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與新冠病毒的關聯,首先是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在6月12日晚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曝出的。張玉璽表示,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事實上,這一輪抽檢中,新發地有40多個環節樣本都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但張玉璽在採訪中只提到了「進口三文魚案板」,隨即讓三文魚和整個海鮮陷入了「危機」之中。
「what!老子沒得肺,哪裡傳染啥子疫情」,這恐怕是三文魚的內心戲。
而且,這則消息說的還不是三文魚,而是切魚的案板。
不過,這則不負責任的消息很快就被官方打臉了。
這則消息給整個三文魚帶來嚴重影響。部分海鮮概念股價遭遇大幅下挫,而一些供應商則被大量退貨,一位商戶表示,自己保守估計損失了四五十萬。
6月16日 針對公眾有關食用三文魚是否會感染新冠肺炎的疑問,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全國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施國慶解釋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宿主、中間宿主。
接著中國政府網發文進行了相關說明:
小編地處內陸烏魯木齊,早些年因為交通原因,烏魯木齊人難得吃上海鮮,隨著物流冷鏈技術的發展,烏魯木齊人吃海鮮變得容易起來,沿海能吃到的海鮮,烏魯木齊基本也都有,而且新鮮。大概是因為離海遠的原因,烏魯木齊人對海鮮的熱愛難以比擬,隨之在烏魯木齊也誕生了幾大海鮮市場,比如雙贏國際、北園春、海鴻等。
6月23日小編來到了烏魯木齊海鮮批發加工市場之一雙贏國際,此時是下午5點30,一些餐飲商家開始忙碌著準備晚餐,服務員戴著口罩進行日常的操作,一切看上去和平時沒有什麼兩樣。
和其中一個海鮮老闆聊天,我問「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受疫情影響都關門了,你們沒有受影響嗎?」
老闆告訴我「前兩天,相關部門對這裡的商戶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對相關商品也取樣進行了檢測,應該是正常的,所以我們現在照常營業。」
小編隨即買了兩條黃魚,回去燉湯。
疫情席捲之下,人們的神經更加敏感,對於一些事件媒體站在不同角度詮釋,受眾從中得出不同的理解,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判斷。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要相信政府和權威部門的解讀,海鮮究竟能不能吃?應該怎麼吃才安全?《人民日報》告訴了我們答案!
XJWDJ——S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