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英博物館喜歡收藏中國瓷器,看看古代歐洲把瓷器叫什麼

2020-12-22 靜心匠道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陳列和收藏了非常多的中國瓷器,而這些瓷器的來源,一些是英國人的民間收藏,還有一些是古代英國的購買保留下來,最大量的其實來自英國對圓明園的掠奪,但是大家會是否奇怪,為啥英國人對中國的瓷器情有獨鍾呢?瓷器不是很普通和很日常的東西,為何不收藏那些更珍貴的黃金珠寶等等珍貴玩意。

其實,大家可能不清楚,中國古代的瓷器在歐洲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叫在現在都很好聽,很吸引人,當時瓷器在歐洲叫做「白金」,不是現在女孩子買戒指那種白金,這裡指的白金是瓷器的顏色。

在歐洲一份手稿,有個叫塞繆爾·詹森人,1777年9月在自己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我還沒有以如此之高的速度喜歡任何一件容易被打破的東西」。

它提到容易打破的東西,其實就是當時我們出口到歐洲的瓷器,而當時的中國瓷器可以說等於是現在的LV的地位,中國陶瓷的熱潮讓歐洲國家已達到接近流行病的程度,有筆記形容這是一場「中國風的蔓延」。

中國瓷器的出口規模,在17世紀和18世紀達到了頂峰,超過7,000萬件各種各樣的產品銷售到了歐洲,從當時的英國倫敦到裡斯本,很多人都拿著錢,等著新的瓷器回來,趕緊購買更多新品。

不過患上這個「瓷器病」最深的,是歐洲的皇室貴族和貴族們,他們為了比誰更有錢,非常喜歡用「白金」為宮殿的牆壁,地板和天花板做裝飾。可以說零號病人是波蘭國王奧古斯特·斯特朗和薩克森選帝後。他的非常有鑑賞能力,並且很喜歡收藏,他收藏了接近30,000件瓷器藏品,並且他後來還監禁了鍊金術士約翰·弗裡德裡希·伯特格,直到他弄清楚瓷器的秘方,這一秘方一直受到中國人的嚴密保護。

出口瓷器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個世界,建立了繼續塑造當今世界貿易運作模式。

瓷器的起源在遠古的時期,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陶工,開始使用高嶺土(也稱為瓷土),製作瓷器。後來,進入了部落私有制,陶工們開始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技術研究和發展瓷器。到唐代和宋代陶工們已經完善了陶瓷和製作工藝。並且在出口上不斷的增加,即使到了今天,景德鎮的產品仍以其卓越的白度,硬度和透明度而享譽全球。

在進入歐洲之前,中國瓷器是先傳到了阿拉伯國家。從九世紀開始,穆斯林商人就向埃及,敘利亞和波斯的市場出口了大量瓷器商品。

像歐洲人一樣,阿拉伯的陶工們竭盡全力地複製中國瓷器的純度和光彩,但他們對毛玻璃,白土和氧化錫的實驗都失敗了。然而,波斯氧化鈷意外的成為了中國人手中的完美藍色塗料。結果是景德鎮窯從波斯進口了數噸鈷礦石來裝飾他們的商品,然後將其出售並運回中東。

葡萄牙在1513年開通了通往中國的海上航線時,發現了瓷器,這些瓷器讓人「目瞪口呆」,如布拉加大主教在1563年突然湧入。荷蘭緊隨其後。1603年2月,荷蘭東印度公司截獲了一艘載有數噸的葡萄牙商船新加坡附近的中國瓷器。這些商品在阿姆斯特丹拍賣時非常有價值,以至於使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首都翻了一番,並引發了荷蘭-葡萄牙戰爭。

中國瓷器對西方藝術的改變

中國瓷器還影響了餐桌布置,貿易和藝術方面的歐洲趨勢。在1615年,中國瓷器就出現在荷蘭藝術家的靜物畫中,例如克拉拉·皮特斯,弗洛裡斯·范·迪克、和奧西亞斯·比爾特、。這些早期圖片中的菜餚大多是標準中式碗和杯子,

黃油盤,大啤酒杯,芥末罐,鹽窖和燭臺:中國製造生產出了各種適合西方口味和生活方式的瓷器產品。儘管荷蘭人最初堅持要以異國情調的「中國式」裝飾瓷器,但景德鎮的工匠們很快就開始以歐洲版畫和素描為主題來展示其技術。

中國瓷器由於受到了歐洲和中東傳播。最近證實越南已經發現了漢代時代的陶瓷,而唐朝則在日本,美索不達米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出售了瓷器。它在13世紀到達了斯瓦希裏海岸,在15世紀到達了伊朗。

中國瓷器並不是第一批全球商品,而是一種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傳播最廣,數量眾多,具有持久力和對世界文化影響的附加特徵的瓷器。中國出口瓷器帶來了「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全球化的誕生。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之中國瓷器館
    在大英博物館中除了單獨的中國館之外,瓷器館是被另外列出來的一個展區。也許是因為瓷器數量太多了原因吧,整整站了一個大大的展廳。下圖中這個龍壁,是中國館進館時的一個標誌。可見中國館在大英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
  • 大維德瓷器裡的中國
    他們直接的出發往往是審美,包括最早收藏的雕塑性的青銅器和石窟造像。」這也就形成了由這些藏家群體所捐贈的藏品而成的大英博物館的特點。這些新藏品在英國啟發了與中國瓷器相關的新的通史文獻,在此之前,英國人的趣味和關注範圍還集中在高度裝飾性的清代瓷器。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中國珍貴國寶……〈四〉
    (古代)朝鮮於12世紀供高麗皇室御用的瓷器中也有類似汝窯的器皿,朝鮮青瓷與中國汝窯的釉料在化學成分上有相似之處,表明當時已經存在著早期國際技術貿易。河南省 清涼寺(村)公元1086-1125年附錄:這種盞託具信全球只有兩件,全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瓷器,每一件都美到心痛!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總量高達2.3萬件。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文物囊括了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樂大典》等超級國寶,可謂門類齊全,時間則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
  • 生在中國,我為什麼不遠萬裡去歐洲買瓷器?
    也許你對這個名字覺得陌生,然而,和很多低調的歐洲小鎮一樣,它建城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那會中國是五代十國時期,請自行體會有多久遠),也是歐洲古老的陶瓷業中心。小鎮梅森風光數百年來, 梅森瓷器製造廠創作的藝術品,都是歐洲皇室名流爭相收藏的對象。 大家熟知的奧匈帝國皇后 茜茜公主就是他家死忠粉 ,收藏了數千件梅森瓷器,如今總價值已高達數千萬歐元。
  • 品牌西洋瓷器可「撿漏」收藏
    英國皇家道爾頓、皇家阿爾貝特、德國皇家巴伐利亞、邁森等著名瓷器品牌,已越來越為市民所熟悉。相對於中國瓷器而言,西洋瓷器可謂後生晚輩,然而在收藏投資市場上,卻已成為市場新寵。  慧眼獨具投資有道  西洋現代瓷器在骨瓷、琺瑯彩等方面已遠超有「瓷器鼻祖」之稱的我國,但很多瓷器收藏者對西洋瓷器的認識還處於初級階段。
  • 盛世如意,共創繁榮 紫金光華瓷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2017年7月2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辦「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儀式」。 由北京華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設計的紫金光華品牌高端國宴陶瓷,2014年北京APEC會議水立方歡迎宴會「盛世如意」國宴餐具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歡迎宴會「共創繁榮」國宴餐具被國博收入館中珍藏。
  • 中國瓷器歐洲「變身」:十八世紀法國對中國外銷瓷的改裝重飾
    中國外銷瓷在歐亞地區的改裝與重飾古代中國瓷器通過貿易、外交等途徑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在被接受的過程中,同時也會根據消費地的審美風尚、生活需求,在當地被重新裝飾和加以改造。這種現象在東亞地區相對少見,但在中東和歐洲地區則十分流行,且類型多樣,特色鮮明。
  •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官窯、哥窯瓷器資料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官窯、哥窯瓷器資料英國 倫敦 大英博物館 95號陳列廳 實景一.南宋 官窯①南宋 官窯 粉青釉琮式瓶
  • 大英博物館中國展廳:25年後再「變臉」
    目前,大英博物館擁有包括書畫、青銅、玉器、瓷器、織品、雕塑、金屬、漆器、服飾在內的2.3萬件中國文物,它也因此成為海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主要陳列中國文物。1992年,在香港商人、收藏家何鴻卿的資助下,33號展廳更名為「何鴻卿爵士東方文物展廳」。除了中國文物,這裡還有南亞和東南亞文物。
  • 很多英國老百姓的傳家寶竟是中國瓷器,動輒拍出上百萬英鎊
    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裡面,你會發現中國古代的各種珍貴文物。尤其是瓷器,什麼國內稀有的元青花、宋代五大名窯、康雍乾官窯等等,應有皆有。要按照拍賣行情的話,隨便挑選一件都是千萬過億的頂級珍品。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當年他們搶過去的,而不僅僅是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200多年,藏品800萬件,2萬來自中國,美到讓人心痛
    大英博物館從設館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只聞其名未見其身,所以大英博物館800萬件藏品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直到最近有朋友去英國旅遊回來之後,才得以聽見親見著的驚奇和感嘆。閒暇之餘查閱了關於大英博物館的詳細資料,才讓腦海當中浮現出一幅宏偉壯觀、絢麗奪目的場景。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 北宋鈞窯月白釉渣鬥式花盆 「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中國風」外銷瓷器在歐洲有多風靡?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央廣網上海7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揭幕。展覽展出中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六個博物館共計75組136件的館藏精品瓷器,見證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
  • 大英博物館,看著中國展廳中的國寶,你會有什麼感想?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有藏品800多萬件。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去歐洲旅行,不管你有無藝術細胞,即便是從來不進博物館的人,也總忍不住要在欣賞美景與飽覽歐洲風情之餘,去羅浮宮、大英博物館這些世界頂級的知名博物館瞧瞧,因為這些老牌帝國的博物館珍藏的各種廣為人知同時又堪稱舉世無雙的奇珍異寶,就像是標籤兒一樣,必經親睹,才能為自己的旅行護照蓋上不可或缺的一枚印章。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2萬多件被掠奪的中國文物,卻未保管妥善!
    目前,大英博物館收藏著2萬多件中國文物,其中約有2000件長期陳列在33號廳。33號廳全長115米,與埃及、希臘、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大英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的國寶在這裡皆可見到。每一個走進去的人都會驚訝於小小的展廳竟然濃縮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 哪些失落於大英博物館的民族瑰寶...
    說到大英博物館,國人應該都不陌生吧,大英博物館有一個專門的中國館,裡面收藏了眾多曾經從中國掠奪過來的寶貝。每到來到這裡,總會思考什麼時候這些失落已久的中國寶貝才能回到祖國。  中國館位於博物館一層的最北邊,進了大門穿過大廳一直向北走就到了。這裡收藏著許多著名繪畫、塑像、瓷器青銅器之類,我們就挑其中最亮點的幾個講一下。
  • 白色的金子:德國皇家瓷器故事
    300年前,歐洲有很多巫師和鍊金術師。他們用各種瓶瓶罐罐和古老的化學方法製造一些神奇的東西——比如壞王后製造出來的『毒蘋果』,當然,還有哈利波特裡的各種神奇物品,比如鼻涕糖。當然,這些巫師們——這些古代的化學家們——,最愛吹噓的,是他們可以造出金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