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時候,意外的橫財容易招禍。都說,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然而,比現象力更富有戲劇性的是,一顆鑽石的出現,如石頭激起了千層浪,打破了一個小家庭的寧靜,也將商業公司與政府席捲而入,最後竟然各方對簿公堂,幸而司法斷案有方,才化解一場人為的鬧劇。
【小兩口的九九算盤】
農民生活簡單而艱辛,從地裡能刨到亮晶晶的鑽石,這可是天大的美事。1994年山東的一對農民夫妻,在地裡幹活時發現了一顆鑽石。開始只是好奇心的驅動,後來找人鑑定才發現是34克拉的鑽石,二人又驚又喜,老天爺可是開眼了,苦日子要到頭兒了,美好的生活即將拉開序幕,出手能賣二十多萬,足足夠一輩子盡情享用。
【有關鑽石的買賣】
市面上也有收購鑽石的,就向這對夫妻打聽。兩人倒也精明起來,若是一般不著調的,著急賣出去恐怕是要吃虧的。但當國營的701金剛石工廠前來問詢,夫婦二人爽快地答應了,以27萬元的價格成交。
【法院奇怪的傳票】
正當兩口子對未來憧憬之時,竟莫名其妙地接到法院的傳票。後來才得知,原來是叔叔打上了鑽石的主意,私下收取了另一家公司的定金,既沒有和夫婦二人打招呼,也沒有和夫婦二人商量。等到夫婦二人將鑽石賣掉,叔叔那邊也沒有將現金返還給收購公司。於是,收購公司一直訴訟告上了法庭。這才是法院傳票的來龍去脈。
【法院的終審判決】
經過了半年一審、二審的訴訟歷程,此案終於塵埃落定。在一審當中,法院的判決沒有過多對夫婦些許經濟利益作考量或照顧,錢款回歸公司帳戶,相對公平的就是三方平攤訴訟費用。小兩口不服判決,繼續向中級法院提出訴訟,一審訴訟結果依然維持原判的裁決。只不過這一回,中級法院做出了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決定,認為夫婦挖取到鑽石本身,算是對國家礦產資源入庫有所貢獻,於是獎勵了小家庭三萬元,並對收購鑽石的公司予以教育、罰款等處理。
【結語】
人不要總想著意外之財降臨。痴心妄想之下一定會鋌而走險。這是一個逃脫不了的客觀規律。無論是礦產,還是文物,都隸屬於國家的寶藏,任何人以任何目的據為己有,都將面臨法律嚴肅的懲處,因此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去獲取財富。真正的財富是勤勞的雙手和敏銳的頭腦。從案例中可見,夫婦二人對礦產資源的保護意識淡漠,收購公司貪圖國家公有財產,被一時的商業利益給蒙蔽了眼睛。在小農經濟意識的主導之下,這對夫妻只想著家庭如何過活,卻沒有估量到國家寶藏的無上價值。
案件雖然有些曲折,卻也給他們補上了一堂寶貴的法律知識課,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其實,小兩口也總算爭取到自己應得的那一份-----三萬元的獎金。這獎金既是物質鼓勵,也是精神鼓勵。從表面上看,本該27萬元賣出的鑽石,最後實際到手才3萬元,似乎是差強人意的事情。但如果從現象看本質,小兩口直接享受到了國家的補貼與實惠。對於小家庭來說,3萬元的人民幣也依然不是小數目。官司值當不值當,社會效果說了算。
參考文獻:
《礦產資源法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