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來自日本的陶瓷藝術家,做了古怪而又可愛的瓷器

2020-12-22 好奇心日報

「給傳統瓷器以現代面貌」,這個特徵已經在不少瓷器品牌或藝術家的身上看到。京都瓷器 Sfera 結合竹編元素來做瓷器,今年新成立的日本陶瓷品牌 2016/ 就聯合了世界上非陶瓷專業領域的設計師,用創意來改變瓷器面貌,而在上海,以日用瓷為出發點的 spin 利用仿生手法來挑戰傳統形態。

日本藝術家 Shio Kusaka 出生於 1972 年,在華盛頓大學完成學業,她的瓷器設計中也有點異想天開。大型的花瓶保留古典的形狀,卻添加了具有手繪感的花紋,比如橫豎交叉的格子,有點像哥窯瓷器開裂後的紋路,卻又更加規則。小型器皿從形態上就是不對稱的,更具手繪感,它的花紋可以是方格線條、幾何圖案,或者一些有情景感的場景,模仿了版畫的圖案。

「當輪子發明之後,所有人都想要做一個完美的圓,這是他們的目標。」Shio Kusaka 解釋稱,「但有些人就是因為技術不能拉出完美的圓,我喜歡那種不完美(off)的感覺,它非常特別,它是一種表達。」

「我想像一個希臘壺是一顆草莓,這的確啟發了我。」古典的花瓶、陶罐在這樣的想像裡變得活潑,上面的網格或圓點就像是草莓本身的圓點。

在這次洛杉磯 Blum & Poe 畫廊的展覽中,Shio Kusaka 展出了她的夏季系列「summer section」,有像草莓一樣的西瓜,彩色的沙灘排球,那些鮮紅色的罐子源於 1980 年代畫報上的比基尼女郎。

她還有一組可愛的動物俑,形態極小而憨態可掬。這些動物的形象源於女兒的童話書,有獵豹、老虎、恐龍、企鵝、獨角獸、狒狒等,它們與人類的生活距離遙遠,也很少看到用瓷器來製作的案例,「我女兒喜歡把它們排成一條線。」Shio Kusaka 說道,這讓她在布展時排成一條直線而非場景,她覺得這就像一場表演。

圖片來自 wallpaper、Blum & Poe

相關焦點

  • 日本發明全新瓷器工藝,起名《中國製造》,網友:別糟蹋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瓷器具的國家,就像一提起金字塔就想到法老一樣,外國人只要看見瓷器就會想到中國,就連中國的英文單詞的另外一個意思都是瓷器,由此可見瓷器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這種貫穿幾千年依然在延續的藝術也會引來別國的學習,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自然會有無數的藝術家被瓷器所傾倒。
  • 中國瓷器好還是日本瓷器好
    作者:甄昊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在最高端瓷器上,中國最高端的比日本最高端的好。 歷史上有這樣的事實: 1、日本茶道「真」(高級、正式)級的禮儀,要用來自中國的青花或者青瓷作為水罐、花瓶,茶碗要用中國的天目。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博物館。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
  • 日本十大陶瓷之首,皇家御用瓷器長這樣~
    中國古有「瓷國」之稱,「瓷」曾為我們這個善於創造的民族所獨有。而今源於中國的瓷器,卻在日本驚豔了世界。日本是一個以生產陶器為主打產品的國度,其瓷器製作的歷史僅有400多年的時間,大大晚於中國。但是,其陶瓷行業的日用細瓷的產品設計與技術工藝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日本的日用細瓷產品佔據了美國近一半的高檔陶瓷市場,在歐洲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中國也識別度很高,擁有鍾愛和追捧的粉絲,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瓷器在質量,白度,產品規整度,控制釉面鉛,鎘溶出率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領先於國際水平。
  • 走出國門,與日本瓷器對比,我發現不能再驕傲了
    瓷器也是這樣,在藝術層面上,中國的幾千年的瓷器文化在藝術方面,絕對是最高的,但是在日用、特種瓷方面,即便是「瓷器國」,到了如今,與工業化的日本相比,某些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特種瓷器:日本研發,中國代工  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為了加速新技術革命,為新型產業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究開發特種陶瓷
  • 隱藏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中的小清新瓷器——日本九穀燒瓷器
    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中,有這樣一個展廳,裡面陳列著各種小清新又不失復古典雅的瓷器,這個展廳就是「九穀燒」展廳。九穀燒因其發祥地日本九穀而得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明朝末年,中國彩繪瓷器傳入日本,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並得到延續發展,因而日本彩繪瓷器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
  • 日本瓷器緣何風靡歐美
    歐洲貴族熱衷收藏日本瓷   大約在明末清初的1640年前後,中國內部情勢混亂,中國外銷瓷的供應和運輸一度中斷。原本專門銷售中國景德鎮瓷器給歐洲國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此時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接近中國瓷器風格的日本「有田燒」上,將其作為中國瓷器的替代品外銷。   「有田燒」誕生於日本佐賀縣的有田鎮,有「日本景德鎮」之稱。
  • 國際市場向中國瓷器說「不」---誰來撐起中國的陶瓷大旗?
    時間一長,她對國內的陶瓷產業就產生了成見:難道只有外國人才配享用設計、工藝上乘的瓷器?1、自1997年起我在世界時尚之都紐約生活過幾年。在美國**大的百貨公司———梅西的8層我找到了瓷器部。這裡的瓷器來自世界各地,有英國、法國、義大利的舶來品,也有美國本土燒制的。
  • 來自墨西哥的奢侈品,塔拉維拉陶瓷天花板燈,售價高達30萬美金
    可以說中國陶瓷文化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每個國家的陶瓷文化和工藝都是不一樣的,日本的伊萬裡瓷器,德國的麥森,英國的皇家道爾頓,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墨西哥的塔拉維拉彩陶等等,在這些國家的瓷器品牌或者作品上,都有中國元素的影子。
  • 中法陶瓷藝術家德化論劍 感受鮮活海絲古瓷藝術
    文/圖)昨日,「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活動進入第二天,12名藝術家開始在德化駐場為期7個月的創作。當天上午,藝術家考察團一行深入德化「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德化三班梅嶺古窯址等地方。考察團的第一站,來到了傳承百年的蘊玉瓷莊,由著名德化瓷人蘇學金創立於清朝末年。瓷莊的展廳,收藏著近百年的精品,儼然一個小型主題博物館,這引起了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國際主管熱拉爾迪娜·勒南的注意,「我們要了解收藏家的趣味,什麼樣作品他們喜歡、願意購買。
  • 日本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仿造的中國瓷器
    此件仿品是日本陶瓷仿古名家加藤所為,加藤生於1879 年,去世於1962年,他精心仿製的中國南宋龍泉瓷器一度讓西方一些收藏家打眼,他自20年代以來的很多作品現在作為現代藝術品上拍,拍價也不菲。其兒子也是日本一位很有造詣的中國古瓷仿製大師。他們對中國古陶瓷的傳承和領悟,確實讓我們刮目相看。(此文本人最先發古美術論壇,圖片由日本朋友提供)
  • 瓷器與威士忌這對CP,既是美好,也是遺憾
    Laphroaig在1978年也出過陶瓷瓶的OB,罐身是Laphroaig的酒廠漫畫,有點可愛。 仿佛映照國力,日本的制瓷業自20世紀初嶄露頭角,且發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陶瓷已經可以和英、德、法相抗衡。
  • 陶瓷彩繪藝術家吳學湘
    他根據瓷器的樸素質地,繪製出或高聳挺拔,或淡泊致遠的山川幽谷;他依照瓷器的柔美線條,描繪了或溫柔婉約,或悠然南山的良田阡陌。吳學湘筆下的世界是寧靜卻不失靈動的,他一筆一划勾勒出來的畫面,往往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他創作的多件陶瓷作品在參加國家級、省部工藝美術專業展評活動中均獲金、銀獎項。其中,國家級金獎3個,銅獎2個,省級金獎4個,精品獎1個。
  • 認識日本九大陶瓷之美
    「陶瓷」二字,包含了陶土製作較粗獷的陶器,及以瓷土或高嶺土燒制,顏色細白而密度及硬度較高的瓷器。日本47 個都道府縣,各出產不同的陶瓷食器,且因為陶瓷都是取當地陶土或瓷土燒制,故大多以「產地名+燒」來命名,名稱如「伊萬裡燒」、「唐津燒」、「美濃燒」等,都是以這個方式來命名。
  • 2019中國(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國際館28日開館
    王微)精緻的日式瓷碗、輕透的英國骨瓷……28日,2019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國際館,在醴陵中國陶瓷谷國際會展中心二樓四號館開展,觀眾不僅能欣賞來自日韓英等30多個國家的陶瓷藝術品,還能將心儀的陶瓷器具帶回家。
  • 為何大英博物館喜歡收藏中國瓷器,看看古代歐洲把瓷器叫什麼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陳列和收藏了非常多的中國瓷器,而這些瓷器的來源,一些是英國人的民間收藏,還有一些是古代英國的購買保留下來,最大量的其實來自英國對圓明園的掠奪,但是大家會是否奇怪,為啥英國人對中國的瓷器情有獨鍾呢?
  • 日本嵐山風景區推出古怪吉祥物惹爭議(圖)
    原標題:日本嵐山風景區推出古怪吉祥物惹爭議(圖) 古怪吉祥物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新聞媒體「rocketnews24.com」9月26日報導,日本京都嵐山風景區為了吸引更多遊客,推出了形象可愛卻又古怪的吉祥物Wataru Tsukihashi,引發關注與爭議。
  • 日本陶瓷的發源地有田燒,原來也受中國景德陶瓷技術的影響很深
    貴重的裝飾瓷器手繪花紋繁瑣細膩,色彩鮮豔,很中國風,其實翻開日本瓷器的歷史有中國瓷器的影子,日本也很大方的承受當時受中國景德鎮青染的影響很深。此後1640年代,有田燒裡有中國陶工加入,中國陶工進行了技術革新,一次燒制後開始生產彩繪瓷器,讓有田燒的色彩豐富起來,層次感也更加立體。
  • 其實,它們都是瓷器
    看起來確實很像,但實際上,它是一件陶瓷作品。你沒有看錯,這是一件瓷器,它是來自美國陶瓷藝術家,Brett Kern的作品,他把陶瓷做出了氣球的質感,看起來幾乎沒有重量,感覺一陣風吹過來,它隨時會飄走。在Brett的瓷器作品中,製作最多的就是恐龍造型,基本上都是這樣看起來輕飄飄的氣球類型。
  • 日本鑑寶發現國寶,估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一個賣80塊
    在我國這種瓷器大國,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一種叫做曜變天目的瓷器。這種瓷器來自於我國的福建南平,它的名字來源於它的形態。由於製作工藝的特殊以及胚釉的與眾不同,在完成燒制後,陶瓷內部會浮現出大小不一的斑點,這些斑點周圍還鑲嵌著紅綠添藍等色彩不同的光暈。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整體宛若一隻閃閃發光的變色龍,其觀賞的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觀察到的內容也會不同,相當炫目,故而得名。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僅有三件這種瓷器,其珍惜程度自不必說。但這僅有的三件瓷器,在我國戰亂的那段時期流傳到了日本,珍藏在日本的機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