擔任A集團財務人員且在後期擔任財務總監,明知公司宣傳情況與實際經營情況並不一致、刻意誇大公司兌付能力等,故應依法認定Z某具有違法性認識,構成非法集資共犯。

為什麼說具備上述情形之一的,一般可予以認定?因為具備上述情形之一的,推定行為人主觀上明知,但這種推定是允許行為人提出反證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具體見四、律師的辯護思路相關內容。

四、律師的辯護思路

由於集資詐騙罪是法定犯(行政犯),需要行為人對其行為具有違法性認識才能成立犯罪。在偵查階段,辦案人員往往會從「你們公司從事什麼業務?有沒有金融許可證(金融牌照)?」以及結合行為人的任職情況、職業經歷、專業背景、培訓經歷、本人因同類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追究情況以及吸收資金方式、宣傳推廣、合同資料、業務流程等證據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是否「明知故犯」。

如果是普通業務人員,需要從上述方面做出合理解釋並提供相關證據材料讓偵查機關查證屬實,才有可能排除犯罪故意。比如某些公司的財務人員一方面公司規則制度要求只負責財務工作,不能過問公司業務和他人狀況;另一方面財務人員辦公與業務人員、公司高管辦公不在同一個地方,無法接觸與了解公司業務運作狀況的,因欠缺違法性認識與犯罪的主觀故意的,應當以無罪處理。

如果是公司高管(沒有參與經營管理、沒有遙控的除外),一般情形下很難以不知情為由排除犯罪故意,除非從權威機關(司法機關)那裡獲得信賴的信息,或者閱讀以前法院作出的判決,根據相關結論,認為自己的行為合法。如果從律師、法學專家等人,或從非國家權威機關處獲知的一些信息,從而認為自己的行為合法,而實際上違反法律規定的,不能排除犯罪故意的成立。

五、行政違法不等於刑事違法

在司法實踐當中,很多P2P平臺是沒有取得金融許可證的,這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沒有取得金融牌照的P2P公司從事金融業務的,行為人首先只是滿足行政違法性的要件,違反的只是行政法律;如要構成非法集資犯罪、非法經營罪等,還需要結合非法集資犯罪、非法經營罪等刑法構成要件進行細緻分析,進一步判斷是否符合刑法的犯罪構成要件。

比如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如P2P公司沒有金融牌照,初步判定只是行政違法,具備行政「違法性」要件;如要構成此罪,還需結合案件事實進一步判斷是否符合刑法所要求的「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要件,如上述四要件皆符合,才具備刑事違法性,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於法定犯,是否構成犯罪也是如此審查判斷。

因此,在司法實踐中,不少辦案機關在訊問嫌疑人、被告人過程中,以行為人是否知道P2P公司有無金融牌照為標準,來判斷行為人是否具備犯罪的主觀故意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還需了解行為人對其他三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的事實是否了解。否則以行政違法的故意來取代刑事違法的故意既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刑法規定,有偷天換柱之嫌疑。

相關焦點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律師作單位犯罪辯護的幾個問題
    ,系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專注於金融行業法律服務、金融犯罪、職務犯罪、企業家犯罪、詐騙犯罪、涉黑犯罪辯護。這樣的話,一些未參加單位犯罪的高管和員工可能脫罪,更容易作無罪辯護。因此,單位犯罪常常是律師的重要辯護點。以前的非法集資判決,判單位犯罪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對非法集資案高發的兩個領域:P2P和私募基金,判單位犯罪的不多見。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律師作單位犯罪辯護的幾個問題
    這樣的話,一些未參加單位犯罪的高管和員工可能脫罪,更容易作無罪辯護。因此,單位犯罪常常是律師的重要辯護點。以前的非法集資判決,判單位犯罪的比例不高。尤其是對非法集資案高發的兩個領域:P2P和私募基金,判單位犯罪的不多見。一、 辯點:並非全部業務均成立非法集資非法集資(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案件,單位犯罪辯護的成功率不是很高。
  • P2P非法集資案大區經理、分公司負責人、團隊經理的刑事辯護
    在公司、集團公司、總公司被認定為非法集資的前提下,再作無罪辯護,其實很難。說難不是說絕對沒有辯護空間。眾所周知的杭州上城分局一度對可溯金融不予立案,但是又於2019年12月5日重新立案。這個反覆的過程,說明對同一個平臺,亦存在罪與非罪兩種不同的認定。由此說明在P2P非法集資案件,對公司整體以及部分人員存在無罪辯護的空間。
  • 嫌疑人自認有罪,律師作有罪辯護,法官卻說「你無罪,回家吧」?
    在刑事案件中,我們通常見到的場面應該是這樣的:「檢察官公訴嫌疑人構成什麼罪,律師為嫌疑人作無罪辯護,法官採納檢察官的公訴意見判定嫌疑人有罪」。而本案真可謂奇葩至極,在審判過程中:「嫌疑人自認有罪,律師作有罪辯護,法官卻說:你無罪,回家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
  • 律師做無罪辯護應慎重,當事人不是「小白鼠」
    無罪辯護的失敗,除了上述對當事人及其家屬帶來的不利後果外,律師自己的辦案時間也相應延長,所消耗的精力、物力也大為增加。比如,律師做無罪辯護後,會見當事人的次數與時間定會增加;調查取證的工作量會增加;閱卷及核實證據的工作量會增加;申請檢察機關或法院取證或非法證據排除以及申請重新鑑定等這些工作量都會增加。什麼樣的案件做無罪辯護要慎重?
  • 當事人無法知道的內幕:刑事辯護對律師煉獄的三十九個磨難
  • 刑事案件審理中,律師在法庭上可以既做無罪辯護又做罪輕辯護嗎?
    曾傑:廣強律師事務所非法集資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本文連載於《曾傑金融犯罪辯護日記》,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這個問題,其實困擾了不少人,很多人認為不行,認為是邏輯矛盾,作了無罪辯護,就一定不能做罪輕辯護或者量刑辯護,但實際上,不論從法律規定還是從邏輯上
  • 什麼是「不知者不為罪」?
    不知者不為罪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這句話怎麼理解還是有講究的。刑法中有一句著名的法諺:不知法律不免責,不知事實可辯護。這句話說的是刑法理論中的認識錯誤的問題。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後果和有關的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
  • 私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公開性」的律師辯護要點
    知名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專注於金融行業法律服務、金融犯罪、職務犯罪、企業家犯罪、詐騙犯罪、涉黑犯罪辯護。十、 代銷的辯護 十一、 其它 正文 私募基金非法集資「公開性」條件的認定上,從目前的審判案例說,推理過程有粗曠之嫌,對「公開性」的具體情形審查不夠深入。律師對此有較大辯護空間,在其它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作無罪辯護。
  • 許蘭亭律師:如何選擇最優的辯護方案
    是根據本案的事實、證據和法律?還是根據領導的批示?輿論的炒作?家屬的強烈反應?必須根據本案的事實、證據和法律。家屬的情緒、領導的批示、輿論的炒作不是判斷的標準,作為律師不應該管這些,我們就看本案的事實怎麼樣、證據怎麼樣、法律怎麼樣。有的時候家屬來找我要求做無罪辯護,說這是找辯護人的標準。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辯護
    那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辯護?下面由楊曄蓉律師來為您講解相關內容。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辯護  1、行為人是否對嫌疑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事實知情,是否與其有犯意聯絡或共同故意;  在P2P類型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行為人是否明知嫌疑人未經銀監會許可吸收資金
  • 刑辯律師對於當事人不認罪的涉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如何辯護
    相信,很多刑辯律師都會遇到涉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當事人面對公訴機關的指控拒不認罪,尤其是那些時隔十年甚至二十餘年的刑事案件以及被控的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指控,此時,作為其辯護律師應當如何處理?此問題的確比較棘手。
  • 辯護成功而蒙屈在上升 「律師偽證罪」有望取消
    該條所規定的罪名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通常人們將之籠統稱為「律師偽證罪」。  「律師偽證罪」是在1997年我國《刑法》修訂時加上去的。之後,這一規定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持久爭議。
  • 為什麼要批評陳有西律師,道理不辯不明
    有人支持陳有西,支持說最有力的觀點是辯護權不容幹涉,律師享有法定的辯護權,不受他人道德上的指責,更不應該接受法律上的制裁。有人反對陳有西,反對的聲音中有很多種。第一種是反對聲明說,大多數律師反對陳有西發表那份聲明,說陳有西那份洩漏了不應公開案件的信息,導致被害人第二次傷害。
  • 律師稱委託人罪無可恕,這是辯護還是「補刀」?
    這段大義凜然的話,原本出現在任何一篇網文中都不會太突兀,但這些話卻出現在了一個不太恰當的地方——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當中,並引發業內熱議。據媒體報導,辯護意見來自於杭州的某位律師。在被告人胡某某販賣毒品罪上訴一案中,這位律師作為指派援助律師為胡某某提供刑事辯護援助。這份辯護意見,受到了律界的普遍指責,稱這位律師背離了律師身份,扮演起了「第二公訴人」角色。
  • 尋釁滋事罪律師_褚子云律師團隊
    尋釁滋事罪律師,褚子云律師團隊,中華公益基金會合作律師、中華婦女權益保護公益律師、上海12348司法熱線援助律師等。尋釁滋事罪律師, 尋釁滋事罪怎麼認定?法律快車法律語音問答頻道專業律師為您講解尋釁滋事罪立案標準、尋釁滋事罪怎麼認定等問題,您也可以在線諮詢律師相關法律問題。我們嫂子揚言明天要帶刀砍我,要弄死。
  • 法律規定律師為殺人犯辯護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人疑惑,在公安機關偵查證據充分的情形下,為何在法庭上還要允許律師為殺人犯辯護,律師是在為殺人犯開罪嗎?事實上不止法庭審判階段,在公安機關偵查和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律師同樣也要為犯罪嫌疑人辯護,法律為何會有辯護權這一規定呢?一、法律規定律師為殺人犯辯護的意義是什麼?
  • 他是「中國刑事辯護第一人」,他曾被列為「中國四大腐敗幫兇律師...
    例如,一些涉及國企改制的案子,在法律適用上時常會發生重大分歧,有時是涉及罪與非罪界限的;二是在程序上出問題,遭受違法取證的嫌疑人有牴觸是正常的。所以,依法嚴格把握取證程序,提高指控的準確性,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南方周末:律師的辯護會不會顯得越來越形式化?  田文昌:不能絕對這樣講,但確有影響。涉及到貪腐官員的案子,更應慎重對待,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程序辦案。
  • 「獨孤九劍」——律師辦理合同詐騙罪案件有效辯護的技能與技巧
    在偵查階段,律師或者當事人認為還存在對當事人定罪量刑有利的證據材料而辦案機關沒有收集、調取的,應當書面申請辦案機關收集、調取。(三)為當事人提供法律諮詢、出具法律意見書、申請取保候審等辯護工作律師在了解案情、告知權利義務之後應當對案件進行初步法律分析,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諮詢服務。
  • 對當事人不合情理的辯解,律師該怎麼應對?
    很多時候,律師這樣做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雖然知道當事人辯解不合情理,經不起推敲。但自己作為辯護人,當事人要這麼說,也只能圍繞當事人的說法進行辯護,儘量周旋就好。有經驗的律師都知道,話如果說得太滿,反而會讓一些可以作為有利意見說不出來,因為有些有利意見是建立在對自己不利事實承認的基礎上,斷然否認所有事實,也就失去提出有利意見的基礎。庭審結束,一位一起旁聽同行問我,如果我作為辯護人,會怎麼處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