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慈善公益報
從兒童、青少年到老年人服務,從失業者到傷殘者幫扶等,生活中我們處處能看到社工們服務百姓的身影。如今,社工機構已介入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並以其專業的服務能力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隨著社會工作發展的愈發深入,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如何規範社工工作並激勵社工機構服務百姓的積極性,提升社工人才服務於社會的「幸福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
在學校、社區以及各大公共服務場所,基層的社會服務以及基層治理也越來越離不開專業社工機構的參與。但社工機構的發展現狀卻令人擔憂,面臨人才流失等發展瓶頸問題。
工作壓力大、薪資水平不高等這些因素像是魔咒一樣困擾著身處社工行業業者。上海青翼社會工作人才服務中心發布的《青翼第五期全國社工發展調研之工資調研報告》數據顯示,17.0%的社工表示後悔選擇了社工行業,19.5%的社工表示對於選擇這一行業沒有感覺。
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不大,機構的生存能力不強,造成了社工的流失。浙江省嘉興市陽光家庭社工事務所胡林芳指出了社工機構面臨問題,「社工的行業標準不夠成熟,例如嘉興現在的社工服務標準還沒有統一,每家機構對於服務的認識都不同,這讓社工機構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針對社工機構普遍存在著人才不足、機構生存能力不強等問題。早在2017年3月,民政部公布的「十三五」社會工作發展思路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門立法將有重要突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政策進一步出臺。社會工作崗位開發、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培育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和購買、實施、督導、評估政策進一步健全,地方配套實施性政策逐步健全,基本建成銜接配套、城鄉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工作政策制度。
給社工機構留住人才
為實現2020年建成中國特色社會工作政策制度的目標,增強社工人才的歸屬感,給社工機構留住人才。今年來,社會各界紛紛參與,並根據不同階段的社工機構職能、特長,提高了對社工機構扶持力度。
對於初創期的社工機構,湖南省打造了社工服務機構孵化基地,藉助孵化基地的場地設備、扶持基金、政策輔導等資源,扶持社工機構發展,待其成熟後再讓「出殼」。
湖南省民政廳人事(社工)處副處長姜波表示,「建立省級社工機構孵化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基地將發揮人才培養、機構培育、信息交流共享、理論研究及連結資源等作用,也將推動社工服務城鄉均等化。」
據了解,該孵化基地計劃未來三年內,湖南省1929個鄉鎮都將建設一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將設置3000多個專業社會工作崗位,培育10萬名志願者。
對於發展成熟的機構,蘇州市湖西社區為專業社工機構「搭臺」,探索「按需服務」。在蘇州市湖西社工,社工機構組織活動、服務居民,極大地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熱情,激活了社區服務的生命力。目前,已建成17個社區,共有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含港澳臺)的境外人士6000餘名參與社工工作,開放、多元已成為其最重要的特質。
與此同時,各地方各層級也在加大社工機構的扶持力度,山東濱州已扶持發展民辦社工機構12家、泉州對符合條件的社工服務機構最高可獲10萬元經費扶持等等。國家層面上,2017年到2020年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繼續支持,每年選派10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深入中西部艱苦貧困地區,使其紮根貧困村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扶持社工機構,實現2020年建成中國特色社會工作政策制度的目標,形成以政府救助管理為主導,專業社工機構為輔助的社會工作模式。而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扶持,以此提升社工人才服務於社會的「幸福感」,激發社工機構服務於社會的活力。
記者 張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