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想坐遊船至少等半個鐘頭,平時真當公交坐的市民又不足一成。作為全國首個開通水上公交巴士的城市,以水路緩解交通擁堵的初衷遭遇現實瓶頸——
等一趟水上巴士要半小時,乘客們望眼欲穿。記者胡元勇攝
浙江在線05月04日訊七年前的10月28日,信義坊碼頭人聲鼎沸,市民們從四面八方湧到運河邊,親眼見證了杭州首條水上巴士的首航儀式。
作為全國首個開通水上公交巴士的城市,杭州水上巴士最初的定位主要是承擔公交運輸和水上旅遊兩大功能,嘗試利用水上巴士來緩解市區的交通壓力,讓更多市民坐水上巴士上下班。
一眨眼,7年過去了。杭州的水上巴士從最開始的2艘增加到了現在的36艘,線路也從最初的1條發展到了8條,去年共運送乘客33萬人次。
數量、線路都增加了,乘客人數也在每年遞增,那麼現在到底有多少乘客是把水上巴士當成公交車來坐?和公交車相比,在水上開的「公交車」有優勢嗎?根據現狀,水上巴士真的適合發展公交嗎?還有沒有更合適的出路?
體驗
同一條線路
公交比水上巴士快15分鐘
昨天是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下午1點30分,杭州大廈附近的武林門的水上巴士碼頭,空無一人。
記者向售票處打聽了一下,說拱宸橋方向的水上巴士剛開走了一班,下一班得再等半小時。
2點左右,一艘水上巴士慢悠悠地靠岸了,是從拱宸橋過來的,開往濮家站碼頭。船上下來五六位老年人,看樣子都是結伴坐船欣賞運河風景的。
整個船艙進去有兩排長木凳,沿著兩三個臺階往上走,還有兩排長凳。
連記者在內,船上一共只有6位乘客,其中4位還是工作人員:1名司機、1名船長、1名水手和1名船員。「如果坐滿的話,可以坐18個人。」水手說。
2點05分,船從武林門碼頭出發。大約20分鐘後,巴士到達濮家站。「20分鐘後開船。」水手提醒著大家。
其間,只上來一位女孩,背著個包,裡面放著一瓶水和一些零食,一看就是旅遊的。
2點25分,船準時從濮家站開出,2點40分回到武林門碼頭。這時,又上來兩名老外乘客,不停地用相機拍著風景。
3點,船開到信義坊站。「這裡有人下嗎?」船員問。「我下船,順便到信義坊逛逛。」穿上的小女孩嗲嗲地說。
3點20分,我們一行人到達終點站拱宸橋。
從濮家站到拱宸橋,整個行程花了近1小時。雖然船上微風習習,又能看運河兩岸的風景,比較悠閒,但感覺等候的時間太長,適合旅遊,但不適合上班族。
同樣是從拱宸橋到濮家新村,記者又坐了趟公交車。
從拱宸橋碼頭下船後,上岸就是運河廣場。記者走了一小段路後,來到「台州路口」公交站臺,等了大約5分鐘,一輛K591開了過來。
記者所在的位置是第四站,儘管跟記者一起上車的有四五位乘客,但是車上還有空位。一路上陸陸續續有人上車,車廂內開始擠起來。
車子過了潮王路後,慢慢開始堵了,大約15分鐘後到省人民醫院。而從省人民醫院到公交總公司南,三站路就走了15分鐘。之後去公交總公司對面換乘28路,10分鐘後到達濮家新村,就在濮家站碼頭附近,一共花了45分鐘。
總體感覺公交車基本上是5分鐘一班,雖然路有點堵,但和水上巴士相比,還是比較方便的。
和公交相比,水上巴士毫無優勢
對比
時間:
水上巴士:起碼等半小時,人多的話可以減少到20分鐘,不過可能會導致中間途經碼頭乘船的乘客錯過乘船時間。但是如果一艘船坐滿了,就必須再等半小時。
公交車:線路多,車多。一路車沒來,可以換一條線路乘坐,靈活方便。一般等5到10分鐘就可以坐上車。
班次:
水上巴士:中河和東河上的班次最多,從早上6點半到下午4點半,每半小時發一班船,一天20個班次。而班次少的航線,像武林門到汽車西站,每天只有4班船,錯過了就得至少等半小時。
公交車:一般高峰期3到5分鐘發一班車,平峰期8到10分鐘發一班車,不同線路發車時間不一樣。
價格:
水上巴士:船票每人3元,可以刷電子錢包、用老年卡。
公交車:普通公交車一般車費在1元到2元不等,另外還有各種優惠措施,比如月卡、學生優惠卡等等。
和公交相比,無論從等候時間、班次還是所需時間上看,水上巴士都沒有優勢。那麼究竟有多少人是把水上巴士當公交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