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訪談作為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在社會工作實務的各個細分領域,還是在相關項目的前期調研和具體開展階段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在一定意義上社會工作者開展家庭訪談的過程也是助人的過程。家庭訪談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了其必要性,因此對新手社會工作者而言,做好家庭訪談是必要且必須的。
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及身邊同仁的實踐,就「新手社工如何做家庭訪談」略談一些見解。
一
家庭訪談前的準備工作
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正式家訪前把準備工作做到「萬事俱備,只待入戶」似乎略顯苛刻,但家庭訪談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做細做足,往往關係到家庭訪談的成敗與否。
具體而言,社會工作者在正式開展家庭訪談前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
其一,精神方面的準備即樹立信心、擺正心態,這一點相對簡單卻不可或缺。
其二,物質方面的準備主要包括家庭訪談涉及到的訪談提綱、錄音筆、筆記本等,這其中又以訪談提綱為重中之重,故將其單列進行詳細闡釋。
訪談提綱是社會工作者在正式家訪前圍繞訪談的主題(任務)所草擬的綱領性指引,其涵蓋了訪談的內容、目的、意義、與注意事項等。
訪談提綱可以讓社會工作者在訪談前對訪談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在訪談時避免陷入盲目、思路中斷。
同時,訪談提綱也要像調查問卷一樣做預先測試,以檢驗訪談提綱的可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訪談過程中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不能一味遵循訪談提綱。
其三,模擬演練主要在於練心態、練流程、練技巧、練應變能力。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百練不如實戰。對新手社會工作者來說,尤其是在第一次以負責人的身份主導家庭訪談前一定要進行相應的模擬演練。
筆者通常採用讓新手社工與機構同仁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模擬演練,通過「實戰」式演練將家庭訪談的程序、技巧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提升新手社會工作者訪談水平的同時提高其自信心。
二
正式訪談時的注意事項
正式訪談時的注意事項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注意力要集中,表示對受訪者的尊敬」「注意傾聽,及時反饋,保持適當的眼神交流」「用身體動作表示對服務對象的理解」「檢驗理解是否正確要逐字複述」等,上述這些在書本上都可以找到的「知識點」筆者就不再贅述,在此主要就訪談過程中的控場能力和應變能力略作分享。
(一)控場能力
社會工作者具備出色的控場能力,以掌控訪談的場面和節奏是達到預期目標的必要條件。需要事先指出的是,社會工作者一般採用四兩撥千斤的柔性控場方式,而非依靠強制力。
精準用詞是控場的第一步。社會工作者傳達的信息應該是通俗易懂和善加組織的,千萬不能很隨意地、沒有條理地給受訪者一些高深莫測的信息,使受訪者陷於困惑的境地。
此外,在訪談的過程中要給受訪者時間容其思考,並鼓勵他們把不明白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千萬不要假設受訪者能理解你所說的一切。
學會提問是控場的第二步。熟練掌握面談的技巧,將有助於社會工作者對受訪者情況的了解並很好地把握訪談的方向。
社會工作者在訪談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以靈活的提問方式確保訪談的方向,並善於從案主的話中尋找到新的線索而追蹤下去。
此外,社會工作者還要掌握「系列問題引導法」,即從討論一般層面開始逐漸深入到更具體的層面,以便在遇到需要深入探討的方面的時有計可施。
學會閉嘴是控場的第三步。學會提問是為了把握訪談的方向,讓受訪者聚焦,學會閉嘴則是為例避免社會工作者放飛自我,因為在特定情境下社會工作者很容易以專家自居,進而侃侃而談。
在家庭訪談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受訪者徵詢社會工作者意見或建議的情況,這時候社會工作者如何巧妙的閉嘴又是一門學問。
社會工作者提供建議或勸告是必須慎之又慎,不要給予太多的說教。同時,太多的指引方向可能會造成受訪者的過分依賴,這既違背了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則,也不利於專業關係的良性發展。
(二)應變能力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也是一門充滿挑戰的專業。面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面對服務對象形形色色的需求與問題,在充滿變化的現代社會裡助人自助,挑戰可謂是無所不在,這就對社會工作者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到家庭訪談中來,考驗社會工作者應變能力的情境通常包括「被受訪者拒絕」「訪談過程中受訪者突然沉默」等。
面對受訪者的拒絕,社會工作者既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也要真誠而清楚地解釋訪談的緣由,更要注意發掘破解拒絕的積極因素。
當然,如果受訪者確實不願合作,社會工作者則應尊重其最後的選擇。
面對訪談過程中受訪者的突然沉默,社會工作者要及時識別出導致沉默的緣由,是受訪者引起的還是社會工作者自身的因素。
如果是前者可以用一些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來打破僵局,也可用轉移案主注意力的方法,先把氣氛緩和過來。如果是後者則應加強專業督導與培訓,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三
做好訪談的收尾與資料整理工作
家庭訪談的結束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訪談目的,一是訪談時間。順利完成目標而結束的訪談有之,因時間過長訪談雙方均身心疲倦而結束的訪談亦有之。
但不管以何種方式結束訪談,都要做好訪談結束時的複述和摘要。通過複述和摘要既可以對訪談做一個釐清,也可以查漏補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訪談的過程中千萬不能留疑問,若有疑問也要當場提出來,不要等事後再進行補問,因為脫離了當時的情境,很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家庭訪談資料整理講究的是「趁熱打鐵」。不管是藉助筆記還是錄音筆,家庭訪談的資料都要及時整理,因為時間拖的越久記憶越碎片化,進而影響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當然,如果有一同前往的同工對訪談資料進行覆核與補充就再好不過了。
家庭訪談是一種有目的活動,它有較為正式的組織、清楚劃定的角色分配,以及規劃交流過程的標準。對(新手)社會工作者而言,做好家庭訪談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工作專業負責,更是對服務對象負責。
左手一個點讚,右手一個在看,小編看你越來越好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