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裡來支教 願將他鄉當故鄉

2020-09-14 西部網

章老師正在上書法課。

西部網訊 「哇,章老師,你的字寫得真好看,就像印出來的一樣。」

「章老師,給我籤個名吧」

「章老師,快教教我們怎樣寫好字吧!」

去年秋季開學之際,安康市漢濱區鼓樓小學迎來了一位來自江蘇的援陝支教教師——章志英。剛到學校不久,章志英臨時頂替別的語文老師授課,黑板上工整美觀的字跡堪比「印刷體」,立刻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也因此收穫了一批「小粉絲」。

章志英老師手把手教授孩子寫毛筆字。

今年40出頭的章志英是常州市武進區宋劍湖小學的語文老師,她具有典型的江南女子溫柔恬靜的性格,也許是多年來翰墨書香的浸染,她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熱衷於書法的她還是江蘇省書協會員,常州市青少年書協理事,常州書協志願服務委員。認真負責的她曾榮獲常州市教師「華英獎」,武進區中小學優秀班主任,武進區「三好教師」,武進區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9月8日,是章志英老師在鼓樓小學上的最後一堂書法公開課。走進鼓樓小學,教室裡,孩子們和老師們都在熱切期待章老師的到來。課堂上,章老師通過「抓坐姿」、「握筆姿」等一一耐心講解示範,讓學生深入領悟、動手書寫。

章老師的最後一節書法課結束後,學生們紛紛跟她合影留念。從心裡喜愛和關懷每個學生的章老師是學生眼裡「很認真的老師」、「很親切的老師」「很溫柔的老師」……

孩子們和章老師合影留念。

「我們班同學都很喜歡章老師,喜歡聽她講課,還喜歡她教我們書法,老師寫的字寫得很漂亮。今後,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像章老師那樣的人。」五年級的張怡然說道。

教學中,章志英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下自由發揮。「用氣球做出各種小動物是我來安康以後才學會的,在網上找視頻學的,氣球用來獎勵和鼓勵孩子們。後來,孩子們對這樣的手工製作很感興趣,我還買來材料教他們一起製作。」章志英說道。

鼓樓小學畢業班優秀貧困生、留守兒童表彰會上,章老師和孩子們合影留念。

支教一年來,章志英克服一切困難,用自己的熱情與行動,書寫了一名女教師將他鄉當故鄉,傾情支教的感人故事。

章志英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兒子剛上高一,父母年事已高,丈夫工作忙碌,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讓兒子住在學校。看望父母,照顧老人的事情就落到丈夫一個人身上。她的家人們都非常支持她來安康支教,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可是,去年中秋節過後沒多久,丈夫打來電話告訴她父親因為心絞痛住進了ICU病房,還安裝了3個心臟支架,過段時間還要再裝2個。而且這次檢查做胸部掃描的時候查出了肺癌。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中章志英,等到做完手術,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她的眼淚頓時如斷了線的珠子噼裡啪啦直落。

教體局的領導得知章老師家中情況後,問她是否要終止支教工作?章老師徵求父親的意見時,卻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你在家中,我的病又不會好起來,不要因為家裡的事耽誤工作,國慶假期過了你上你的班。」就這樣,她離開父親,又萬分不舍地按時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章志英老師到山區看望留守兒童 。

一個月後,父親在上海中山醫院做了肺部腫瘤切除手術。父親所有的治療過程,作為女兒,卻全程缺席,內心的著急、牽掛、以及愧疚無時無刻不在啃噬著她的心,堅強的她把這一切默默地隱藏,傾盡全力把愛奉獻給鼓樓小學的學生,讓原本煎熬難過的時光過得很充實。

在鼓樓小學支教的日子裡,章志英老師積極承擔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她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支教期間,她給全校教師做了《正確有效地指導學生寫字》的講座,並執教了《祝福安康》《走之底》等書法展示課,超前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書法功底,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今年暑假,她犧牲了一個月的休息時間,在鼓樓小學舉行書法培訓班,讓很多對書法感興趣的老師獲益良多。她還將自己負責主編的校本書法教材《墨緣》贈送給了鼓樓小學。

章老師製作氣球玩具獎勵孩子們。

工作之餘,章志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愛心傳遞,做好教育扶貧。她聯繫其他支教老師,大家先後到烏埡小學、鐵路中心小學、關家鎮黃堡小學開展愛心公益捐贈活動,組織武進區愛心人士跟留守兒童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今年6月12日,由章志英牽線搭橋,在鼓樓小學舉行「江蘇常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獎學金捐贈」活動,常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為鼓樓小學捐助了5萬元,用於幫扶留守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殘疾學生。為了能多幫助一些安康兒童,她多方聯繫,發動所有朋友,想把更多的愛灑向山區的孩子。

「章老師犧牲休息時間,給我們培訓書法,讓我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孩子們能遇見你,真是太幸運了。」「章老師,太捨不得你離開了,安康是你的第二個家,想家了就回來看看」一年的時間,章志英在鼓樓小學不僅收穫了一批「小粉絲」,還跟許多志同道合的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俗話說,教學相長嘛。來這裡支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章志英老師看來,在改變孩子、助飛同伴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在把幸福、希望播種的同時也讓自己播種著夢想,收穫了成長!「在安康過完這個教師節,我就要回江蘇了,但是我會繼續用我的方式牽掛、祝福這裡的孩子們!」章志英說道。(通訊員 吳亞君 張敏)

相關焦點

  • 跨越千裡育桃李!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跨越千裡育桃李!上課鈴響了,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老師溫衛軍走進初一年級的教室,給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的大概情況。溫衛軍是東莞市茶山中學的地理老師,2018年9月到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掛任昭陽區田壩鄉中學副校長、昭陽區蘇甲鄉中學副校長,他離開家鄉和親人到千裡之外的雲南昭通,開展「扶志和扶智」工作,投身當地教育事業。
  • 再見,故鄉;你好,他鄉。
    或許就在此刻,我們忽然明白了朱自清在《冬天》裡的那句話的真諦:從此我的故鄉只剩冬夏,再無春秋。的確,對於大多數遊子來說,春節離開家鄉,再回已是半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是道出無數滿懷歸家思緒的遊子的心聲,戳中了千萬勞動人民的痛。有多少人轉乘無數車站去往工作的城市,有多少人騎行駕駛萬裡趕向那座拼搏的城市,又有多少的學子為學習而離家千裡。
  • 日久他鄉即故鄉
    原標題:日久他鄉即故鄉——永豐八江楊家嶺村的變遷沿著微微上斜的水泥路,我們走進了組長張杜成的農家小院,聽他道來移民永豐八江這幾十年來的風雨往事。故鄉,悲莫悲兮生別離新安江,發源於安徽徽州(今黃山市)休寧縣境內,東入浙江省西部,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後,為錢塘江幹流桐江段、富春江段。新安江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內有豐樂、新安江兩座大型水庫。
  • 「強首府戰略」粵桂情深 他們跨越千裡攜家帶口來支教......
    在隆安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響應粵桂結對幫扶和對口支援的號召,跨越千裡從廣東化州來到隆安支教。為了大山的孩子,他們捨棄舒適的生活,他們有的剛剛參加工作,有的攜家帶口而來。今天,讓我們向這些託起教育扶貧旗幟的化州支教老師們送上深深的敬意。
  • 金科散文集《他鄉絮語》序:故鄉——人生清晨出發的地方
    也許是金科新著寫序任務的驅使,他書中的那些故事、人物、場景或遠或近不斷向我走來,令我徜徉其間而不能自拔,夜不能寐,索性就動起筆來。  金科的這部散文新著《他鄉絮語》比前三部厚重多了。如果說前三部還是一種初試鋒芒,是一種對生活的片段書寫和某類題材的創作嘗試,那麼《他鄉絮語》就是對生活的全景式回放,對各類題材的全方位探索。而且金科寫起來更加輕鬆自如,靈動暢達。
  • 久居他鄉為故鄉
    久居他鄉為故鄉安徽省東至縣大渡口中學 金成道江南秋來碧果黃, 秋風,秋雨,秋夜涼。長江雲飄,瑟瑟西風戲菊娘。久居他鄉為故鄉,大渡口,秋月照庭廊。
  • 總有一些他鄉,成為了故鄉
    文 | 周楠我是在上高中的那一年離開故鄉的。此後,我就一直在外讀書,尋找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老屋和家人還生活在那裡,所以,偶爾會回去看看。後來,家人都進了城,老屋無人照料,就賣給了別人。我與故鄉的感情就這樣漸漸地疏遠了。我不知道,我用這種逃離的方式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土,來到這個曾經陌生的城市,並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倒退?是一種有幸,還是一種不幸?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生活在這個城市,也許我就像是一粒種子,是風把我吹到這裡來的。我在這裡發芽、開花、結果,最後也將凋謝在這裡。
  • 廣東中山這位老師跨越千裡支教永善,用心用情暖人心 !
    廣東中山這位老師跨越千裡支教永善,用心用情暖人心 !許多人疑惑不解,他放著安穩日子不過,為何要「知天命之年」奔赴千裡之外的昭通貧困山區幫扶支教?2018年,他在粵東饒平縣支教一年,對他來說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他深深地知道,貧困山區更需要教師,教師到了貧困山區能更好地發光發熱。正因為如此,在粵東饒平縣支教一年剛回到家才幾天的白濤老師,接到東西部扶貧協作需要專業技術人才的通知後,他毅然選擇奔赴千裡之外的昭通市,他要到貧困山區為扶貧扶智盡一份力。2019年8月,作為中山市長期掛職支教人員,白濤辭別親人,毅然踏上了支教之路,奔赴昭通市永善縣。
  • 「最美時代新人」飛越千裡支教幫扶大涼山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發布2020年第二期「最美時代新人榜」,排在榜首的就是「勇挑重擔,跨越千裡,遠赴四川大涼山支教,用愛與責任點亮彝區孩子們幸福人生的小店區沙河街小學教師劉敬」,作為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工程清華大學基地史鳳山名校長工作室第二批支教教師,劉敬與王惠芳、陳晶3位老師,於5月
  • 他鄉中秋月圓人不圓,身在千裡外,一份愛國情
    其實,每逢佳節倍思親,特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一家人團坐一起,吃著美食賞著秋月,訴說相互關愛,評著家常裡短,濃濃親情在看似平淡中感受團聚的快樂,這就是幾千年來植入中華民族心底的節日,中秋!聚在 一起幸福之家舉不勝數,但總有不能回家團聚的人,除了遠在千裡之外的民工,還有守候祖國邊陲的戰士,我們最可愛的子弟兵。
  • 背井離鄉,他鄉遊子
    人們常說: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背井離鄉是為了安身餬口,作客他鄉,是為了他朝衣錦還鄉,榮歸故裡。
  • 援陝支教老師章志英:有一種情懷,跨越千山萬水
    不惑之年,她追尋職業理想去支教;於是,江南翰墨在秦巴山區啟蒙——1200公裡,是常州市經開區到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的距離。落在地圖上,不過毫釐。去年8月,宋劍湖小學教師章志英,懷揣一顆助力漢濱教育脫貧的熱心,跨越千裡,前往漢濱區鼓樓小學支教。
  • 他鄉與故鄉 英國肯特大學副教授聊留學生活與學術
    他鄉與故鄉 英國肯特大學副教授聊留學生活與學術 2017年09月25日 10: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曹文軒開講平安遠程支教第二課 魯迅故居講「故鄉」
    西安2017年9月27日電 /美通社/ -- 9月26日,中國平安遠程支教第二課《我的故鄉我的國》在北京啟動。北京魯迅故居的小四合院內,著名兒童文學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通過遠程直播平臺為全國114所平安希望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一堂形式新穎、內涵豐厚的經典文學課,帶領鄉村孩子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感受「故鄉」。
  • 「燕趙楷模·時代新人」發布廳錄製保定學院「西部支教優秀群體」先進事跡
    來源:長城網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7月19日下午,河北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教育廳在河北廣播電視臺錄製保定學院「西部支教優秀群體」「燕趙楷模·時代新人」先進事跡,通過現場採訪和播放事跡短片的形式,展示了保定學院畢業生赴西部支教中的精彩片段和難忘故事。該節目將於7月24日在河北廣播電視臺播出。
  •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遠方和漂泊,無奈卻又無法改變!
    他鄉容不下靈魂, 故鄉安置不了肉身。父母總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希望我能外出闖蕩,一來增長閱歷,二來提升本事。雖然不要求我出人頭地,但還是想讓我能走出農村,在城市能夠安身立命。於是,背井離鄉,棄子離家,打工掙錢,將嗷嗷待哺的孩子往老父老母懷裡一送,從此,東南西北,不分白天黑夜,無論嚴寒酷暑,忙碌在一個又一個工地,奔波在一間又一間工廠。
  • 刀筆之外 故鄉雜感——夢裡不知身是客,錯把他鄉當故鄉
    故鄉,或許只是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對「老家」的稱謂。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的人,是不必把當地稱之為「故鄉」的,而是可以叫做「籍貫」。因我祖輩所居日照,若干年前是作為一個縣,隸屬於臨沂地區,所以在我十八歲以前的意識中,日照是我的故鄉。幼年時期,我跟爸媽搬過幾次家。託福,空間越大了,樓層也越高了。
  • 月亮走我也在:故鄉的月亮陪我客居他鄉
    但是,不是我一個人如此愚昧和糊塗:一句「月是故鄉明」的古詩詞,讓多少人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現在,依然還可以聽到幼稚的童聲,蕩漾在大街小巷: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竹簍,竹簍裡面裝豆豆,送給月亮上的小猴猴,小猴吃了豆豆長肉肉……不但如此,我更愚昧和糊塗的是
  • 一場跨越千裡的「愛戀」
    「路走不成,信息又閉塞,進不來也出不去,怎麼談發展?」擔任紅塔集團駐謙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韓吉忠回憶起謙哲村過去的狀況時說道。經過多次的深入調研走訪,紅塔集團以「與產業相配套、與規劃相適應」為原則,將幫扶重點投向了路橋建設等基建方面。2017年,謙哲村付哲新寨橋、團山橋、小河箐橋工程相繼完工,原始的木樁橋變為一座座堅固的水泥石橋。
  • 平安普惠熱心公益鄉村支教五周年 傳愛千裡情暖甘肅
    (原標題:平安普惠熱心公益鄉村支教五周年 傳愛千裡情暖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