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茶山政府官方平臺 茶山快訊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大家都在想念自己的老師吧?
想念他們的敦敦教誨
在感恩老師的同時
不要忘了還有一群不一樣的教師
——支教老師
他們選擇遠離原本優越的生活條件
告別依依不捨的家人
把偏遠山村當作自己的又一個故鄉
在三尺講臺盡情揮灑著自己的辛勤汗水
他們是我們最可敬可愛的人!
今天
茶山囡帶大家認識
在雲南支教兩年的茶山中學老師溫衛軍
↓↓↓
克服語言障礙、徒步進山家訪
白露過後的雲南天氣轉涼,學生們已經陸續返校。上課鈴響了,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老師溫衛軍走進初一年級的教室,給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的大概情況。
溫衛軍是東莞市茶山中學的地理老師,2018年9月到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掛任昭陽區田壩鄉中學副校長、昭陽區蘇甲鄉中學副校長,他離開家鄉和親人到千裡之外的雲南昭通,開展「扶志和扶智」工作,投身當地教育事業。
「剛開始來昭陽的時候很不習慣,沒有寬帶,沒有網絡。」溫衛軍至今還記得,當時載著他的大巴車左右晃蕩,駛過很長的坑窪不平的泥巴山路才到了學校。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到了目的地還是被震撼到了。「學校的環境很好,但教師資源相當緊缺,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貧困家庭、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學習基礎差。」
到雲南第一年,溫衛軍擔任初一年級的地理老師。「下課後,孩子們沒什麼娛樂項目。」為讓孩子們開拓視野,溫衛軍經常和孩子們玩,給他們看筆記本電腦,給他們看手機,看書,帶他們一起認識外面的世界。
經過觀察,溫衛軍發現大部分孩子住在山區,他們每天要走很多山路,才能到學校上課。為了解學生情況,溫衛軍徒步山區一戶戶家訪。一年來,溫衛軍克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困難,先後走訪近20戶家庭,住得很偏遠的家庭,要走十幾裡山路。
「山路大部分是羊腸小徑,有的小徑從懸崖中間穿過,抬頭望山巔,看不到頂;低頭看峽谷,看不到底,只見雲霧纏繞山腰,只聽到谷底河水奔流不息的聲音。」習慣了走大城市筆直平坦的大道,兇險小徑經常讓溫衛軍嚇得滿頭冒汗、雙腿發軟,但也讓他更加堅定留在雲南支教的決心。
「走了那麼多山路,看到山裡的孩子真實的生活狀態。我深深地感覺到,山裡孩子讓人心疼的事情有很多。他們只有靠讀書、靠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才能有機會走出大山。作為老師,我們只能盡其所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質量和環境,幫助他們改變命運。」
2019年9月,支教期已滿的溫衛軍主動申請繼續留在昭通開展扶貧,「女兒已參加工作,家裡人也十分支持我留在雲南工作,讓我把城市裡好的教育模式帶到山區,把東莞人樸實的情誼傳遞到西部貧困地區,讓更多孩子受益。」
上網課前打電話挨個叫人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避免學生感染,很多學校採取網上授課的形式。雖然學校沒有安排網課,但是溫衛軍堅持把東莞優質的網課資源通過微信群發送給學生、家長。
初三高三學生返校後,為不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學校安排溫衛軍給其他年級學生開展在線教學。「學生沒有上網課的習慣,每次上網課前我都會挨個打電話『喊人』,等所有學生都上線了再上課。」
從教幾十年,溫衛軍沒上過網課、沒做過網絡老師。為避免線上課程過於枯燥,溫衛軍至少提前一個禮拜開始備課,認真研究,仔細準備,並且保障內容要比面授課程更加豐富和有趣。
溫衛軍還和其他支教老師牽線搭橋,給當地學校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讓當地孩子穿上嶄新衣服,用上LED檯燈和新桌椅,有了更多圖書可以借閱。
在昭通支教兩年,溫衛軍和學生、老師成了朋友。節假日,學生會邀請溫衛軍去家裡做客。「孩子們對我非常熱情,現在我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鄉,覺得要盡己所能回饋幫助學校,幫助孩子們。支教雖然有期限,但東西部協作還將繼續下去。」溫衛軍說。
最後
茶山囡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茶山發布開通了官方抖音號
請大家掃二維碼關注哦
原標題:《跨越千裡育桃李!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