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七人育桃李,83年未中斷,南陽這個家庭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2020-09-11 南陽日報直播南陽

年輕時起投身教育事業,人到中年仍在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她上課跟別人不一樣:孩子們聽講是可以站著的,孩子們回答問題是需要搶的,孩子的眼神是隨著她走的,重要知識是會背的……她教的學生主動熱情,身上有一種無形的能量,一種主動成長的渴望。這就是同事和孩子們眼中的「孩子王」劉明瑩老師。

矢志杏壇,薪火相傳。更為難得的是,在這家庭裡,三代教育人用83年的時間共同譜寫著一曲「教育世家」的讚歌。在理想中逐夢前行,在成長中孜孜以求,在夢想中堅守擔當……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跟著記者一起走進這所「教育世家」,感受他們深深的教育情懷吧。

三代從教一脈承 矢志杏壇成佳話


「『教育是天大的事』,這既是父輩的叮囑,也是我們需要傳承下去的。」教室中,劉明瑩老師聊起家風家訓時的眼神中平和帶著堅韌。劉明瑩出生在一個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優秀教育世家中,爺爺劉芳廣是一位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50多年的老校長,父親劉清遠是一位曾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正是在書香家庭的薰陶下,劉明瑩從年輕時起就立志,「投身教育事業,一切為了孩子們。」

第二代「劉老師」劉清遠

嘔心瀝血,育出桃李滿天下;躬身講壇,為民族振興塑新人。教師這個行業,肩負的是傳承與發展的重任,是崇高而神聖的職業。截至今年,劉明瑩老師一家三代人共培養出了7位優秀教師。1994年更被省教育廳授予了「教育世家」榮譽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見證了這個家庭將近百年為了教育事業無私的奉獻。

第一代「劉老師」劉芳廣

承父志,立足三尺講臺,光榮的教鞭在他們手裡一代代傳遞……「作為教師,父親和爺爺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跟隨劉明瑩老師的回憶,時光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父親劉清遠還在原溧河一中執教,「家裡每次做飯都要準備十幾個人的飯食,回家遠的、家裡貧困的孩子們父親會主動把他們帶到家裡吃一口。飯菜雖然簡單,但在那個年代對孩子們來說已經殊為不易。」時至今日仍不時有爺爺和父親的學生們來看望恩師,六七十歲兩鬢斑白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上門感謝恩師,「看到這種場景,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讓我立志從教的另一個原因是看到了教師這個職業是多麼受人尊敬。」劉明瑩回憶起自己的職業道路感慨地說。上世紀80年代初,劉老師的父親醉心忙碌於學校的工作,家裡的農活只能壓在母親和幾個兄弟姐們的肩上。眼看收麥在即,劉老師的母親望著十幾畝地犯了愁。「第二天打開門一看,收好的麥子整整齊齊碼在門口。」至今回憶起這一幕,劉老師的臉上仍然洋溢著感動,「事後到處打聽到底是誰幫的忙,可是直到現在,也沒人透露當年是誰幫我們收的麥子……」

文以載道,通達明理;杏壇明智,薪火傳承。在南陽這片教育沃土上,無數如劉家三代人一樣從青絲做到白髮,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



榮譽傍身苦鑽研 育得桃李香滿園


1992年8月,師範專業畢業的劉明瑩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從教的徵程,她的心中有一個夢:接過父輩的重託,為他們這個教育世家續寫輝煌!4年小學、24年中學,先後獲得中原名師、省教育教學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特級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優秀班主任,以及市勞動模範、市拔尖人才等一系列榮譽,並成為教育教學專家。2016年當選為出席省十次黨代會代表……一份份榮譽的背後,是劉老師對於教書育人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忠誠。


劉明瑩老師接受南陽日報直播南陽雲播臺記者採訪


2020年南陽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呂興泰初中在她的班級就讀;2020年南陽市中招考試,她所帶的班級,500分以上70人、519分以上51人……全市初中班級升入市一中總人數第一名。時光追溯到2003年,那是她加入到市三中的第一年。為了迅速地了解學生,她白天通過點名、上課、交談、改作業等方式認識學生,晚上閱讀對學生和家長的問卷常常到深夜。僅一周時間,她對兩個班168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家庭背景等爛熟於心。就這樣一幹三年,未因病、因事請過一節假,其間灑下了多少汗水,流下了多少委屈與無奈的淚,只有她自己知道。當學生出色地修完初中三年學業,順利考入理想高中的時候,她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劉老師的偶像、現代教育專家霍懋徵的名言。為了更好地拉近和家長學生的關係,她精心設計了「家校聯繫卡」:內容包括作業記錄、作業完成情況、紀律、衛生、思想品德總評等,實施周周小結、一月一總結。她把自己的QQ號和郵箱告知家長和學生,讓他們採取署名和無名的方式與她交流,大大地提升了師生與家長交流的空間與機會。她把家長、老師與學生聯繫在一起,構築起愛的橋梁,讓學生平等地分享老師的愛,讓愛的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2020年南陽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呂興泰(右)回到初中母校感謝師恩

2003年,學生小紅在父亡母癱的接連打擊下萌生了退學的想法。「孩子,以後跟著我,我就是你的娘家人。」這是劉老師對孩子的承諾,也是小紅日後生活的依靠。如今,早已結婚生子的小紅仍會時常回到「娘家」,見見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宛城區慶祝第35個教師節頒獎典禮上,劉明瑩老師接受採訪

還有學生小呂,父母忙於工作,年幼的小呂疏於照管,養成了懶散調皮的習慣,是個讓老師們提起來就頭疼的「角色」。2006年劉老師執教期間主動扛起了「父母」的任務,主動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管吃管住管學習」,如此持續了20多天,直至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爭氣,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現在還能記得我的生日,每次過生日都能收到他的祝福,這比啥都重要。」提起孩子們的祝福,劉老師拿著手機向記者曬了曬,滿滿的幸福感溢於言表。
83年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劉家三代人醉心教育的光榮事跡在業內為人津津樂道。七位「劉老師」工作雖然平凡,卻都很知足,沒有一個人動搖過。在他們看來,教師這份職業是他們一生的選擇,他們永遠不會放棄。


撰文|馮長順

圖片|王林曉

視頻|杜東霖

編輯|齊傑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相關焦點

  •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
    2020年9月10日我們迎來了第三十六個教師節讓我們一起對天下所有的老師、恩師說一聲:您辛苦了!三尺講臺育桃李老師是園丁,為祖國山川添秀色;老師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在這溫暖的節日裡,讓我們獻上一支心靈的鮮花,向您表達衷心的祝福。
  • 了不起的三代人,83年來擁有同一個身份!
    在江蘇南京, 有一個特殊的家庭: 從外婆到外孫女, 一家三代都是護士。 83年的時間, 她們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刻 義無反顧,救死扶傷。
  • 跨越千裡育桃李!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跨越千裡育桃李!他們選擇遠離原本優越的生活條件告別依依不捨的家人把偏遠山村當作自己的又一個故鄉在三尺講臺盡情揮灑著自己的辛勤汗水他們是我們最可敬可愛的人
  • 安溪蓬萊鎮聯盟村劉建緒家族 三代六人紮根山區育桃李
    泉州網9月11日訊 (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章桂林 文/圖)在安溪蓬萊鎮聯盟村,劉建緒家族可謂名聲在外,他們家三代先後有6人從事教育工作,全家累計教齡158年,見證了山區教育的發展變遷,多人榮獲省、市、縣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近日,在泉州市政府公布的2020年泉州市「教育世家」中,這個家庭榜上有名。
  • 三代重男輕女,這個農村故事讓人悲從中來
    三代女性、三位母親,在「七天之內發生了三次死亡和兩次出生」。或許從這個梗概中只能感受到戲劇性和沉重,意外的是本片流露出紀錄片的質感。 看著銀幕上的人物吃了一餐又一餐的飯,穿過樹林,走過山路,涉過水路。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沒有賦予時光以特殊意義。一口接著一口地咀嚼餐食、一步接著一步地爬山涉水,這些細碎的動作充盈著時間。
  • 東風化春雨,愛心育桃李
    這個喜訊並沒有讓剛升入七年級的小牛興奮太久,因為他發現,身邊的同學大多出身油田家庭,而自己的父母沒有工作,靠打工維持全家五口人的生計,為了孩子上學,一家人在石油基地租房居住,家中的三個孩子都在上學,經濟非常窘迫。無論是談吐、見識還是成績,自己都相形見絀、相差甚遠。漸漸地,小牛僅有的一點自豪感也消失了,在同學們面前他覺得抬不起頭來,甚至要低微到塵埃裡了。
  • 教師節丨晨曦細雨育桃李,一片師恩潤我心
    >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場暗戀,費盡心思地去愛一群人,結果卻只感動了自己。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場苦戀,真心實意的愛那些人,他們總會離你而去。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場單戀,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
  • 莒縣二中張秀菊:一片丹心育桃李 三尺講臺獻芳華
    張秀菊從曲阜師範大學畢業後,她選擇了人民教師這個神聖崗位,到莒縣第二中學任教。三尺講臺,是她動力的源泉;一聲「老師」,是她永恆的使命。她就是莒縣二中教師張秀菊。初心不變,用堅韌詮釋愛崗敬業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她從不退縮。工作之初,由於缺少教師,她一個人帶了4個班級的化學課,每周4個早晚自習,一周要上36節課,有時累了、病了,她也咬牙堅持。
  • 春風化雨三尺講臺育桃李 堅守初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南陽各地熱烈慶祝教師節,表彰「築夢人」,大力倡樹尊師重教社會新風尚——春風化雨三尺講臺育桃李 堅守初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在這個教師節,市一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清華大學在今年秋期新生開學之際,給市一中校長及全體教師寫來一封溫馨而親切的信件。信中寫道:「一批充滿年輕活力、心懷遠大志向的新主人來到清華園,開始續寫更加瑰麗的生命故事,而這個故事的起源與你們息息相關。今年,你們共為清華大學輸送了9位優秀的青年學子。
  • 辛勤耕耘育桃李,碩果飄香又一年。——莊頭三中2020中考成績喜人
    辛勤耕耘育桃李,碩果飄香又一年。——莊頭三中2020年中考再創新高,成績喜人。 莊頭三中2020中招參加考試180人,超過尉氏一中平價線(400分)70人,上線率遠遠超過周邊兄弟學校;此外,統計數據顯示:2020六七八年級期末考試,在全鄉三個中學評比中,該校18個科目取得13科第一,5科第二的優異成績!
  • 83年,三代人,一種精神!
    在江蘇南京有一個特殊的家庭從外婆到外孫女一家三代都是護士83年的時間她們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刻義無反顧,救死扶傷祖孫三代的故事感動了眾多網友1937年她說:「加上外婆和媽媽,一家三代都是護士。」李文麗的外婆名叫徐淑德,她和她的妹妹徐淑珍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當過護士。
  • 南陽三師,同窗一別二十載,世間何物最珍貴?唯有親情與健康
    社旗同學個個好,唐河同窗一樣妙,三師本在泗洲地,臥虎藏龍說分曉。原名李萍段賀英,工作現在一初中,圓臉高個心地正,工作事業樣樣行。張店一中有趙豔,網名也叫然然然,天生文氣不一般,如今人才仍當先。薛家少女真文雅,昝崗二中安了家,在班不愛多說話,人如其名人人誇。班級淑女鍾順姣,龍潭是家任逍遙。模樣可愛又姣小,人見人愛花閉苞。王漿美酒永留香,婚慶行業屬強項,工作初中在昝崗,心軟實際人剛強。
  • 最美教師 | 莒縣二中張秀菊:一片丹心育桃李 三尺講臺獻芳華
    張秀菊 莒縣第二中學張秀菊:莒縣第二中學高級教師,1996年,張秀菊從曲阜師範大學畢業後,她選擇了人民教師這個神聖崗位,到莒縣第二中學任教。三尺講臺,是她動力的源泉;一聲「老師」,是她永恆的使命。她就是莒縣二中教師張秀菊。初心不變,用堅韌詮釋愛崗敬業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她從不退縮。工作之初,由於缺少教師,她一個人帶了4個班級的化學課,每周4個早晚自習,一周要上36節課,有時累了、病了,她也咬牙堅持。
  • 付會蘭:初心不改育桃李,三尺講臺鑄師魂
    付會蘭是普淜鎮西山小學的一名教師, 1965年12月出生,1985年8月參加工作,2013年11月被評為中小學高級教師,在山區學校從教35年。32年擔任班主任工作。為了讓孩子們少想家,付會蘭老師課餘時間積極組織他們玩遊戲,給他們講故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無論學生因何種原因不來學校讀書,付會蘭老師都會及時到家裡進行家訪,基本上都是用休息時間和家長、學生溝通。在楊花衝小學工作時,一個同學因家庭困難沒有來上課,她先後4次徒步5公裡到學生家裡動員。那時,付老師的女兒才2歲,晚上哭著找媽媽,直到哭睡著了。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遼河中學:春風化雨潤桃李 培德啟智育英才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遼河中學:春風化雨潤桃李 培德啟智育英才 2020-08-26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國試管嬰兒三代技術是如何降低胎停育機率?
    泰國第三代試管是如何降低胎停育機率?生活中針對的不孕不育,難育等問題而言,很多的難育家庭之所以選擇試管嬰兒技術助孕,就是為了避免胎停育流產這些風險的,而由於做了試管嬰兒也需要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 晨曦細雨育桃李 金秋碩果慰園丁
    晨曦細雨育桃李,金秋碩果慰園丁。多少個春夏秋冬,老師是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多少個不眠之夜,老師是星辰,點燃著漫漫星空。在這榮譽的時刻,和平人歡聚一堂,表彰愛崗敬業、勇挑大梁、默默奉獻的教師們。三尺講臺,樹起了他們高大的形象;兩尺教鞭,揮灑著他們無悔的人生。他們就是「十佳優秀教師」。
  • 南陽教師胡金吾榮獲「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師稱號
    胡金吾:三尺講臺育桃李疫情期間,一邊是病重妻子躺在病床上急需照顧,一邊是100多個面對中招,在家等著上網課的學生,作為丈夫,作為老師,他除了在醫院時刻陪伴妻子外,還把「直播課堂」搬進了病房他就是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第二初級中學教師胡金吾,一位從教32年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人們常說,人的一生有兩任老師,父母教人生,恩師授學業。9月10日是教師節,胡金吾榮獲「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採訪了胡金吾老師,聽他講述三尺講臺立德樹人的感人故事。
  • 「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師揭曉!南陽這位老師入選
    2020最美教師——胡金吾:三尺講臺育桃李他就是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第二初級中學教師胡金吾,一位從教32年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人們常說,人的一生有兩任老師,父母教人生,恩師授學業。9月10日是教師節,胡金吾榮獲「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者採訪了胡金吾老師,聽他講述三尺講臺立德樹人的感人故事。
  • 樊碧榮:不負青春育桃李
    九澧實驗小學教師 樊碧榮一直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快樂的源泉,以真情孕育桃李眼前正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就是樊碧榮,她教的是小學三年級的語文。從2018年12月至今,作文周報共出版了56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