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姐姐從信箱中取出信件。
大洋網訊 有了煩惱不知向誰傾訴?寫信給「社工姐姐」!從2013年開始,白雲區均禾家綜社工以「社工姐姐」角色入駐均禾街多所中小學開展駐校服務,並設置「社工姐姐」實體信箱。5年來,「社工姐姐」信箱僅在兩所外來子女較集中的小學就收到小學生來信約1500多封。除了姓名、班級不詳無法回復的少量信件外,目前,「社工姐姐」已回覆信件1258封。
廣州市白雲恆福社會工作服務社下屬均禾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正式開展駐校服務是從2013年開始的,最早為顏樂天紀念中學等初中以上學校,而面向轄區內小學的駐校服務則是從2015年開始的。目前,該社工駐校服務已覆蓋轄區清湖小學、羅崗小學、石馬小學、平安小學和錦陽小學,服務近萬次,每周至少半天的駐校服務,每次至少2名社工參加。
「駐校服務的方式包括開展社區文化課堂、情緒管理小組、兒童性教育學習小組、主題班會活動、社區體驗活動及個案輔導等。」均禾家綜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開展駐校服務之初,社工主要與孩子們一起開展主題班會、互動小組、課間遊戲等活動,孩子們認識了社工,並建立起了信任關係。「時間長了,很多社工成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由於我們駐校的時間有限,慢慢地,發現有孩子想找我們說話,還索要我們聯繫方式。這時,我們就想不如設立一個信箱,希望能給孩子們一個可以訴說、分享的渠道。」該人員表示,「社工姐姐」是孩子對駐校社工的稱呼,信箱也沿用此名,在接下來的駐校活動中,社工會向孩子們推介信箱,「慢慢地,來信越來越多。」
據了解,「社工姐姐」信箱一般設在心理輔導室門口或教學樓門外,初中學校的來信很少,「因為中學生一般有手機,遇事會通過網絡找社工,而小學特別是平安小學和錦陽小學兩所外來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來信較為集中。」過去3年,僅在這兩所小學,「社工姐姐」信箱就收到學生來信約1500多封,現在已堆滿了3個紙箱,「我們也在這兩個學校成立小信使團隊,幫『社工姐姐』派發回信。」
收信必回:三年回信1258封 開展個案輔導20多例
「每一封來信都承載了孩子的一份心願、一個情緒釋緩,或一份求知的好奇心,這些都是我們極力需要呵護的。」該人員表示,收信必回,是「社工姐姐」信箱的原則。除了姓名、班級不詳無法回復的少量信件外,目前「社工姐姐」已回覆信件1258封,回應孩子們的傾訴,解答他們的成長疑惑。
「較緊急的信件如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我們會在一周內回復。一般信件如『十萬個為什麼』類問題,我們會在兩個周內回復。」該社工表示,當然社工姐姐日常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些,負責該項目的社工都是利用午休時間給孩子們回信。
「有些孩子會反反覆覆來信,我們會評估是否有其他需要,如會從信件中找出有相同需求的孩子,開展互動小組,如知心姐姐見面會等形式,既能回應這部分孩子的需求,還能吸納他們成為駐校工作的小助手。」
此外,社工們還透過信件挖掘並開展個案輔導20多例,在青春期心理教育、人際交往、新生適應、校園暴力等問題方面為學生提供輔導服務,開展自我認識、自信心培養等各類興趣小組,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來信梳理:傾訴成長煩惱 分享日常感悟
現在,每周半天的駐校服務已成為平安小學和錦陽小學小學生每周最大的期待之一,「社工姐姐」的全心傾聽讓學生對她們充滿信任,「社工姐姐」不在學校時,學生們會通過寫信的方式傾訴煩惱。
該社工表示,通過對1500多封來信的分類和梳理,發現小學生們諮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父母關係與異地讀書適應性、朋輩關係、家庭教育、青春期困惑等方面。「也有小學生好奇心很強,提出了『有外星人嗎』類似的問題。」
「在我們收到的來信中,不少孩子並不是來尋求幫助,而是為了傾訴與分享。」該社工表示,比如一位孩子講述自家養了一條小狗,名字叫「小黃」,另一位孩子則在信中詢問社工姐姐「生活的地方是怎樣的」「能不能到我家裡玩」等問題,這些問題讓社工們感到暖心,因為孩子們把她們當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
此外,還有孩子講述成長中的孤獨感與思考。例如,一位外來工孩子寫道:「我從二年級來到這個學校,一進班級,滿滿都是陌生人……從前的我,就像一粒沙,永遠融不進這個班級。」這樣的思考讓社工姐姐們既高興,也有些擔憂,「我們需要做的很多,特別是對於這些外來工子女該如何融於城市,讓他們多一分安全感、歸屬感,在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與城市孩子一樣擁有同樣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
來信選摘
尊敬的姐姐:最近,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過生日,他約同學去他家,我答應了,但爸媽堅決反對,我就沒去成。這件事後,和我要好的同學漸漸和我疏遠了,我心裡難過,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社工姐姐:我現在要練字,我的爸爸說我的字寫得很醜,可是,可樂姐姐還說我的字寫得很好看。我爸爸給我買了兩本字帖,我看我永遠都不可能會寫全的。唉,小學生也有壓力。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莫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