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這個群體經常被社會認定為在家備受呵護的幸福女人、生孩子就像瓜熟蒂落一樣絲毫沒有難度、懷孕了就要自然而然的變得成熟有擔當、女人天生就會作媽媽等等標籤,但是沒有女人天生就會生孩子,沒有女人天生就會做媽媽,這是一個角色的轉變,也是一個內心掙扎、糾結著成長的過程,儘管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孕產婦的痛苦。
但其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心理、生理等層面均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同時,孕產婦在妊娠期間若長時間伴有抑鬱等負性情緒則很容易引起內分泌以及神經功能的紊亂,對妊娠結局和產後情緒均造成嚴重影響。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六人民醫院醫務社工項目在醫療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指導下,聯手產科醫護人員搭建為孕婦服務的跨專業團隊,開展關於孕婦產前抑鬱的狀況篩查,也在其中探索了孕婦的抑鬱情緒成因、介入服務路徑,以緩解孕婦的心理壓力,協助孕婦應對孕期風險,減少不良患病經歷,以期減輕孕期抑鬱情緒,並阻斷其遷延發生產後抑鬱症,這對於維護孕產婦和新生嬰兒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諧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醫院履行社會責任、展現醫療人文關懷的體現。
在整個服務過程中,社工充當一個同行者、教育者、支持者、治療者、資源連結者的角色,通過評估篩查和服務接觸,尋找有抑鬱情緒的重點服務個案,聯動醫療科室、伴侶及其家人、孕產婦群體、心理諮詢師、親子教育專家開展系列的支持性服務,通過評估篩查、改變不良認知、增能、建立支持性資源,預防產前、產後抑鬱,服務的路徑主要分三步走:
服務路徑step1:找「人」
採取四個大途徑、十個小途徑的方式找到有抑鬱情緒的孕婦。
首先我們建立評估篩查機制,把抑鬱自我識別量表和社工服務宣傳釘在產檢本的封面,在產檢首次建檔、孕期服務介入,使用量表對每一位孕婦進行評估篩查,發現分值高或情緒狀態表現異常的孕婦,實行服務推薦或轉介;
其次,我們藉助孕婦學校和新手爸媽訓練營的平臺,設計孕婦專屬棋盤遊戲和「心情空間」、「瑜伽冥想放鬆」、「生育舞蹈」等特色服務,在服務中觀察、訪談、發現孕婦的情緒和目前遇到的困境狀況,及時提供服務推薦,同時也通過這些服務讓孕婦放鬆身心、提升愉悅度和應對能力,並不定期開設大型的、對外的康樂活動提升孕育的愉悅度。
第三,我們藉助孕婦學校平臺,社工設計並講授孕婦抑鬱情緒的認知和技能提升課程、家庭關係處理課程,建立專業認同,促進孕婦及其家庭主動求助。
最後就是聯動產科、婦幼保健科和精神科、社區社工,讓其找到處於情緒困境或現實困境當中的孕婦,轉介到醫務社工處開展服務。
服務路徑step2:精細分類、針對服務
通過以上服務找到我們的服務重點人群,要進行相應的評估,針對其需求、特點有側重的選擇服務重點:
首先是改變不良認知。協助案主表達歪曲的認知,進而改變其負性自動思維,建立正確認知,並且幫助案主不斷的練習,當歪曲認知出現的時候能自我覺察並駁斥,防止歪曲認知對情緒的影響。
其次是提升應對技能。案主有正確的認知,也要有相應的行動指引,包括放鬆訓練、音樂和繪畫治療、生育舞蹈等等,當抑鬱情緒來臨的時候及時得到舒緩或轉移,同時動員案主建立良性互動的社交關係、多表達自我想法和情緒、定期出來走走曬曬太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志願服務增添自我價值感等等;
第三是建立支持性資源,並提升其資源利用度。支持性資源主要為四類:
①工具性的支持,主要是社工引導孕婦學會獲得家人或照顧者的幫助,特別是獲得飲食和睡眠的保證、不過度勞累;
②情緒性支持,聯動多方群體給予孕婦關心、理解和支持,進而舒緩其低落、無助、茫然、孤單等情緒;
③治療性支持,包括醫護人員的醫療或藥物處理,緩解其身體因素所致的不適,也包括心理諮詢師和社工提供的家庭治療、音樂和繪畫治療、放鬆訓練等專業性的技能指導;
④信息性支持,通過課程和線上、線下的諮詢和信息傳遞交流,減少孕婦的迷茫和因知識技能缺乏所致的擔憂害怕,其中社工正在整理成冊的「幸孕手冊」,內容包括孕產婦應對抑鬱情緒的技能指導、醫療服務資訊獲得的途徑、非醫療服務的保障性資訊、抑鬱個案跟進服務的案例分享、周邊社區資源、救助資源等等。
服務路徑step3:不斷評估、適時轉介
社工在跟進服務中不斷的評估案主的情況,例如案主的精神和情緒狀況、是否有自我傷害的想法或行動、自我封閉的程度、家庭的照顧和支持力度等,必要時轉介精神科或上級醫院、社區社工跟進服務,而醫務社工後續也會進行不定時的回訪和關心,跟進案主的康復情況。
廣州市北達博雅社會工作資源中心進駐南海區第六人民醫院開展醫務社工服務五年,至今項目已經涵蓋了產科服務、婦科服務、志願者管理、醫患關係調節等多維度的服務。
其中,在產科的孕婦抑鬱防治服務系統而有特色,並對服務的成效做了科學性的檢驗,產出兩篇論文刊登在中國社會工作雜誌的醫務專刊。
服務相關科室對社工服務非常認可,積極參與和聯手推動人文關懷的服務,現階段,南海六院已建成「醫護人員-社工-孕婦」聯動服務,致力於構建孕婦的社會支持體系,協助孕婦應對孕期的身、心、社不適,築牢防治孕婦抑鬱的社工服務路徑。
轉自:社工客(ID:shegongke)
供稿: 廣州市北達博雅社會工作資源中心
撰稿: 歐妙賢
編輯:錢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