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金子:德國皇家瓷器故事

2020-12-20 個人成長時光

「皇上,有個煉丹師說他能練出金子!」

「這樣的人才可不能讓其他國家搶走了,趕快去把他抓來!」

這是300年前的一個場景。

300年前,歐洲有很多巫師和鍊金術師。他們用各種瓶瓶罐罐和古老的化學方法製造一些神奇的東西——比如壞王后製造出來的『毒蘋果』,當然,還有哈利波特裡的各種神奇物品,比如鼻涕糖。

當然,這些巫師們——這些古代的化學家們——,最愛吹噓的,是他們可以造出金子來。

有個叫弗裡德裡希.貝特格的鍊金術士,生活在普魯士王國。他就到處吹噓,他能夠造出金子。普魯士的皇帝聽說之後,立刻下令把他抓過來,給皇帝練金子。

吹牛闖了禍,貝特格慌了神!

他連夜逃出了位於普魯士的家鄉,跑到了薩克森公國,請求薩克森選帝侯的庇護。薩克森國的士兵抓住了他,並把他送到了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那裡。選帝侯對於這個送上門的禮物當然非常高興。他囑咐他的手下,把貝特格關在一個叫威騰堡的城堡裡,並且給手下下了命令,嚴加看管,決不能讓他逃走。

薩克森選帝侯對貝特洛說:「你需要什麼材料,我的士兵都會給你提供,限你一年之內,把金子煉出來!否則,你就永遠待在這裡吧!」

逃出了虎口卻進了狼窩。貝特洛十分後悔,後悔自己吹牛吹大了,現在連自由都給吹沒了。

日復一日,貝特洛始終沒有煉出金子。一晃兩個多月過去了,倒是和看守的士兵熟稔了。

有一天,國王叫了看護的士兵,問那貝特洛的研究成果如何。士兵如實匯報,了無進展,貝特洛精神萎靡。於是,國王對士兵如此如此一番交代。

回來之後,士兵問貝特洛:

——「Hi,貝特洛,你真的能煉得出來金子嗎?」

貝特洛只好實話實說:「我本來只是說說而已!我們那些同行不是都這麼吹嘛!不吹怎麼能混煉丹術士這一行呢!」

——「貝特洛,你既然無法煉出金子,那你準備怎麼跟國王交差呢?」

「我不知道怎麼辦。只能看運氣了,等國王心情好的時候開恩吧!」

——「貝特洛,你知道嗎?國王特別喜歡來自中國的潔白細膩的瓷器,皇宮裡的人們都稱之為白色的金子!」

「啊,中國的瓷器,誰不喜歡呢!皇宮裡的人們都稱之為白色的金子!」

貝特洛恍然大悟。中國瓷器,在17-18世紀,曾經是最受歐洲貴族和王室追捧的珍貴物品,比黃金還貴重!「如果我研製出「白色的金子」,我就成功了,那也是國王想要的「金子」!」

貝特洛激動起來,他重新讓看守他的士兵去為他準備各種材料和設備,開始了「白色金子」的研製。

1708年1月15日,貝特洛在薩克森的威騰堡製成了歐洲的第一件陶瓷,薩克森選帝侯欣喜若狂。國王為了嚴守秘密,將瓷器加工廠搬到了麥森這個不為人關注的小鎮。不過,國王知道,這秘密早晚要洩露,於是,1710年,他又為邁森的手工瓷器廠申請了專利保護!

德國瓷器的故事講完了,以上內容有虛構,不過,可能也有一部分是真的。不論怎麼說,邁森瓷器,可是真的。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邁森瓷器的logo是交叉的「雙劍」

這個像剪刀一樣藍色雙劍標誌,就是18世紀德國人破譯瓷器燒制技術之後,打造的德國皇家瓷器品牌——麥森瓷器。

邁森的瓷器工廠和倉庫遺址

邁森的瓷器工廠和倉庫遺址

現在我們就來欣賞欣賞在麥森的瓷器博物館裡展出的麥森瓷器吧。最為人們讚嘆的是,麥森的每一件瓷器,都完好保存著製作的模具。

歷經朝代更迭和戰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德國人了。在離老城不遠的邁森瓷器博物館,展示了300年來邁森瓷器的歷史和輝煌。麥森瓷器是歐洲的皇室專用瓷器,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王宮裡,也常年展示著王室的精美瓷器。

2017年,我帶著幾個親朋好友再訪德國。第二次去了邁森瓷器博物館。現在這個博物館裡有了語音導覽器,而且有中文服務。紀錄片講述了麥森瓷器的歷史,之後,藝術家們通過現場演示,展示了麥森瓷器的生產全過程,從拉胚,製作小部件、繪製釉下彩、釉上彩……藝術家們現場展示高超記憶和手工繪製過程,以及麥森瓷器如何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瓷器之旅。而且非常增長知識。作為一個中國人,這也不免有些慚愧。

不知道景德鎮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瓷器之旅?但是仔細想想,中國的瓷器這麼多年,好像沒有誕生像麥森瓷器這樣子的超級奢侈品牌,實在有些遺憾。

一起來欣賞欣賞德國的皇家瓷器吧。賞圖吧!

邁森瓷器博物館展品
邁森瓷器博物館展品
博物館裡也銷售,非常貴
邁森瓷器博物館展品
邁森瓷器博物館展品
邁森瓷器博物館的中國風

我們在參觀麥森瓷器廠的展覽館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磁碟,上面有精美的馬的圖案。老公為屬馬的我買下來做禮物。

銷售瓷器
昂貴的白色的金子

瓷器製作過程現場演示

瓷器製作過程現場演示

(書香雲舍-藝遊味境原創圖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廣州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5家單位主辦,德國杜塞道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福建博物院、大連文物總店協辦,得到了大連海關與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大力支持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華麗登陸鎮海樓
    南方網訊 (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李明暉)6月12日,由三個國家的八家博物館攜手舉辦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此前已在國內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展出,本次在廣州站是該展的第三站。
  • 德國寧芬堡皇家瓷器 亞洲首家精品店登陸上海外灘18號
    導語:擁有265年悠久歷史的德國寧芬堡皇家瓷器Porcelain Manufactory Nymphenburg 於2012年9月25日榮幸宣布,亞洲首家精品店正式登陸上海外灘18號,向中國的客人們訴說來自歐洲皇室的瓷器傳說。
  • 百餘件瓷器精品亮相上海 「瓷韻雙城」跨時空對話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湯彥俊攝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王笈 陳楓)《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拉開帷幕。百餘件瓷器精品作為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的見證,在此講述著東西方卓越瓷器的發展歷程。《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湯彥俊 攝陶瓷是中國的重大發明,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
  • 歐洲的皇家御用瓷器,我們看起來會不會很怪?
    德國柏林KPM皇家瓷器柏林皇家瓷器手工工廠享有250年的悠久歷史。如同其輝煌的傳統,創意在這個柏林的瓷器廠始終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即使是今日,不論作為餐具還是禮品,這一手工製作和繪彩的KPM瓷器仍顯得與眾不同。
  • 「中國風」外銷瓷器在歐洲有多風靡?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央廣網上海7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揭幕。展覽展出中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六個博物館共計75組136件的館藏精品瓷器,見證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
  • 瓷器愛好者請留意,中德日三國八館聯合舉辦的展覽來羊城了
    南都訊記者許曉蕾 6月12日,「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選取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組136件,其中廣州博物館16組18件,江西省博物館13組13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6組6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9組10件,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和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33組89件,讓東西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 天價梅森瓷器模仿景德鎮,「高仿中國風」居然騙過了畫師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7月25日報導:《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的136件瓷器中,不僅有中國景德鎮的精品瓷、外銷瓷,還有德國梅森瓷器、日本瓷。雪球花茶杯、青花纏枝花紋梅瓶……這些展品透露出中國外銷瓷對西方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歐洲梅森瓷器對中國的藝術啟迪。
  • 梅森瓷器Messien Porcelain絢爛的歐洲藝術史縮影
    1701年,年僅19歲的鍊金師貝特格奉詔前往德勒斯登研發瓷器,在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柴恩豪斯的協助下。費時7年,終於在1708年燒出歐洲首見的白瓷。1710年1月23日,奧古斯特二世宣布在德國東部古城德勒斯登近郊設立梅森瓷廠;同年6月,他將工廠遷往梅森的亞伯特堡。為了防止「白色金子」的製作秘方外洩,奧古斯特二世將貝特格軟禁了5年。貝特格獲釋後不久,因過勞和酒精中毒,辭世。
  • CHINA·MEISSEN德國梅森瓷器百年臻藝展」亮相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探秘歐洲瓷器鼻祖的前世今生「CHINA·MEISSEN德國梅森瓷器百年臻藝展」, 將於2018年5月13日至6月22日亮相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MEISSEN梅森作為歐洲瓷器的鼻祖,是德國國寶級的皇室品牌,此次攜手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致力於為廣大觀眾打造國際化的中外瓷文化交流平臺。瓷器的藝術起源於中國,中國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並被當時的西方社會當做極其罕見的珍寶。「CHINA」現為「中國」和「瓷器」的英文譯名,也體現了這一點。
  • 萬萬沒想到,這些品牌都是德國的「環亞創富」
    而德國人,用嚴謹、精益求精以及實用主義成就了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內涵。也正是因為這種專注、堅持、精準的精神讓德國誕生了眾多百年品牌。【Hugo Boss】96年成立於德國已有近百年歷史,HUGO BOSS集團是高端奢侈品領導者之一,致力於設計及銷售高檔女士及男士時裝及配飾。
  • 三百年中國瓷器vs日本 「伊萬裡」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300年前,中日兩國工匠,圍繞著瓷器這一「白色金子」,曾進行過一場長達百年的精彩對決。 7月3日,「競妍: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168件/套東莞展覽館藏中日伊萬裡瓷器。中日兩國瓷業工匠生產的「國際名品」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 德國瓷器憑什麼賣到世界最貴?
    現在,說到目前世界最昂貴和最知名的瓷器品牌,無疑是擁有「白色黃金」之稱的德國梅森,其開啟了高仿到頂尖品牌的逆襲之路。天價藝術品  梅森瓷器,作為奢侈品之一,被譽為「白色黃金」。  用軍隊換寶物,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是對瓷器有絕對信仰的人。奧古斯特二世的信仰,化成了偏執,成就了一件件中國瓷器的高仿,最後成就了一大奢侈品牌的傳奇故事。  高仿成名史  16世紀的歐洲對瓷器表現得如痴如狂,我們知道,市場瘋狂的需求總是會滋生出財路的。歐洲人紛紛模仿中國瓷器,試圖尋找一條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 三百年前,歐洲國家派出間諜,專門刺探中國瓷器生產的情報
    此時中國冰清玉潔、極其衛生的白色瓷質餐具傳到了歐洲,全歐洲為之傾倒,視之為「白色黃金」,於是一下子風靡,紛紛湧現在帝王將相乃至平民百姓的餐桌上。中國外銷瓷「事件」,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18世紀初,歐洲大量從中國進口外銷瓷,很多國家財政拮据,不少國家頗感危機,呼籲抵制中國貨,而私底下,紛紛山寨中國產品。而實際上,對中國瓷器的仿製更早就開始了。
  • 歐洲制瓷史的開端:麥森瓷器誕生的故事
    原標題:麥森瓷器誕生的故事 奧古斯都二世用600名曾經為他建功立業的精銳騎兵,交換了151件康熙年制的瓷器,這些瓷器也被稱為「龍騎兵瓶」,現在保存在德勒斯登茨溫格宮瓷器收藏館。   歐洲各國掀起了競相仿製瓷器的熱潮。然而,不論是義大利美第奇家族督造的錫釉陶,還是荷蘭代爾夫特生產的錫釉陶都與來自東方的瓷器有本質的區別,歐洲人嘗試了各種配方都沒能燒制出那種光潤柔美的瓷質。東方瓷器逐漸被公認為「白色黃金」。
  • 品牌西洋瓷器可「撿漏」收藏
    英國皇家道爾頓、皇家阿爾貝特、德國皇家巴伐利亞、邁森等著名瓷器品牌,已越來越為市民所熟悉。相對於中國瓷器而言,西洋瓷器可謂後生晚輩,然而在收藏投資市場上,卻已成為市場新寵。  慧眼獨具投資有道  西洋現代瓷器在骨瓷、琺瑯彩等方面已遠超有「瓷器鼻祖」之稱的我國,但很多瓷器收藏者對西洋瓷器的認識還處於初級階段。
  • 來「宸賞」,看看皇家用的瓷器
    「宸」的本意是北極星,也指代帝王居住的地方,宸賞,是指展品瓷器如北極星般讓人景仰,也指展品瓷器是帝王般級別令人擊節嘆賞。▲「宸賞」展覽現場本次展覽,是馮瑋瑜從不同瓷器到不同場景,精心配置。「宸賞」系列瓷器展品,以宮廷皇家御用瓷器為樣本來燒制,一物一心境,一器一雅意,文化籍蘊於空間,讓美好融入尋常的生活,讓世間生活不經意間藝術化,構築一幅優雅的家居美好生活畫卷。
  • 貴如黃金的瓷器產自這裡——梅森小鎮
    從17世紀開始,來自中國的瓷器和絲綢、茶葉一起進入歐洲,成為當時的上流社會的摯愛,當時歐洲的達官貴人們以穿絲綢衣服、用瓷器、喝中國茶為榮。如果說,梅森出產世界上最昂貴、最精美的瓷器,作為瓷器(China)故鄉的中國(China)人,心中自然會有諸多疑問和不解。但,這的確是不得不認同的事實。
  •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亮相歷博
    陶瓷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今天,《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上百件來自中國、德國、日本的六家博物館的館藏瓷器精品,講述了中西方瓷器文明的交流、融合的歷史。
  • 老經典的新時尚——具有200歷史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器
    如果要買瓷器或其它生活器皿,首先進入腦海的選擇當然是 皇家哥本哈根。尤其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各種唐草款式。基本上它的經典氣質基本是已無可取代,看似簡單,但背後蘊藏的比例、深淺、配置、觸感是一般普通瓷器完全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