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華麗登陸鎮海樓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李明暉)6月12日,由三個國家的八家博物館攜手舉辦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此前已在國內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大連博物館展出,本次在廣州站是該展的第三站。

開展儀式上,廣州市文廣旅局局長劉瑜梅為展覽致開幕辭。劉瑜梅指出,本次展覽是廣州博物館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推出的首個新展,也是一個攜手亞歐三國、多館合作的國際交流和巡迴展覽,印證了東西文明的交融互鑑,在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化時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國八館攜手 「瓷中白金」薈萃羊城

本次展覽由德國、中國和日本三國八館聯合呈現,是廣州博物館跨國多地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又一次積極探索。這八家博物館包括廣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以及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德、日、英、法等多國瓷器精品薈萃羊城,為羊城市民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在家門口即可一睹數百年前「瓷中白金」的風採。

本次展覽展出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組136件,其中廣州博物館16組18件,江西省博物館13組13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6組6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9組10件,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和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33組89件,讓東西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數百年前,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跨越大海抵達歐洲,激起一場席捲歐洲主要國家的「中國瓷器熱」,景德鎮也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瓷都」。色白如玉的中國瓷器,受到歐洲貴族階層的瘋狂追逐,背後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被譽為「白色金子」。中國瓷器進入歐洲,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風格產生深遠影響,並直接刺激了歐洲制瓷業的誕生。

青花景德鎮御窯廠圖八角形盤 廣州博物館藏

彩繪婦人紋剃鬚盤 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趣味故事+精品瓷器 各國瓷器背後的秘聞逸事

傳統中國青花樣式的「克拉克瓷」有個「洋名字」?中國瓷器的瘋狂「迷弟」奧古斯都二世竟然用600個騎兵換來151個清康熙青花大罐;歐洲瓷器的秘密原來是一個名叫伯特格爾的鍊金術士最先破解的;作為破解瓷器秘密的主要功臣之一,伯特格爾最後的結局居然是失去自由,鬱鬱而終?除了精品瓷器,各國瓷器背後的秘聞逸事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個亮點。

據廣博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以「克拉克瓷」「騎兵換瓷器」和「鍊金術士和白色金子」三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主線展開敘述,通過精美的瓷器展示和詳實的圖文介紹,為觀眾展現16-19世紀中外瓷器的交流與碰撞的壯闊歷史。

青花八開光花鳥紋盤 江西省博物館藏

異彩紛呈的活動 帶來全方位瓷器文化體驗

異彩紛呈的瓷器文化體驗活動,又是本次展覽的另一個亮點。廣州博物館以瓷器為載體,策劃組織了系列活動,包括帶你看懂瓷器展系列小視頻;線上H5小遊戲和以我館吉祥物「穗穗」為主角的瓷器系列表情包也將陸續上線。

此外,廣州博物館原創的小舞臺劇「夢說中國瓷:奧古斯都與康熙」,也將在鎮海樓展區「小廣劇場」由專業演藝團隊定期亮相上演,為觀眾講述奧古斯都二世與中國瓷器的夢幻情緣。同時也推出了瓷器花藝系列教育活動,帶領大家與瓷器共赴一場花的盛宴。

相關焦點

  •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廣州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鄭州博物館5家單位主辦,德國杜塞道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福建博物院、大連文物總店協辦,得到了大連海關與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大力支持
  •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亮相歷博
    陶瓷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今天,《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上百件來自中國、德國、日本的六家博物館的館藏瓷器精品,講述了中西方瓷器文明的交流、融合的歷史。
  • 「中國風」外銷瓷器在歐洲有多風靡? 《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
    央廣網上海7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揭幕。展覽展出中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六個博物館共計75組136件的館藏精品瓷器,見證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
  • 瓷器愛好者請留意,中德日三國八館聯合舉辦的展覽來羊城了
    南都訊記者許曉蕾 6月12日,「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在廣州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選取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組136件,其中廣州博物館16組18件,江西省博物館13組13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6組6件,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9組10件,德國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和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33組89件,讓東西瓷都景德鎮和梅森進行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印證「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 百餘件瓷器精品亮相上海 「瓷韻雙城」跨時空對話
    《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湯彥俊攝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王笈 陳楓)《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25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拉開帷幕。百餘件瓷器精品作為東西方文化互鑑和經貿交流的見證,在此講述著東西方卓越瓷器的發展歷程。《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湯彥俊 攝陶瓷是中國的重大發明,是世界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貿易史上第一個全球化的商品。
  • 雲遊上海歷史博物館,賞絕美瓷器大展!
    雲遊上海歷史博物館,賞絕美瓷器大展!它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見證著歷史變遷,留存了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今天,《最上海雲觀展》就帶你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雲觀展!
  • 天價梅森瓷器模仿景德鎮,「高仿中國風」居然騙過了畫師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7月25日報導:《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今天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的136件瓷器中,不僅有中國景德鎮的精品瓷、外銷瓷,還有德國梅森瓷器、日本瓷。雪球花茶杯、青花纏枝花紋梅瓶……這些展品透露出中國外銷瓷對西方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歐洲梅森瓷器對中國的藝術啟迪。
  • 景德鎮、梅森和伊萬裡——東西方瓷業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景德鎮、梅森與伊萬裡是昔日亞歐兩大洲的三個市鎮,本來是毫無關係的不同地區,景德鎮在中國江西的浮梁縣,伊萬裡在日本九州佐賀縣,而梅森更是在遙遠的德國薩克森州。各自的歷史、文化和風情都不同,但瓷器使這三個小城鎮連接到了一起,產生出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擦出了藝術的火花。
  • 大國瓷都,承古匠心——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瓷器的歷史說起景德鎮的瓷器,還要從漢代說起,那時燒制的還是陶器,質粗而糙,只是日常用具。那時的景德鎮也不叫景德鎮,它的名字共經歷了三次變動。漢代之前這裡叫新平鎮,漢代之後改為昌南鎮,到了宋代才叫景德鎮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 貴如黃金的瓷器產自這裡——梅森小鎮
    在德勒斯登西北方向,距離約3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千年小鎮梅森(Meissen),僅有3萬人口。從17世紀開始,來自中國的瓷器和絲綢、茶葉一起進入歐洲,成為當時的上流社會的摯愛,當時歐洲的達官貴人們以穿絲綢衣服、用瓷器、喝中國茶為榮。
  • 中國瓷器文化,詩詞中的經典瓷都景德鎮
    ------《陶陽竹枝詞》三十首之十三黃家洲又稱王家洲,在景德鎮城區西南碼頭附近,明清史,那裡是昌江碼頭通往城區的必經之路,也是當時一出非常熱鬧的瓷器市場。「補油灰」是景德鎮陶瓷行業俗語,「油灰行」是舊時為外來購買的人選貨、包裝、搬運的行幫,還有專門將零散的瓷器或者殘損的瓷器,以弄虛作假的手法,做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堆」,也就是成堆出售,但是其難處就是沒法準確估價,所以當時便稱之為「估堆」土物音操土俗餘,官窯原起大觀初。
  • 白色的金子:德國皇家瓷器故事
    他們用各種瓶瓶罐罐和古老的化學方法製造一些神奇的東西——比如壞王后製造出來的『毒蘋果』,當然,還有哈利波特裡的各種神奇物品,比如鼻涕糖。當然,這些巫師們——這些古代的化學家們——,最愛吹噓的,是他們可以造出金子來。有個叫弗裡德裡希.貝特格的鍊金術士,生活在普魯士王國。
  • 瓷都景德鎮,讓「瓷器」和「中國」使用同一個單詞的地方
    從南昌城出來,我們知青旅行團就驅車前往景德鎮投宿。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很多人最早是從自己家碗盤底下的產地標記知道景德鎮這個地方的。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的祁門縣、東至縣及江西的萬年縣、鄱陽縣、婺源縣相鄰。
  • 足不出戶看展覽 上海博物館推出「雲看展」
    上海博物館《春信——館藏梅花文物主題展》,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上海魯迅紀念館《有聲的中國——一九三零年代的魯迅與上海出版特展》等一批近年來舉辦並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優秀原創展覽以網上展覽的形式集中亮相,讓市民足不出戶便可領略申城歷史文化積澱源遠流長。
  • 「歐洲第一名瓷」是如何煉成的:從對中國瓷器的模仿到創新
    「克拉克」一詞源於17世紀歐洲人對葡萄牙航海大帆船的稱呼,由這些大帆船運載到歐洲的大批中國青花瓷器因此被稱為「克拉克瓷」。最早由景德鎮生產,裝飾紋飾格局具有外銷元青花的遺風,其布局多半採用外圈由八個開光組成邊飾,中間主體圖案多為中國傳統花鳥、人物、吉祥物等。16世紀後期和17世紀一直暢銷歐洲。1659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開始出口伊萬裡瓷器。
  • 梅森瓷器Messien Porcelain絢爛的歐洲藝術史縮影
    1710年1月23日,奧古斯特二世宣布在德國東部古城德勒斯登近郊設立梅森瓷廠;同年6月,他將工廠遷往梅森的亞伯特堡。為了防止「白色金子」的製作秘方外洩,奧古斯特二世將貝特格軟禁了5年。貝特格獲釋後不久,因過勞和酒精中毒,辭世。貝特格窮盡一生最精華的歲月,奠定了歐洲瓷器製作的基石。其後的海洛特、昆德勒等人則踵事增華,創下了令人驚嘆的工藝成就。
  • 從青花瓷到梅森瓷器
    說到青花瓷,我們一定會想到元青花,其實青花瓷早在唐代已經有了,然而唐代是一個彩繪瓷興盛的時代,青花只是唐宋時眾多瓷器彩繪的一種,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直到遇到了穆斯林。
  • 暑假到啦,這些展覽適合帶孩子一起去看
    親子出行首選1、不可錯過的暑假特供:「生命的幻想——中外動畫藝術展」地點:何香凝美術館(深圳)從大鬧天宮到黑貓警長,從米老鼠到藍精靈,從鐵臂阿童木到千與千尋……本次,何香凝美術館聯合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等單位為觀眾帶來中外經典動畫代表作的創作手稿以及用最新科技呈現出來的新時代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