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青少年玩遊戲上癮成為中國人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話題。遊戲開發商飽受指責,以陶宏開教授為代表的公知更曾炮轟網遊充滿暴力淫穢,像鴉片。孩子們的家長、老師乃至中國政府都在努力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我們是否走錯了方向?一味批評遊戲公司會不會有失公允?遊戲癮有沒有可能是一種症狀,而非病根?
外媒GamesInAsia專欄作家艾恩·加內爾(Iain Garner)近日撰寫《中國的教育與癮》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出兩個觀點:其一,中國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真實存在,且具有危險性;其二,中國病態的教育制度才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中國式的恐怖教育
加內爾曾在中國任教四年,與不同年齡段和家庭背景的學生打過交道。「很多人認為校園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但這是胡說八道。在中國,學校是幾乎每一個人的地獄。」文章寫道。「尖子生需要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們則不得不承受羞辱,日復一日。每個人都知道『學校很爛』,但沒人比中國學生更清楚。」
加內爾指出,中國的教育體系極其殘酷。「孩子們每天的學習時間有可能長達12小時。在夜裡,他們還必須花幾小時完成家庭作業。」加內爾說。「而他們的周末和假期,則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課外輔導。學業負擔太重了。」
現狀讓學生精疲力竭,並且具有破壞性。「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參與社交活動,更幾乎沒有時間發展個人興趣愛好。我曾問一些初中和高中學生,他們的最大業餘愛好是什麼,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睡覺』,第二就是電腦遊戲。」
中國教育體系究竟有多殘酷?加內爾舉例說,曾經有一家湖北學校擔心學生因學習過勞生病,在教室內給每個學生都打了吊瓶。
而在中國式教育的第二階段,競爭和壓力更與日俱增。加內爾指出,考試成績對中國學生來說極其重要——因為考分往往影響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自信心。「如果某次考試考砸了,那會是一場災難。」他說。「我曾親眼目睹很多理性學生突然變得歇斯底裡,而原因僅僅是沒能拿到高分。」
「一位大學生更曾在我的辦公室哭泣,因為她在考試裡只得了93分。在網際網路上,中國學生因為考試分數較低而傷害自己,甚至自殺的例子比比皆是。」
文章稱,家庭也不是孩子們躲避壓力的避難所。很多學生因為成績差,難以承受來自親戚們的流言蜚語而放棄學業,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是怎樣一種壓力?我的一位朋友說,這就相當於想讓一塊煤變成一顆鑽石,需要持續施壓,直到它崩潰。」
「在中國,這是絕大多數學生都面臨的生活,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迷戀電子遊戲。」文章寫道。
遊戲的吸引力
很多人曾花大量時間解釋電子遊戲在中國如此受歡迎。人們普遍認為,青少年玩兒遊戲主要有三種心理成因: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以及社交認同感。但在加內爾看來,這些分析有過度解讀之嫌。「我們玩遊戲,是因為它很有趣,在這一點上,中國玩家和其他國家的玩家沒有什麼區別。」加內爾說。「中國青少年迷戀遊戲沒有所謂的根本性原因,正如我們無從解釋美國人為何普遍肥胖,蘇格蘭人為何喜歡酗酒。」
加內爾在文章中寫道陶然教授,北京某知名遊戲癮康復中心負責人,稱陶然專注於研究青少年遊戲上癮的問題,並邀請家長們聽他的講座,解釋學生們緣何過度玩遊戲。
「與很多遊戲行業的其他學者不同,陶然並不直接批評遊戲。相反,他讓家長們了解遊戲上癮現象形成的原因。」加內爾表示。「社會孤立、過度工作(學業),以及壓力都是構成這個問題的內在因素。」
但陶然治療遊戲癮的手段十分嚴厲,會使用藥物和嚴格的軍事化制度來「治療」那些遊戲癮患者。陶然的絕大部分病人都是男性學生,最令這些學生的家長們緊張的是:他們因為沉迷遊戲而無法學習。陶然本人關注的焦點也一樣:他希望在接受其嚴格治療後,學生們能夠重新拾起學業。「他的某些做法很好,但陶希望將學生們送回他們曾經逃離的生活,將有可能適得其反。」加內爾說。
為什麼?「很多人都忽略了青少年性格反叛的一面。由於陶宏開教授等人不知疲倦地製造和擴散恐慌心態,中國的家長們都開始因遊戲憂心忡忡——就和當年我父母擔心我吸菸一樣。但諸位知道嗎?恰恰因為父母禁止我吸菸,我反而吸過,想向他們證明點什麼。」文章寫道。「其實我討厭吸菸,但我和朋友一起吸過,因為我知道這會惹毛我媽媽。很多學生也向我表達過類似的微妙心理。他們打遊戲,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惹毛他們的家長和老師。」
「我曾經在一所初中任教,那裡禁止學生玩兒電腦遊戲:不僅在學校內,打遊戲在其他任何場所也都不被允許。那所中學甚至呼籲家長幫助,讓學生們遠離『浪費時間』的遊戲,全身心投入學習。」加內爾說。「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隨之發生。我曾看到男孩們在澡堂裡輪流放哨,以便安全地玩兒《植物大戰殭屍》……那場面真是滑稽極了。這其中的幾個孩子被指沉迷遊戲,但他們沒有——他們只是孩子,一群躲在自行車棚後面吸菸的孩子。」
如何解決問題
加內爾認為,沒有迅速解決中國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的捷徑,因為遊戲癮本身不是問題。「長期以來,中國青少年都在默默承受一個落後教育系統帶來的負擔,他們總是被給予不切實際的極高期望值。」文章稱。「標準化考試系統讓學生們受到傷害。在高考來臨前,我曾有幾名學生表現出創傷後激障礙的跡象:做噩夢、身體疼痛,情緒強烈波動。「
「對很多學生來說,遊戲是他們逃避現實之所。而在少數極端青少年看來,遊戲帶給他們的安慰,甚至超過了繼續學業的渴求。可誠懇地講,誰能指責他們呢?絕大多數中國遊戲癮患者,正是那些被過時教育系統所傷的受害人。」加內爾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