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如意,共創繁榮 紫金光華瓷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2020-12-22 中國網科學頻道

 2017年7月2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辦「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儀式」。 由北京華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設計的紫金光華品牌高端國宴陶瓷,2014年北京APEC會議水立方歡迎宴會「盛世如意」國宴餐具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歡迎宴會「共創繁榮」國宴餐具被國博收入館中珍藏。

  

 

  華江文化董事長陳紹樞接受國家博物館呂章申館長頒發的捐贈收藏證書

  2014年北京APEC會議水立方歡迎宴會「盛世如意」國宴餐具

 

  2017年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國宴餐具

  

 

  中國是陶瓷的國度,唐五代和宋元時期,我國瓷器已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出口到東南亞、日本、朝鮮、中東和非洲等地區。明清時期,瓷器開始直接出口歐洲,為當時歐洲的王公貴胄所追捧和寶愛。中國瓷器對世界多個地區的經濟形態、技術進步、生活消費方式及文化藝術帶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在近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陶瓷大國地位卻每況愈下,陶瓷產業停留在比較落後的生產狀態,更缺少世界影響力的陶瓷品牌。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窯口相繼建立國營廠恢復生產,承擔了許多國瓷生產任務。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民營陶瓷企業接過接力棒,在陶瓷產業化和新技術研發上不斷取得優秀成果。

  

 

  陳紹樞先生與張守智教授在現場討論

  以張守智教授和呂曉莊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陶瓷人是新中國陶瓷恢復和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張守智教授是多家生產企業的藝術顧問,其中多數國宴瓷他擔任總設計師或藝術指導,他以耄耋之年還一直在為我國陶瓷事業奔走,並與國家博物館一起共同策劃了這次當代瓷器的捐贈收藏活動。

  國家博物館對於當代瓷器的收藏,一直秉持在紮實的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鼓勵創新,希望作者努力鑽研傳統技藝,深刻理解傳統文化,成長在傳統的土壤之上,這是時代對每位有才華的傳承人提出的很高要求。呂館長在發言中表示,這次國博捐贈收藏展既是對創作捐贈者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創作者再創佳作的期待。

  在參觀展覽時,陶瓷行業多家優秀生產廠家與華江文化團隊積極探討未來合作,他們認識到陶瓷行業需要有更多像華江一樣,有文化表現能力、創意設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並具備國際視野的企業加入,打造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做出中國當代最優秀的陶瓷產品,並能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再次走向世界。華江創立的紫金光華品牌,正是肩負了這樣的使命,通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讓中國的高端陶瓷品牌,重新站上世界陶瓷品牌之林。

  國家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文化藝術的最高殿堂,是造就我國新時期陶瓷大師的服務平臺,「國家平臺成就國家品牌」,希望此次收藏和展覽能激勵各窯口工藝師們在技藝上更上層樓,帶動我國民族陶瓷品牌走向世界。也誠望廣大觀眾能夠通過此次展覽,得到陶瓷藝術美的享受,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對陶瓷藝術民族品牌的自信心。

  本次捐贈作品,將在國家博物館北11展廳展出12天

  2014年APEC會議水立方歡迎晚宴領導人餐具

  以「盛世如意」為核心設計理念,提煉了中國傳統的吉祥符號「如意寶相紋」為核心圖形,將其貫穿到國宴用品的每款設計中。「盛世如意」寓意為「盛世華章,如意太平」,比喻亞太地區美好、繁榮、和平的發展願景,契合了晚宴的文化主題。主桌的「國韻黃」和嘉賓桌的「珍珠白」餐具,相映成趣。「太平如意紋」提煉自寶相花紋、牡丹紋、雲紋、如意紋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寓意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對世紀盛會的慶祝,展示中國的國風、國韻。冷菜盤由方形的大底盤與圓形寶塔頂的蓋子組成,設計暗合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說法,其中,寶塔頂蓋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北京的天壇。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國宴餐具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宴餐具「共創繁榮」絲路系列為領導人使用餐具。專為國宴項目量身打造,以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四個故事為創意理念,將「張騫出使西域」、「唐玄奘取經」、「鄭和下西洋」、「敦煌飛天神女」,通過藝術的設計手法,運用在陶瓷裝飾上,展示一帶一路的歷史文化淵源,寓意對世界經濟發展,錦繡前程的美好祝願。在裝飾風格上,展現清雅溫潤、精美素潔的美感。高光高浮雕琺瑯彩工藝,使整套餐具呈現風格簡約大氣,莊重華麗。精湛的分水工藝,呈現「小瓷器,大藝術」的風格。

  

 

  「共創繁榮」國宴餐具現可在京東紫金光華旗艦店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各營業網點購買。


相關焦點

  • 振興中華瓷器 國家博物館收藏華光陶瓷
    振興中華瓷器 國家博物館收藏華光陶瓷 2017-07-20 22:由華光國瓷自主設計製作的《國彩天姿》、《鳳舞和鳴》、《彩雲追月》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並將在國博展出12天。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清華美院教授張守智等出席了此次收藏儀式。「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圖為《國彩天姿》  華光作品被國博收藏並非首次,早在2007年華光創作的「和諧2007咖啡具」和2008年創作的「和諧五洲壺」就已被國博收藏。
  • 國家博物館展出當代瓷器精品
    本報訊 (記者 左麗慧 文/圖)記者從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獲悉,昨日,我國歷史文化的最高榮譽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中國當代瓷器捐贈收藏儀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該館第一次大規模收藏當代陶瓷藝術大師和陶瓷企業的作品。
  • 圖文: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收藏的一尊花瓶
    圖文: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收藏的一尊花瓶   這是4月24日拍攝的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收藏的一尊花瓶。當天是該博物館兼手工製作所對外開放日,許多遊人專程趕來觀看難得一見的高檔瓷器製作過程。德國梅森市以瓷器著稱,「梅森瓷器」製作精美,款式多樣,但價格奇高,素有「瓷中白金」之稱。
  • 為何大英博物館喜歡收藏中國瓷器,看看古代歐洲把瓷器叫什麼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陳列和收藏了非常多的中國瓷器,而這些瓷器的來源,一些是英國人的民間收藏,還有一些是古代英國的購買保留下來,最大量的其實來自英國對圓明園的掠奪,但是大家會是否奇怪,為啥英國人對中國的瓷器情有獨鍾呢?
  • 光緒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
    我們試著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和認識,來說說光緒一朝的瓷器。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位帝。從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到愛新覺羅.溥儀,清代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的260多年時間,到了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算是第十一位皇帝。清代的帝皇將相們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盛世繁華、也帶來了戰爭屈辱。
  • 多國使節共賞盛世歸瓷
    日前,來自馬爾他、古巴、德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參贊齊聚一堂,欣賞由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與陶瓷收藏家吳培先生共同舉辦的「盛世歸瓷——奚建軍、吳培外銷瓷收藏展」。16世紀東方航線的開闢,包括外銷瓷在內的中國藝術品受到西方國家的普遍歡迎。
  • 被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瓷器,產自宋代五大名窯的哪一個?
    精美的瓷器一直跟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絢爛的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世界上,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就是西方世界對瓷器的同義詞。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從來沒有哪一種器物能與國家的名稱相同,這不但說明西方世界對中國瓷器的認識有多麼深刻,對中國瓷器藝術文化的震撼感到多麼強烈,也足以說明瓷器在中國歷史上有多麼重要位置。
  • 從國家博物館「浮槎萬裡」展中感受國家的強盛
    國慶期間,國家博物館的門票早就一搶而光。 這個展位於國家博物館北區第16展廳,由國博深度挖掘館藏資源自主策劃、主辦,共展出294件(套)展品。國博館藏文物佔比超過95%,其中不僅有「南海I號」「華光礁I號」「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等沉船出水瓷器,還包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力求展示從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陶瓷外銷的整體面貌和中國古代瓷器文化的對外影響。
  • 日本瓷器緣何風靡歐美
    歐洲貴族熱衷收藏日本瓷   大約在明末清初的1640年前後,中國內部情勢混亂,中國外銷瓷的供應和運輸一度中斷。原本專門銷售中國景德鎮瓷器給歐洲國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此時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接近中國瓷器風格的日本「有田燒」上,將其作為中國瓷器的替代品外銷。   「有田燒」誕生於日本佐賀縣的有田鎮,有「日本景德鎮」之稱。
  • 醴陵市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醴陵市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啦!昨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醴陵市博物館上榜國家二級博物館。
  • 國家博物館藏宋遼珍貴瓷器,綠釉貼塑龍紋馬鐙壺,盡顯草原風格
    國家博物館藏宋遼珍貴瓷器,綠釉貼塑龍紋馬鐙壺,盡顯草原風格在瓷器收藏領域,宋代瓷器一直受到收藏界人士的關注和喜愛,但是宋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宋代並沒有像前代唐朝一樣,成為一個統治疆域極為遼闊的強盛王朝。
  •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 瓷器之美,釉色乾坤繪 華品春秋藏
    每到一個地方的博物館,總會去慢慢欣賞,靜靜品讀,看著釉色和器形,或俊逸風雅, 或玉潤奢華的、或簡約清婉,或奔放大氣,一眼千年,驚豔天下,真可謂:「釉色乾坤繪,華器春秋藏「。 中國更是因為瓷器之故,讓世界各國家喻戶曉。所以,中國在世界人的眼中就是那個充滿東方神韻美的「CHINA」。
  • 葡萄牙莉娜皇后博物館的明代瓷器是如何來的
    葡萄牙莉娜皇后博物館的明代瓷器是如何來的最先從海上進入中國的葡萄牙人,也是最早從海上把中國瓷器帶到歐洲的人。早在達迦馬第一次到達印度之時,裡斯本就已經了解到瓷器的信息。公元1501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在寫給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德二世和王后伊莎貝拉的信中,就提到在印度的另一側「有一些僅臣服於一位國王的國家,該地叫做Mal china (印度語Maha-China「大中國」),從那裡運來瓷器、麝香、琥珀和沉香……那裡精美的瓷器,一件就值上百克努喳多(Cruzado葡萄牙貨幣)。」
  • 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原標題: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說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於康熙朝瓷器的端莊,也與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異,乾隆朝瓷器則呈現出繁縟的面貌。   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佔有極高的比例,琺瑯彩、粉彩等瓷器,都達到了藝術上的新高度。清代的歷史,發展到乾隆朝,可謂迎來了它空前絕後的巔峰。
  • 泰國國家博物館見證著泰國興衰更迭的歷史文化
    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增建,曼谷逐漸成為泰國政治、經濟、文化都比較繁榮的大都市。拉瑪一世為曼谷起了一個全世界最長的名字,全稱用泰文表示共有167個字母,全稱音譯為拉丁文字則有142個字母。它的含義有:天使之城、宏達之都、佛祖之寶、和平之地、極樂仙境、寶石之都、權威之神的住所…所以我們現在常說的曼谷其實是簡稱。想要詳細地了解這片樂土,得先前往泰國國家博物館一探究竟。
  • 新年藝術之旅,去博物館感受絲綢之路
    本次展覽展出39件(組)收藏在上海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旅順博物館、和田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其中多件展品系首次借展,它們聚在一起,為觀眾講述千年絲路上的貴霜故事。 展覽將展出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多件文物,包括銅奔馬、彩繪木馬、鎏金錯銀舍利銅棺、鳳鳥紋金冠等,呈現貫穿千年的古絲路文化。 重要展品即是上圖所示東漢青銅器——銅奔馬,被郭沫若命名為「馬踏飛燕」,正是去觀摩曾在書本上見過的馬踏飛燕本馬的時候了!
  • 從青花瓷到梅森瓷器
    宋代是一個名相輩出、文化繁榮的時代,更是一個海外貿易極其發達的時代,特別是失去北方大片領土的南宋,不得不面對農業稅收大幅減少,然而卻需要每年繳納歲幣,變革由此產生,國家史無前例地重視起了海外貿易
  •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於2011年10月22日對外開放,館址位於曲江新區大唐不夜城北端西安威斯汀酒店內,為搶救、保護、收藏、展示以中國古代壁畫為中心的物質文化遺產和具有陝西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目的,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繁榮博物館事業做出貢獻。博物館由香港運高世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民辦非企業性質)。
  • 大同市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2日,記者從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館獲悉,大同市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開展的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中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截至目前,經過全面綜合評定,最終核定公布了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大同市博物館由國家二級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同市雕塑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 哪些失落於大英博物館的民族瑰寶...
    說到大英博物館,國人應該都不陌生吧,大英博物館有一個專門的中國館,裡面收藏了眾多曾經從中國掠奪過來的寶貝。每到來到這裡,總會思考什麼時候這些失落已久的中國寶貝才能回到祖國。  中國館位於博物館一層的最北邊,進了大門穿過大廳一直向北走就到了。這裡收藏著許多著名繪畫、塑像、瓷器青銅器之類,我們就挑其中最亮點的幾個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