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別人都說我適合做這個,可我心裡喜歡的卻是那個,怎麼辦?選擇自己喜歡的,還是適合自己的呢?」
對爸媽來說,需要考慮的更多,不但要糾結自己的人生,還要把關孩子的選擇,「孩子很適合A,可他卻喜歡B,該怎麼辦呢?」
如果此時的你也有這樣的困惑,建議你和孩子共讀一下《大腳丫學芭蕾》,相信讀完你會獲得一些啟示。
《大腳丫學芭蕾》粉粉的封面
小女孩貝琳達身上的每個部位都很小,但卻有一雙壯觀的大腳丫。教戲劇的牛老師看到貝琳達的大腳丫,認為她是天生的小丑,指派貝琳達在學校的才藝表演上扮小丑。可是,貝琳達並不喜歡演小丑。
在她苦悶排練的間隙,看見了卡蜜在跳芭蕾舞,一下子就愛上了芭蕾舞,於是天天回家練習。在學校的才藝表演上,身穿小丑服的大腳丫女孩貝琳達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芭蕾。
1、繪本作者
埃米·揚(Amy Young),美國知名圖畫書作家,代表作有大腳丫系列,《大腳丫跳芭蕾》,《大腳丫在巴黎》,《大腳丫和玻璃鞋》和《大腳丫學芭蕾》。
她曾在耶魯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接受專業的藝術訓練,隨後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並獲得法學博士,從事律師工作7年之後,毅然離開,埋首進入藝術的世界,給孩子們創作一本又一本圖畫書,這是她最喜歡也最享受的工作。(選擇喜歡的,還是適合的,埃米·揚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Amy Young
2、繪本的創作特點
(1)畫面簡潔優美
《大腳丫學芭蕾》全書以粉色調為主,畫面輕鬆柔和,直到牛老師指派貝琳達扮演小丑,她的世界才有了暗色調。沮喪時,貝琳達推開黑漆漆的表演廳大門,或許此刻她的心情也如門的顏色一樣低沉,但舞臺上燈光下的卡蜜,卻像黑暗中的星火,點燃了貝琳達的夢想和熱愛,從此,貝琳達的世界又恢復了活潑明朗。
貝琳達形象簡潔,臉上只有小小的眼睛(兩個小圓點)、眉毛和嘴巴(幾條小短線),卻形象表達出了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就連頭上的一小縷捲髮都會隨著貝琳達的狀態而變化,時而歡樂跳躍,時而沮喪垂下。
《大腳丫學芭蕾》內頁
(2)情節幽默有趣,充滿想像力
大腳丫給小女孩貝琳達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好處,如,踮起腳尖就像踩高蹺,可以輕鬆地拿到高處的餅乾罐;玩蹦床的時候能夠直接飛上樹梢;滑雪不用帶雪橇,可以直接用大腳丫,就是腳指頭有點冷……
同時,大腳丫也有許多不方便之處,如,跳繩總是被絆倒,跳房子總是踩線,鞋子太難買,幾乎沒有漂亮的鞋子可選……
(3)故事貼近生活,能給人情感啟迪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或許都會遇到這些「書中人物」,如,貝琳達的偶像卡蜜,就是群體中那個備受仰慕的人;強勢的牛老師,一心想著把貝琳達塑造成她想要的樣子,從來沒有意識到貝琳達是多麼不情願,直到最後還為貝琳達沒成為優秀的小丑而深感遺憾。
(類似牛老師這樣的老師、爸媽,生活中比比皆是,都深得明學真傳「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最常見的三個靈魂拷問
須知參差不齊,乃是幸福的本源。
人生本來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想要過的充實而又愉快,得到生命的幸福,最好的一條方法就是儘可能的去多發展各種興趣愛好。
——羅素
1、選擇自己喜歡的,才不會覺得生活少了點什麼
之前我經常有這樣的困惑: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煩心事,相反,我有支持自己的老公和可愛懂事的女兒,辭去工作全職帶娃也是自己深思熟慮的選擇,但偶爾總覺得心裡空空的,總感覺生活少了點什麼東西。
後來,我才明白,這是因為剔除了工作和相夫教子之後,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除了老婆和媽媽這兩個身份,作為我自己,我還有什麼熱愛的事情。
我到底喜歡什麼呢?只有多嘗試。幸好,我重新找到了寫作。雖然沒有任何物質獎勵,但內心的滿足感是無價的。(這段經歷警示我,發現不乖喜歡什麼事情時,要鼓勵支持,不要像我一樣學習的時候只顧著學習、工作的時候就只是工作,完全沒有發展自己的喜好)
選擇自己喜歡的,並且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不斷地收穫成就感,讓人變得更自信,這種良好的心態也會遷移到帶娃的生活中,實現育兒生活的良性循環。
長遠來看,不乖長大成人離開我之後,我有一個喜好陪伴著,老年生活也可以豐富很多。
2、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才能有更多堅持的動力
作為爸媽,要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並為之堅持努力。因為喜歡,更容易堅持;因為堅持,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從而整個人越來越自信。這些優良品質自然會遷移到學習上,實現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最近一段時間,年僅6歲的Miumiu因為深厚的音樂功底,憑實力登上熱搜好幾次。吉他翻唱周杰倫的《Mojito》,歌聲甜到周董親自翻牌;吉他彈唱《加州旅館》火爆外網,僅在Youtube上就有500萬人觀看……
小女孩Miumiu驚人的音樂實力背後,是爸媽對她喜歡音樂的尊重和支持。早在Miumiu2歲半時,爸媽就發現了她對音樂的喜歡,然後就有意識讓她接觸樂器,古典吉他、民謠吉他、電吉他、尤克裡裡、鋼琴、架子鼓等……一首首好聽的音樂,一摞摞的獲獎證書,如果沒有喜歡作為支撐,只靠爸媽的逼迫,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Miumiu抱著吉他的樣子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只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執著。爸媽發現孩子的喜好,支持鼓勵孩子選擇喜歡的事情,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然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很多爸媽可能會說,「孩子還是以學業為重呀,學習不好,其他再好也白搭呀」,學業當然特別重要,但孩子的喜好並一定就和學業相互矛盾,兩者也可以是互為促進的關係呀。
之前我微頭條發過一條這樣的內容,。但問題是,這種粗暴的行為,不但不會讓孩子把心放到數學上,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喜歡寫小說,那就鼓勵孩子寫呀,然後引導孩子「文理兼修對寫作很有幫助,因為數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呀」,跟孩子一起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制定計劃,督促實行,同時,把孩子寫的小說收藏好。孩子感覺到爸媽對自己喜好的支持,就會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才能有動力去學習。
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自己的喜好被爸媽認同,這本身就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來源。
3、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有可能是成就你人生的事業
提到Steve Jobs和Elon Musk,你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天才」。之前我以為「天才嘛,肯定是天生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Renzulli在1986年提出了資優三環理論,他認為,所謂的天才都有高於平均水平的智能(記憶力、理解力、總結能力、學習能力、判斷力、決策力等智能高於均值)、高創造力(幽默、富有好奇心、愛冒險、敢於反對,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想法,並善於運用)、和高工作熱忱(對感興趣的事充滿熱情、專注,有非常強的內在動力,高能量,有毅力,樂於接受挑戰,善於訂立目標,完成任務)。
資優三環理論
天才都是高智能,這很好理解,但是高智能並不一定就是天才,還要有高創造力和高工作熱忱,三者綜合作用才能成就天才。什麼人最容易對工作充滿熱情呢?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就如Steve Jobs和Elon Musk,他們不光有高於均值的智能,還有旺盛的創造力和我們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工作熱情。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天才畢竟是少數,我們孩子很大概率就是個普通人。但是,即便事實可能就是這樣,作為爸媽,我們也不應該從一開始就給孩子設限,我們並不能想像到之後的發展。
《大腳丫學芭蕾》一書中,媽媽出現的次數很少。大腳丫貝琳達第一次在房間裡跳芭蕾的時候,門口有媽媽探過來的半個身子;貝琳達最後表演芭蕾時,媽媽坐在臺下觀看,也只是個側臉。
雖然媽媽正面出場次數不多,但通過書中貝琳達房間的變化,我們就能感知到媽媽對貝琳達學芭蕾的鼓勵和支持。房間裡的芭蕾元素越來越多,從散落的芭蕾書,芭蕾舞者照片,到芭蕾玩偶、芭蕾八音盒,就連玩具小熊也穿上了芭蕾舞裙……
貝琳達的媽媽只出場2次
跳芭蕾需要柔韌的腳尖,學校老師都覺得貝琳達特別適合扮演小丑,但貝琳達的媽媽卻很支持她選擇自己喜歡的芭蕾,並潤物細無聲地鼓勵她堅持努力。如果貝琳達的媽媽也覺得大腳丫跳不了芭蕾,大腳丫很適合小丑,那房間裡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芭蕾元素了。
近日,李佳琦落戶上海成了一大熱搜。李佳琦,連同他招牌的「Oh my god 買它!買它!」,儼然已經是網際網路的傳奇。
李佳琦能有這樣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尤其是爸爸)沒有給他設限。設想一下,假如你家男孩很喜歡打扮,大學要學藝術,畢業找工作就是化妝品顧問,直播時直接把口紅抹在自己的嘴唇上,你會是怎樣的反應呢?
李佳琦
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會把我們帶到什麼樣的未來,我們都不知道。正因為此,作為爸媽,不應該給孩子的發展設太多限制,孩子的未來是我們的想像力也達到不了的。
1、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喜歡的東西
大家或許都聽過阿姆斯特朗的故事:小時候,他經常對著月亮開心地跳啊跳,說「我要跳到月亮上」,他的媽媽沒有否定和嘲笑他這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是笑著說「很好呀,但你要記得回家吃晚飯哦」,多年後,當年的小男孩,阿姆斯特朗果然成了登月第一人。
2、對孩子抱有積極期待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方面產生效應,比如,教師認為A很聰明,對A寄予很大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後,A的學習成績比其他學生有明顯提高。
爸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爸媽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那孩子也會這麼認為,就會更有熱情去更努力、做的更好;如果爸媽都覺得孩子能力不行、智商不行,那孩子也會感覺到,也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乾脆破罐破摔吧。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支持孩子、鼓勵孩子,才能讓孩子越來越閃亮。
3、告訴孩子,現實和喜好(夢想)之間需要用行動來連接
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但要堅持下去,則需要很多的努力和付出。如果孩子告訴你他的喜好是什麼,那你就需要引導孩子為喜好而堅持努力。
1、視頻導入,更直觀形象地吸引孩子的注意
拿到繪本,先和孩子一起看看封面,請孩子說說看到了什麼,我家不乖的回答是「看到一個小朋友在跳舞」,接著我就問她知道這是什麼舞嗎?有些孩子能說出芭蕾舞,但我家不乖還不清楚這些舞種,我就跟她講說這是芭蕾舞,然後給她放一段芭蕾舞視頻,如《天鵝湖》片段,讓她直觀地欣賞芭蕾舞的美。
觀看視頻的同時,引導孩子關注舞者的腳,腳是什麼樣的動作?腳的大小怎樣?腳上穿什麼樣的鞋子?然後進入繪本閱讀。
《大腳丫學芭蕾》內頁
2、閱讀的過程多提問互動,引導孩子思考
貝琳達有雙大腳丫,她覺得大腳丫好嗎?為什麼呢?引導孩子接納自己,愛自己,就像貝琳達一樣,她並不覺得自己的大腳丫是缺陷。
教戲劇的牛老師認為貝琳達適合扮演小丑,為什麼?那貝琳達喜歡扮演小丑嗎?引導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想問題,引導孩子體會「別人認為你適合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這兩者可能會有衝突矛盾」。
貝琳達喜歡什麼呢?貝琳達發現自己喜歡芭蕾之後,是怎麼做的呢?你覺得貝琳達適合跳芭蕾嗎?引導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並為之努力。不要因為別人說自己不行,就放棄。
3、閱讀完,如果孩子對芭蕾舞很感興趣,也可以趁機進行相關的藝術啟蒙
寫在最後:
孩子天生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學習都是出於好奇和喜歡,作為爸媽,我們要發現孩子的喜好,鼓勵支持孩子的選擇,挖掘孩子內在的驅動力,而不要自以為是地替孩子選擇適合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為了所謂的「合群」而壓抑自我。當你就是你自己,自然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論你是誰,just be yourself!
我是不乖的媽媽小雨,,期待你的關注哦~~
《大腳丫學芭蕾》如果你也讀過,有不同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