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說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於康熙朝瓷器的端莊,也與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異,乾隆朝瓷器則呈現出繁縟的面貌。

  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佔有極高的比例,琺瑯彩、粉彩等瓷器,都達到了藝術上的新高度。清代的歷史,發展到乾隆朝,可謂迎來了它空前絕後的巔峰。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時代氣息與時代心態的折射。如果說透過鋪採摛文的漢賦,所見到的是大漢之風;透過唐代所推崇的膨脹的美,所見到的是盛唐氣象。那麼,在乾隆朝瓷器的亂花繽紛之下,我們所能夠窺見的,大概是清中期足以睥睨古今的盛世圖景。

  琺瑯彩

  琺瑯彩,又稱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琺瑯彩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盡顯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

  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瓶體雙身連體式,洗口,束頸,溜肩,圓鼓腹,下腹內收,圈足微外撇。附蓋,蓋鈕、邊及口均塗金彩。瓶裡和足內施豆青釉。瓶外通體以藍紫兩色為主體進行彩繪,左右兩邊由蓋至足色彩相互交錯,並用軋道工藝,其上繪黃、白、綠、紅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單行六字篆書款。此瓶設計精巧,造型秀美,在軋道色地上繪花卉圖案有銅胎畫琺瑯之效果。

  琺瑯彩開光山水詩句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琺瑯彩開光山水詩句瓶,蓮花口,束頸,溜肩,圓腹,足微外撇。口內施松石綠釉。通體有多層裝飾:頸及脛部為蕉葉紋、如意頭、夔龍等凸印彩飾,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釘紋為地,有四開光,內繪景州開福寺塔和周圍的山景及墨彩隸書乾隆御製詩。其中一首名《河間道中》:「問風略悉農桑候,覽古欣過禮樂邦。毛氏詮詩真詣獨,獻王得士果無雙。韶開邨店春光靄,雪化溪橋野水淙。憶我書齋訂經義,幾多景仰在明窗。」鈐「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兩方朱文篆書印。瓶底部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用多色琺瑯彩與粉彩結合繪紋飾,在裝飾手法上集軋道、凸印及彩繪等數種裝飾工藝於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水平。

  琺瑯彩勾蓮紋象耳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琺瑯彩勾蓮紋象耳瓶,撇口,短頸,圓腹,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壁以金彩繪7道弦紋,肩部兩側對稱置鎏金象耳銜環鋪首。主題紋飾為金彩錦紋地上繪寶相花紋。圈足內施松石綠釉,署青花篆書「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此瓶裝飾繁縟華麗,體現了乾隆晚期瓷器的裝飾風格。乾隆晚期的琺瑯彩工藝多採用百花地、色地軋道及仿鎏金工藝,與雍正白胎琺瑯彩清新典雅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粉彩

  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粉彩嬰戲圖壯罐,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粉彩嬰戲圖壯罐,直口,短頸,筒形腹,圈足,附蓋。罐內壁與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粉彩嬰戲社火圖為主題裝飾,邊飾紫地軋道粉彩仰覆如意雲頭紋。圖中嬰孩在園景中有的舉燈、騎馬,有的敲鼓、打鑔、吹號,有的舉獅戲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場面。外底署紅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嬰戲圖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已經出現,至宋、金時期磁州窯枕面上多見。唐、宋、金瓷器上的嬰戲圖主要反映民間生活場景,人物、動作、場景單一,系民窯產品。明代這種喜聞樂見的紋飾被官窯瓷器吸收採納,將表現人物與場景擴大,發展至清代逐步成為官窯瓷器上的一種程式化的象徵圖案,寓意喜慶太平。

  霽藍釉描金地開光粉彩花鳥紋方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長頸,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瓶外通體霽藍釉描金纏枝蓮紋地裝飾,頸、足部各飾描金樹葉紋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長方形留白開光,其內以粉彩分別描繪鴛鴦蓮花圖、桃花雀鳥圖、文竹螳螂圖和牡丹菊花圖。瓶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署礬紅彩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為方形委角,成型工藝複雜,燒造難度頗大。開光內圖案設色淡雅,與霽藍釉描金地形成鮮明的對照,相得益彰。

  黃地粉彩勾蓮紋大尊,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地粉彩勾蓮紋大尊,撇口,短頸,溜肩,腹部下垂豐滿,圈足外撇。尊內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黃釉為地,以粉彩描繪勾蓮紋。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尊形體碩大,色彩華麗,顯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華和綺豔之風氣。其腹部的勾蓮紋俯仰、向背、聚散、飄逸,姿態各異。勾蓮紋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運用頗多,後來逐漸演變為寓意美滿幸福的吉祥紋飾,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紋樣之一。

  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霽藍地描金粉彩詩句花卉紋大瓶,撇口,長頸,六瓣瓜稜形腹,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口部、頸部及近足處為霽藍釉描金彩纏枝萬福地與如意雲頭紋、卷草紋、回紋。腹部三組折枝花卉與乾隆御製詩句相間排列,詩句以墨彩書寫,末尾鈐「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潤」六枚礬紅彩篆體閒章。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此瓶形體高大,製作難度之大體現了當時御窯制瓷工藝技巧之高。瓶體裝飾詩畫間錯有序,設色華麗,頗具情趣。(北京故宮博物院徐巍)

  鬥彩

  鬥彩又稱逗彩,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於明朝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明 沈德符《敝帚軒剩語》中說:「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

  鬥彩勾蓮紋「壽」字葫蘆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鬥彩勾蓮紋「壽」字葫蘆瓶,小口,短頸,通體飾鬥彩纏枝蓮紋,並飾紅蝠、篆體「壽」字紋,象徵福壽綿長。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雜釉彩、素三彩

  彩瓷除鬥彩、五彩瓷器以外,尚有金彩、礬紅彩、綠彩、醬彩、黃地綠彩、綠地黃彩、黃地紫彩、紅地黃彩、黃地紅彩瓷器等,習稱雜釉彩瓷。在雜釉彩瓷的基礎上,還出現一類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三種以上釉彩裝飾但不含紅彩的瓷器,習稱素三彩。雜釉彩和素三彩均屬於低溫釉彩。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瓶撇口,短頸,扁圓腹,圈足外撇。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黃地青花裝飾。口沿下繪卷草紋,頸部繪仰蕉葉紋及圓點紋,肩部繪回紋及如意雲頭紋。腹部上、下繪纏枝蓮紋,中部為鏤空仰覆勾蓮「T」字形紋。瓶內套一小瓶,與外瓶口部相連,可以轉動。小瓶以紫紅彩為地,上繪梅樹一株。圈足內施松石綠釉,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鏤空,上下互不相連,可作微小移動,但不能拆開。這種工藝被稱作「交泰」,寓意「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經查唐英奏摺,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協造之催總老格曾「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等共九件,謹恭折送京呈進」。此交泰轉心瓶當為其中的一件。這是唐英為討乾隆皇帝的歡心而「自行擬造」的。

  轉心瓶為乾隆時的創新品種,其造型新穎奇巧,工藝水平極為高超。

  各種釉彩大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瑯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

  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此時,由於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鍾,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御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匯集於景德鎮,致使御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製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清乾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小口,短頸,上腹較小,下腹較大。束腰。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壁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裝飾。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留白,礬紅彩單方欄內署礬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蘆形瓶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傳統造型,葫蘆的多籽與纏繞的藤蔓被人類賦予多子多孫和延綿不斷繁衍的含義。葫蘆也是道教的聖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紅蝠」與「洪福」諧音,寓意「洪福齊天」。

  此瓶造型飽滿端莊,無論是紋樣還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時期對「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相關焦點

  • 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喜好題詩,精細繁縟」盡顯皇家富貴
    上一篇為大家介紹了乾隆官窯仿物瓷,本次為大家介紹乾隆朝著名的瓷器品種,粉彩。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之上受同時期琺瑯彩瓷器工藝的影響而創燒的釉上彩品種。粉彩瓷器以豔麗耀眼的顏色、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個性,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粉彩始於康熙,興盛於雍正、乾隆,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繪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陶雅》中稱譽「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耀眼」。
  • 乾隆的突發奇想,造就了瓷器「大雜燴」,也造就了驚豔世界的國寶
    在中國各種文物中,瓷器是最重要的一種,沒有之一。這是因為瓷器本來就是中國的特產,歷代以來都有極為重要的品種。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瓷器技術的巔峰引領者一直都是中國。故宮中有百萬件(套)文物,瓷器就有三十五萬件,再加上三萬多塊瓷片標本,佔據了故宮文物的三分之一。
  • 乾隆盛世,真的是盛世嗎?來看看英國人筆下的乾隆盛世是怎樣的?
    因為雍正統治時間短,所以統治康幹盛世的不是他,尤其是乾隆,留下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詩詞。在歷史上,他為長命皇帝製造了一個特殊的「乾隆盛世」。但近年來,相關的歷史諮詢越來越多,揭開了乾隆盛世的真面目。盛世真的出現在乾隆時期嗎?為什麼乾隆以後清朝的衰落越來越勢不可擋?
  • 乾隆:朕才不是農家樂審美,這些瓷器可以為朕洗白
    清乾隆·仿定窯白釉天雞尊天雞具有吉祥寓意,是傳說中的神鳥。乾隆時期造辦處曾製作很多不同質地的天雞形象。此件瓷質天雞尊即是其中之一。此件瓷器將天雞形象刻畫得生動形象,雄雞氣宇軒昂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外底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乾隆·仿哥釉葉式洗此件筆洗為乾隆時期仿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的瓷器作品之一。該洗造型和釉面開片和諧自然,給人以妙趣天成的審美享受。此洗通體施仿宋哥窯的釉色,釉面布滿開片,開片呈灰、黑兩色。器形別致,為一樹葉形,葉邊捲起宛如在風中飛舞,獨具匠心。
  • 乾隆朝宮廷珍品,景泰藍的藝術特色和紋樣特點
    對於景泰藍的痴迷,清朝皇帝無人能比乾隆皇帝更熱烈。因為乾隆帝不惜成本發展景泰藍工藝,所以景泰藍也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期,不僅做工精湛,而且數量多,品類豐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乾隆朝的宮廷景泰藍。(銅鍍金嵌琺瑯轉鴨荷花缸鍾)乾隆時期的景泰藍器具使用在宮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具備了實用性也具有審美性。景泰藍器形創新的靈感來自於發展相對成熟的漆器、青銅器和瓷器等等。
  • 盤點三件流落在日本的乾隆官窯瓷器,可以說每一件都十分的珍貴!
    乾隆這個時期,是大清朝的盛世時期,這個時候景德鎮可謂是名匠雲集,更是把康雍時期瓷器精髓發揚光大,乾隆瓷器也是在市場上除了康熙、雍正瓷器以外最受歡迎的品種,可以說乾隆時期的瓷器顏色最多,圖案最新、造型最奇、很多流落民間的名匠工藝精湛鬼斧神工。
  • 拍價最高十大瓷器,一半是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督造,一件拍出五億!
    近幾年,乾隆的農家樂審美引發全民熱議,乾隆瓷成了浮誇的代表,似乎難登大雅之堂。然而,迄今為止創下最高拍賣價格的前十瓷器中,有一半都誕生於乾隆朝!難道是土豪間的心靈相通,審美契合嗎?拍賣市場裡天價瓷器的五大特點以2011年8億4千萬港幣成交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為例,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解讀他的收藏價值。
  • 賞菊,從瓷器上開始
    菊花作為瓷器重大紋樣之一,植物紋飾鋪天蓋地,其中的菊花紋花團錦簇,成為一景。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瓷器的名品佳作。其中菊花紋成為花卉紋樣中具有代表性的紋樣之一,菊花紋被大量廣泛應用在陶瓷裝飾中,所涉及到的窯包括定窯、耀州窯等眾多名窯,裝飾技法種類繁多。從此,陶瓷菊花紋裝飾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
  • 瓷器收藏:大美至簡的單色釉瓷器!
    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單色釉,又被稱為「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 乾隆皇帝的古典主義審美品格的具體體現,追求摹古的窯變釉瓷器!
    #「奴才在廠製造霽紅瓷器,得窯變圓器數件……雖非霽紅正色,其釉水變幻,實數年來未曾經見,亦非人力可以製造。——唐英《恭進上傳及偶得窯變瓷器折》清乾隆 窯變釉仿古弦紋雙耳罍式尊局部據《唐英瓷務年譜長編》載,唐英於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廠署幕友吳蕘圃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方法」,其後景德鎮御窯廠除成功仿燒宋代鈞釉瓷器外
  • 它是北宋瓷器中的異類,被乾隆當成貓食盆用,如今是珍寶中的珍寶
    它是北宋瓷器中的異類,被乾隆當成貓食盆用,如今是珍寶中的珍寶一說奢侈品,估計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代表都是愛馬仕,古馳,香奈兒等外國品牌。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曾幾何時,中國瓷器也是令世界所驚嘆的奢侈品代表。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盡顯荒唐可笑,如今存在大英博物館
    導語:滿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我國歷史上褒貶不一,前有世人稱讚康乾盛世,後有百姓怒罵慈禧掌權。清王朝的歷任皇帝確實一任不如一任,皇太極建立清王朝,順治皇帝心灰出家,康熙開創盛世,雍正不溫不火,乾隆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清王朝的自大和驕傲最終讓國家和人民吃了虧,女人把持朝政最終滅亡。
  • 提在瓷器上的詩詞
    元曲是元代對中國戲曲文化的一大貢獻,陶瓷上第一次出現了戲曲人物或歷史人物的圖案,也第一次直接將詩文寫在瓷器上,這些裝飾手法在明清瓷器上被大量應用。」這個論斷不能不說又是一個失誤。直接把詩文寫在瓷器上,唐代已經出現,那就是著名的長沙銅官窯瓷器。
  • 藏友堅信自己的瓷器價值1億,專家:這樣的瓷器在景德鎮能做批發
    瓷器收藏亂世黃金,盛世收藏。10多年前,江蘇省鹽城的一位藏友入手一件乾隆官窯瓷器,賣家要價100萬,他還價20萬。開始賣家不同意,他去了3次這才磨的賣家同意,以20萬出手。寶貝是買回來了,但是老婆不幹了,非要和他離婚。
  • 故宮博物院藏清三代粉彩瓷器欣賞
    到乾隆時期,粉彩瓷器在前兩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是所佔比重較大的彩瓷品種之一 。此時的粉彩瓷器一改雍正粉彩輕盈精巧、細膩典雅、清新雋永的風格而朝更富裝飾性和繁雜富麗的方向發展,所燒制的粉彩瓷集古代文玩、器物之大成,融西洋技法,材料於一體,把清代制瓷業的燒造水平推向了史無前例的創造性階段,無論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 乾隆琺瑯彩碗,5.5億同款洋彩玲瓏尊!
    預料成交價逾2億港元私人珍藏中最頂級乾隆御製琺瑯彩之一舉世珍罕除此僅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同時,乾隆年間琺瑯彩瓷器的數量較少,虞美人圖案更是稀有,所以這件瓷器非常難得。」提到琺瑯彩,常年關注拍場的行家們立馬會想到,就在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其實剛剛創下過天價,一件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以1.4億港元起拍,最終斬獲2.39億港元(含佣金)。
  • 極可愛玩的清代器物,康熙朝的工藝創新,繽紛絢麗的玻璃鼻煙壺!
    西方原是用盒子承裝這類粉末,清朝宮廷將其形制改為小口、廣腹帶匙蓋的鼻煙壺,其材質囊括玻璃、瓷器、礦石、牙角、琺瑯、甚至是葫蘆,鼻煙壺也成為彰顯身份地位及品位的象徵。玻璃在康熙朝是新穎的材質,因為透明且有各種顏色,故以「極可愛玩」來形容。在單色玻璃上可琢制、雕刻、描金,同時也發展出灑金、絞胎等技巧。又使用畫琺瑯,在玻璃胎上繪製燒造出繽紛絢麗的鼻煙壺。
  • 乾隆皇帝喜歡景泰藍超過瓷器,重大宴會餐具只用它
    我們所知乾隆時期瓷器製作發展到了中國頂峰時期,各種瓷器種類繁多,器型大氣,裝飾精美。給人以大氣磅礴,富麗堂皇的感覺。但還有一種工藝品在當時比瓷器更讓乾隆皇帝喜歡。乾隆四十四年,在這一年的除夕,皇帝擺家宴招待所有的家人,每個人的餐具都是不一樣的,有精美的瓷器,也有金銀器,但乾隆皇帝的餐具只有掐絲琺瑯。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內容真是可笑,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康乾盛世是我國歷史上極為絢爛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國土面積空前遼闊,社會穩定,人口繁榮,各民族也有相互融合的趨勢。同為盛世,漢朝的文景之治只持續了二三十年,唐朝的貞觀之治也夾雜著各種宮廷政變,與之相比,康乾盛世就足夠亮眼,穩定的生活足足延續了百年之久。
  • 乾隆和林徽因,景泰藍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
    特別是乾隆年間,景泰藍技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康乾盛世的到來,讓乾隆時期的市民階層倍增,手工業和工藝美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滅亡後,本來就服務於皇家的頂級景泰藍製作技藝一度出現了停滯。經過順治朝、康熙朝,景泰藍工藝開始甦醒,清朝宮廷的工匠對傳統的景泰藍技藝進行了嘗試性的恢復,到了雍正朝,雖然雍正帝嘗試讓「琺瑯作」恢復明代掐絲琺瑯器,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