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少兒芭蕾:堅持才是硬道理
深圳晚報記者 趙偉君/文 馮明/圖
3月24日、25日,兩場匯聚中日優秀青少年舞者的足尖盛宴——第二屆「中日青少年芭蕾舞大賞」綻放保利劇院,「莫斯科國際芭蕾舞」金獎獲得者寺田翠、大川航矢,11歲芭蕾小天才福山麗等來深進行文化交流。宣傳,幾乎沒有;門票,一早售罄。聽說還有「芭粉」是打著飛的趕過來。讓人不禁好奇,演出大熱的背後傳遞什麼信號?少兒芭蕾培訓在深開展如何?學習芭蕾的孩子究竟能走多遠?
現狀 深圳已有近千家芭蕾培訓機構
「最初是為了矯正她的駝背和鍛鍊膽量,希望這種體系的學習及表演能豐富她的經歷,目前看來這兩個目的都能達到。」馬上要上小學、接觸芭蕾啟蒙已有1年多的撓撓媽,對孩子學跳芭蕾非常支持。
「體系」一詞如今也常從家長嘴裡蹦出。遼寧省芭蕾舞團出身、現任深圳藝術學校高級講師的徐建告訴記者,全世界的芭蕾分為三大體系:俄羅斯體系(國內多稱北舞體系)、英國體系(國內多稱英皇體系)、丹麥體系。撓撓媽給撓撓選的就是英皇體系,現在深圳從小學跳芭蕾的孩子越來越多。
據深圳群眾藝術館培訓部主任劉心石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出身遼芭的趙宇來深創辦青少年芭蕾舞團,算是最早一批將芭蕾舞培訓帶到深圳的人。目前全市約有近千家芭蕾培訓機構,其中北舞體系更注重孩子的基本功,要求嚴格;英皇的理念則是訓練對音樂的感覺和激發肢體對情緒的表達。深圳年輕家長多,他們追求時尚,有較高審美品位,帶動了街舞、爵士、芭蕾等舞蹈培訓市場的興起。「芭蕾培訓現在應該算全盛期。」
發現 師資或成業界最憂心問題
1993年來深,一手打造出深圳藝術學校芭蕾舞專業的徐建認同關於「全盛期」的說法:「自從六七年前引進芭蕾舞考級,芭蕾在深圳發展非常快,而且發展趨勢很猛,家長熱情很高。在培訓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上,深圳都能比肩北京、上海。」但他也不乏憂心,「師資和藝術氛圍跟北上兩城比還有一定差距,很多芭蕾專業舞者畢業後更願意留在京滬發展。」跟國外比差距就更明顯。除了俄羅斯、英國這些老牌勁旅,日本、韓國近年發展也非常快,美國很多專業芭蕾舞團演員都是日本人。
本次大賞主辦方、多次去日本考察交流的蘇菲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蘭老師感觸尤深:「日本雖沒有專門的大中專院校培養學芭蕾的孩子,這些孩子為什麼跳得這麼好?跟日本家長的理念和孩子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日本看重匠人精神,他們覺得即便是業餘培訓,但只要學,就要付出全部熱情和努力,這種態度值得稱讚。」
徐建說:「在俄羅斯,起碼要在專業舞團擔任過7年以上主要演員,或5年以上獨舞演員的人,才有資格去教學生。再看看我們,剛畢業的學生就敢開班教學,這幾年芭蕾舞在深圳很『熱』,常有中國舞老師轉投教授芭蕾。更有甚者,說自己中國舞、芭蕾舞都能教。我非常驚愕,這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舞種,體系完全不同。」
追問 學芭蕾的孩子究竟能走多遠
看過《天鵝湖》裡黑天鵝奧傑莉亞多達32圈「揮鞭」(單足立地旋轉)的人無不驚嘆於芭蕾那極致的美,但據記者調查,深圳家長雖熱衷將孩子送到芭蕾培訓班,但心態都很「佛系」,極少有要求孩子走專業道路的想法,更多是希望修煉天鵝頸等體態氣質。
10歲的布穀在某英皇體系培訓中心學習了快1年。媽媽劉女士表示:「進度慢,孩子接受很容易,她自己喜歡,我們家長覺得芭蕾培養出了她優美的體態已經很滿意了。」
師從俄羅斯體系的自宇4歲學習芭蕾,這位理科妹子直到18歲出國留學前一直在堅持。「孩子喜歡,假期回來還打算去跳。這麼多年跳下來受益匪淺,審美和欣賞水平提高,身體素質和體態也有助益,甚至毅力耐力都較同齡人要強。」媽媽鄧女士也支持孩子把芭蕾當成興趣愛好。
對此,徐建持保留意見,他提醒家長:「如果只想練個氣質,那就把芭蕾看得淺了,芭蕾真正培養的是孩子的承受力、理解力和審美能力,我們建議在孩子真心喜歡芭蕾的前提下,5歲開始啟蒙,一旦開始,就全身心投入下功夫去學去練。」(趙偉君)
(責編:胡葦杭(實習生)、牛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