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李明暉)6月12日,由三個國家的八家博物館攜手舉辦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此前已在國內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展出,本次在廣州站是該展的第三站。
開展儀式上,廣州市文廣旅局局長劉瑜梅為展覽致開幕辭。劉瑜梅指出,本次展覽是廣州博物館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推出的首個新展,也是一個攜手亞歐三國、多館合作的國際交流和巡迴展覽,印證了東西文明的交融互鑑,在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時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國八館攜手 「瓷中白金」薈萃羊城
本次展覽由德國、中國和日本三國八館聯合呈現,是廣州博物館跨國多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又一次積極探索。這八家博物館包括廣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以及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德、日、英、法等多國瓷器精品薈萃羊城,為羊城市民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在家門口即可一睹數百年前「瓷中白金」的風採。
本次展覽展出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組136件,其中廣州博物館16組18件,江西省博物館13組13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6組6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9組10件,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和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33組89件,讓東西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數百年前,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跨越大海抵達歐洲,激起一場席捲歐洲主要國家的「中國瓷器熱」,景德鎮也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瓷都」。色白如玉的中國瓷器,受到歐洲貴族階層的瘋狂追逐,背後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被譽為「白色金子」。中國瓷器進入歐洲,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風格產生深遠影響,並直接刺激了歐洲制瓷業的誕生。
青花景德鎮御窯廠圖八角形盤 廣州博物館藏
彩繪婦人紋剃鬚盤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趣味故事+精品瓷器 各國瓷器背後的秘聞逸事
傳統中國青花樣式的「克拉克瓷」有個「洋名字」?中國瓷器的瘋狂「迷弟」奧古斯都二世竟然用600個騎兵換來151個清康熙青花大罐;歐洲瓷器的秘密原來是一個名叫伯特格爾的鍊金術士最先破解的;作為破解瓷器秘密的主要功臣之一,伯特格爾最後的結局居然是失去自由,鬱鬱而終?除了精品瓷器,各國瓷器背後的秘聞逸事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個亮點。
據廣博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以「克拉克瓷」「騎兵換瓷器」和「鍊金術士和白色金子」三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主線展開敘述,通過精美的瓷器展示和詳實的圖文介紹,為觀眾展現16-19世紀中外瓷器的交流與碰撞的壯闊歷史。
青花八開光花鳥紋盤 江西省博物館藏
異彩紛呈的活動 帶來全方位瓷器文化體驗
異彩紛呈的瓷器文化體驗活動,又是本次展覽的另一個亮點。廣州博物館以瓷器為載體,策劃組織了系列活動,包括帶你看懂瓷器展系列小視頻;線上H5小遊戲和以我館吉祥物「穗穗」為主角的瓷器系列表情包也將陸續上線。
此外,廣州博物館原創的小舞臺劇「夢說中國瓷:奧古斯都與康熙」,也將在鎮海樓展區「小廣劇場」由專業演藝團隊定期亮相上演,為觀眾講述奧古斯都二世與中國瓷器的夢幻情緣。同時也推出了瓷器花藝系列教育活動,帶領大家與瓷器共赴一場花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