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具有危險性;其二,中國病態的教育制度才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2020-12-11 遊俠網

  近幾年,青少年玩遊戲上癮成為中國人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話題。遊戲開發商飽受指責,以陶宏開教授為代表的公知更曾炮轟網遊充滿暴力淫穢,像鴉片。孩子們的家長、老師乃至中國政府都在努力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我們是否走錯了方向?一味批評遊戲公司會不會有失公允?遊戲癮有沒有可能是一種症狀,而非病根?

  外媒GamesInAsia專欄作家艾恩·加內爾(Iain Garner)近日撰寫《中國的教育與癮》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出兩個觀點:其一,中國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真實存在,且具有危險性;其二,中國病態的教育制度才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中國式的恐怖教育

  加內爾曾在中國任教四年,與不同年齡段和家庭背景的學生打過交道。「很多人認為校園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但這是胡說八道。在中國,學校是幾乎每一個人的地獄。」文章寫道。「尖子生需要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們則不得不承受羞辱,日復一日。每個人都知道『學校很爛』,但沒人比中國學生更清楚。」

  加內爾指出,中國的教育體系極其殘酷。「孩子們每天的學習時間有可能長達12小時。在夜裡,他們還必須花幾小時完成家庭作業。」加內爾說。「而他們的周末和假期,則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課外輔導。學業負擔太重了。」

  現狀讓學生精疲力竭,並且具有破壞性。「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參與社交活動,更幾乎沒有時間發展個人興趣愛好。我曾問一些初中和高中學生,他們的最大業餘愛好是什麼,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睡覺』,第二就是電腦遊戲。」

  中國教育體系究竟有多殘酷?加內爾舉例說,曾經有一家湖北學校擔心學生因學習過勞生病,在教室內給每個學生都打了吊瓶。

  而在中國式教育的第二階段,競爭和壓力更與日俱增。加內爾指出,考試成績對中國學生來說極其重要——因為考分往往影響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自信心。「如果某次考試考砸了,那會是一場災難。」他說。「我曾親眼目睹很多理性學生突然變得歇斯底裡,而原因僅僅是沒能拿到高分。」

  「一位大學生更曾在我的辦公室哭泣,因為她在考試裡只得了93分。在網際網路上,中國學生因為考試分數較低而傷害自己,甚至自殺的例子比比皆是。」

  文章稱,家庭也不是孩子們躲避壓力的避難所。很多學生因為成績差,難以承受來自親戚們的流言蜚語而放棄學業,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是怎樣一種壓力?我的一位朋友說,這就相當於想讓一塊煤變成一顆鑽石,需要持續施壓,直到它崩潰。」

  「在中國,這是絕大多數學生都面臨的生活,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迷戀電子遊戲。」文章寫道。

  遊戲的吸引力

  很多人曾花大量時間解釋電子遊戲在中國如此受歡迎。人們普遍認為,青少年玩兒遊戲主要有三種心理成因: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以及社交認同感。但在加內爾看來,這些分析有過度解讀之嫌。「我們玩遊戲,是因為它很有趣,在這一點上,中國玩家和其他國家的玩家沒有什麼區別。」加內爾說。「中國青少年迷戀遊戲沒有所謂的根本性原因,正如我們無從解釋美國人為何普遍肥胖,蘇格蘭人為何喜歡酗酒。」

  加內爾在文章中寫道陶然教授,北京某知名遊戲癮康復中心負責人,稱陶然專注於研究青少年遊戲上癮的問題,並邀請家長們聽他的講座,解釋學生們緣何過度玩遊戲。

  「與很多遊戲行業的其他學者不同,陶然並不直接批評遊戲。相反,他讓家長們了解遊戲上癮現象形成的原因。」加內爾表示。「社會孤立、過度工作(學業),以及壓力都是構成這個問題的內在因素。」

  但陶然治療遊戲癮的手段十分嚴厲,會使用藥物和嚴格的軍事化制度來「治療」那些遊戲癮患者。陶然的絕大部分病人都是男性學生,最令這些學生的家長們緊張的是:他們因為沉迷遊戲而無法學習。陶然本人關注的焦點也一樣:他希望在接受其嚴格治療後,學生們能夠重新拾起學業。「他的某些做法很好,但陶希望將學生們送回他們曾經逃離的生活,將有可能適得其反。」加內爾說。

  為什麼?「很多人都忽略了青少年性格反叛的一面。由於陶宏開教授等人不知疲倦地製造和擴散恐慌心態,中國的家長們都開始因遊戲憂心忡忡——就和當年我父母擔心我吸菸一樣。但諸位知道嗎?恰恰因為父母禁止我吸菸,我反而吸過,想向他們證明點什麼。」文章寫道。「其實我討厭吸菸,但我和朋友一起吸過,因為我知道這會惹毛我媽媽。很多學生也向我表達過類似的微妙心理。他們打遊戲,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會惹毛他們的家長和老師。」

  「我曾經在一所初中任教,那裡禁止學生玩兒電腦遊戲:不僅在學校內,打遊戲在其他任何場所也都不被允許。那所中學甚至呼籲家長幫助,讓學生們遠離『浪費時間』的遊戲,全身心投入學習。」加內爾說。「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隨之發生。我曾看到男孩們在澡堂裡輪流放哨,以便安全地玩兒《植物大戰殭屍》……那場面真是滑稽極了。這其中的幾個孩子被指沉迷遊戲,但他們沒有——他們只是孩子,一群躲在自行車棚後面吸菸的孩子。」

  如何解決問題

  加內爾認為,沒有迅速解決中國青少年遊戲上癮現象的捷徑,因為遊戲癮本身不是問題。「長期以來,中國青少年都在默默承受一個落後教育系統帶來的負擔,他們總是被給予不切實際的極高期望值。」文章稱。「標準化考試系統讓學生們受到傷害。在高考來臨前,我曾有幾名學生表現出創傷後激障礙的跡象:做噩夢、身體疼痛,情緒強烈波動。「

  「對很多學生來說,遊戲是他們逃避現實之所。而在少數極端青少年看來,遊戲帶給他們的安慰,甚至超過了繼續學業的渴求。可誠懇地講,誰能指責他們呢?絕大多數中國遊戲癮患者,正是那些被過時教育系統所傷的受害人。」加內爾感慨道。

相關焦點

  • 心理測試:身邊的人是否具有危險性
    那麼如何發現身邊的熟人是否有這種犯罪的危險性呢?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心理測試是一個危險病態人格測試,更專業的叫法是精神病態人格測試,精神病態人格是指沒有正常人類情感的,有暴力傾向的人格障礙者,雖然他們的行為和正常人一樣,但是經常能發現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異於常人
  • 你在抨擊中國應試教育,你如此推崇美國教育制度,可是,這裡是中國
    你在抨擊中國應試教育,你如此推崇美國教育制度,可是,這裡是中國讀了一篇文章《應試教育的根源及中國教育的出路》。文章來自公眾號「文化之源」,作者是許錫良。搜了一下,許先生是1966年12月生人,現供職於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副教授,發過多篇論文。
  • 教育問題=教師問題?每次教育改革都折騰教師,問題根源何在?
    」不少類似的網友直接把教育問題的根源直接歸咎於教師,認為教師才是教育問題的根由,動不動就拋出那句話「不想幹就走,一大批人搶著幹」,正是因為這種把「教育問題=教師問題」才造成了每次教育革新都要折騰老師,但折騰教師真的解決了教育存在的問題嗎?
  • 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所在
    這些顯著優勢,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深刻揭示了黨領導人民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的深層奧秘,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能、為什麼行、為什麼好的歷史之問。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
  • 象形文字和高考制度是中美教育差異的主要根源
    我也很愛中華文字,我只說我們沒有發揮出它訓練思維的特長來,我們只學會了死記硬背;我本人就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是目前教育公平的不二選擇,高考制度必須堅持,高考招生辦法必須改革。中美的科技差距明顯,追根尋源是教育的差距。中美兩國教育無論是在價值觀、教育目標、教育態度、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異,但關鍵還是我們的傳統象形文字特長沒有發揮優勢與現行選拔人才考試制度密切相關的。
  • ​胡說典藏 || 你在抨擊中國應試教育,你如此推崇美國教育制度,可是,這裡是中國
    你在抨擊中國應試教育,你如此推崇美國教育制度,可是,這裡是中國讀了一篇文章《應試教育的根源及中國教育的出路》。文章來自公眾號「文化之源」,作者是許錫良。搜了一下,許先生是1966年12月生人,現供職於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副教授,發過多篇論文。
  • 略論我國刑法中的人身危險性
    因為犯罪人的反社會心理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惡性是促使其犯罪的根源,因此,對犯罪人的心理狀態的認定是確定其是否具有人身危險性的最主要依據。針對暴力性質的犯罪,犯罪人的生理狀態也是確定其是否具有人身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二)人身危險性與社會危害性之比較  在我國,人身危險性理論是與社會危害性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有必要對兩者的關係進行一番比較研究。
  • 男性「女性化」無關教師性別,教育環境才是問題所在!
    只有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教育質量得到了提高,未成年兒童權益得到了保證,再提增加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男性教師數量也不遲。其次,待遇問題。待遇問題可以說是一份職業是否吸引人的核心問題。都說中小學教師職業不受歡迎,深圳的中學提出了年薪30萬招聘教師,連北大清華研究生學歷畢業的都趨之若鶩,折腰前往。
  • 美國撕裂的制度根源:今天的問題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
    美國撕裂的制度根源:今天的問題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 黑人現在有了投票權,但他們只佔總人口的八分之一,且投票率比白人低。大家可以想一想,僅靠選票能否消除種族不平等,能否提高黑人的社會政治地位?如果選票無法消除制度性的種族不平等,還有什麼別的辦法?這些辦法可不可能實現?
  • 養而不教,教而不嚴,現代的教育是病態教育
    《三字經》是中國經典的啟蒙教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方面社會教育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學好學壞,看機遇,你真的放心你的孩子接受不正當的社會教育嗎?生存壓力大,不是理由,孩子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2時代的變遷太快,孩子與父母的代溝太大。正常的來說,孩子與父母的年齡差距至少是20年,20年的時間,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同時代成長起來的兩代人存在著無法逾越的代溝。
  • 應試教育的根源及中國教育的出路
    三是臨川出名的中學有三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無形之中稀釋了這種高考資源優勢。但是,像衡水中學的管理與教學,其實大家是大同小異的。都是封閉式的軍事化管理與量化考核,學生累得發昏,教師累得吐血。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將中國傳統的苦讀,發揮到了極致。每個老師與學生的能量被消耗到極限。從中,可以看到,在中國應試教育有極強大的威力,非常頑固。
  • 今天的問題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美國撕裂的制度根源
    今天的問題不過是歷史問題的延續:美國撕裂的制度根源 ——訪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特聘教授王紹光 王紹光:基辛格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情況讓人很沮喪,一種是你追求一種東西,永遠追求不到;一種是你追求某種東西,追到手後才發現,它並不是你想要的。普選權有點像後一種情況。為爭取普選權,多少人前僕後繼,不惜坐牢、犧牲,好像一旦拿到普選權,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最終實現了普選權,人們恍然大悟:它好像也解決不了太多問題。
  • 從高雄體操選手性侵案,談臺灣體育教育制度的致命傷
    目前,臺灣體育選手養成制度有兩個非常大的特色,第一是體育班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習運動的選手在校園中獨立分班;第二是缺乏系統性的教練證照系統及升遷、管理的管道,臺灣體壇仍然是走師徒傳承的老路線。體育班對運動選手最大的傷害,其一是斷絕正常的人際網絡,其二是斲傷學生運動以外發展的可能性。
  • 中國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
    但行政化這個問題能否說明中國教育制度的本質呢?我對此表示懷疑。  我想給教育制度下這樣一個定義,即它是用來生產社會勞動者的正規性的知識供給體系。2. 什麼是教育制度?(續)  前面我給出了一個定義,現在我需要具體闡述它的含義。  我這人,思維能力不強,尤其對於概念的理解。
  • 毛時代中國的教育制度及其問題(1949—1965)|文化縱橫
    政治經濟學學者布拉莫爾對於建國以來基礎教育方面的歷程進行了梳理,或有助於我們在對教育狀況的理解中建立史的脈絡。 中國教育自1966年起的改革源於毛澤東的觀點——上層建築的改變是經濟發展問題的核心,而中國教育從1949年到1960年代早期是失敗的。
  • 諾貝爾獎得主: 不是針對誰,整個東亞的教育制度問題都很嚴重!
    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這個模式,是在18世紀是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是他們最先發明了我們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普魯士人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價值觀讓他們服從包括父母、老師和教堂在內的權威,當然,最終要服從國王。當然,普魯士教育體系在當時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創新意義。
  • 中國教育的未來——對於中國教育制度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個需要明白的問題是,筆者認為我國小初高的學校教育制度總體上並不落後於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果結合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國的教育制度說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之一也不為過,但我們僅談論學校教育——這也是三種教育中最集中的、最容易被規範化的普適典型。
  • 諾貝爾獲獎者中村修二:東亞教育問題的根源在哪?
    因研發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於1月16日在東京的駐日外國記者協會舉行記者會,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
  • 《孤兒怨》丨豆瓣評分8.1的驚悚片:病態的身體下隱藏著病態的心
    她可以若無其事的將羞辱過她的同學從滑梯上推下去,可以殘忍的用錘子將修女一下一下砸死,她可以將凱特的兒子鎖在樹屋裡,縱火,還可以用槍指著麥克斯的頭……一切的一切,都是這個小女孩做出來的事情,她輕車熟路的把這個家破壞的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同時還表現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樣去博取男主人的同情。
  • 中國教育這個問題被忽略,影響了高層次人才的發展
    中國教育近年來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制度也不斷完善,尤其是高校教育為中國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在祖國發展建設中起到了中堅力量。但不可否認,我國的教育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育過於功利化,過分在意成績,一考定終身;人才創新能力欠缺;唯學歷論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國家也已經採取措施,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