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陝支教老師章志英:有一種情懷,跨越千山萬水

2021-02-14 常州經開區

不惑之年,她追尋職業理想去支教;於是,江南翰墨在秦巴山區啟蒙——

1200公裡,是常州市經開區到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的距離。落在地圖上,不過毫釐。

去年8月,宋劍湖小學教師章志英,懷揣一顆助力漢濱教育脫貧的熱心,跨越千裡,前往漢濱區鼓樓小學支教。

一年真誠付出,她收穫了一顆顆童心,還被評為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優秀教師

「當時,教育局領導打電話給我,問我願不願意去陝西支教,我直接回答『好的,沒問題』。領導倒是有點意外,反覆問我,要不要和家裡人商量一下。」電話裡,章志英一再肯定:「我願意。」

▉ 在章志英的心中,到貧困地區支教,如同「戰地醫生」「邊疆戰士」,是滿腔熱血的職業理想,無法衡量得失。

事實上,早在2014年,章志英就經歷過1個月的援疆支教。「就是這短短的一個月,讓我真切感受到,有些地方、有些孩子,更需要我們。」

不惑之年還有機會尋求遠方,是幸運的;但家庭的牽絆,卻也真切在擺在眼前。

章志英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年事已高,兒子剛上高一,從未和母親分開過。「我一走,兩邊父母都要丈夫照看,兒子從小到大沒離開過我,會不會不適應?」

» 「媽媽,我是個大男孩了,可以自己住校!保證成績不掉下來!」看出了媽媽的為難,懂事的兒子楊毅主動提出住校。

» 丈夫也給她立下「軍令狀」:「你去後安心工作,家裡的老人孩子我都會照顧好,你放心。」

就這樣,帶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章志英開啟了漢濱的支教之行,分配到安康市漢濱區鼓樓小學任教。

▉ 然而,一場家庭的考驗也悄然而至。

中秋節過後沒多久,丈夫打來電話告訴她:「父親因為心絞痛住進了ICU病房,血管已經堵了90%以上。你不要擔心,過幾天就能轉到普通病房了。」身為醫生的丈夫這樣說,章志英稍稍放了心。

十一假期回常州,牽掛父親的她直奔醫院。當天中午,父親已經手術安裝了3個心臟支架。等章志英稍稍平靜下來,丈夫試探著說:「怕你著急,還有一個情況在電話中沒跟你講。爸爸在做胸部掃描的時候發現肺部有陰影,醫生判斷很可能是癌症。」

擔心、內疚、自責、心疼……種種情緒交織,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親,章志英的眼淚頓時如斷了線的珠子噼裡啪啦直落。窗外,是秋天桂花的馥鬱香濃;病房裡,只有消毒水的味道。

領導得知情況後,問她是否要終止支教工作?正在猶豫想要放棄之時,病床上的父親很嚴肅地對她說:「你在家,我的病又不會好起來。你好好教書,我好好治病。」

擰不過父親,章志英按時回到工作崗位。一個月後,父親在上海中山醫院做了肺部腫瘤切除手術,恢復良好。

「作為女兒,在父親最需要照顧的時候不在身邊,唯一安慰自己的就是把支教工作做好,當做對父親的另一種回報。」

▉ 剛到學校不久,章志英工整美觀的字跡堪比「印刷體」,立刻吸引了師生的注意。原來,熱衷書法的她,還是江蘇省書協會員、常州市青少年書協理事、常州書協志願服務委員。

支教一年中,她利用宋劍湖小學的書畫校本課程經驗,結合當地實際,給全校教師做了《正確有效地指導學生寫字》的講座,執教了《祝福安康》《走之底》等書法展示課,開辦了書法特色課,將自己主編的校本書法教材《墨緣》贈送給了鼓樓小學。來自江南的翰墨書香,啟蒙著秦巴山區的千名師生。

▉ 面對蘇陝差異,章志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愛心傳遞。她一直堅信:教育是一種生命關懷,教育的功能不只是傳遞知識,還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搖動另一朵雲,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我見到了很多當地留守兒童,渴望愛又不敢說出口。」

一次,周末鄉村小學圓夢活動上,她和孩子們一起互動遊戲。人群中,一個小男孩拿東西丟她。「他其實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但不願意走過來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後來我走過去抱抱他,和他講講話,他帶著我去爬山看風景,講了好多心裡話。」

教學工作之餘,章志英聯繫其他支教老師,先後到烏埡小學、鐵路中心小學、關家鎮黃堡小學開展愛心公益捐贈活動,組織愛心人士跟留守兒童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今年6月12日,在其牽線搭橋下,一家常州企業為鼓樓小學捐助了5萬元,用於幫扶留守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殘疾學生。

9月8日,是章志英在鼓樓小學支教的最後一堂書法公開課。課程結束,學生們紛紛圍攏過來,訴說不舍。

五年級的張怡然說:「章老師,明年我們拍畢業照,你一定要回來一起拍。」

「好的,我一定回來!」

相關焦點

  • 平均年齡近50歲的援陝支教江陰6人組,展現江陰教育精神
    2020年9月3日,踩著援陝支教先行者的足跡,在「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的革命先聲中,江陰援陝支教6人組踏上陝西省延川縣的黃土地,開啟了為時一年的援陝支教工作。在出發伊始就達成了一個共識:赴陝為什麼,一為交流江陰教育的先進理念,二為接受延川革命聖地的精神滋養,三為延川教育多幹實事;在陝幹什麼,一要生活好,二要工作好,三要精神好;離陝留什麼,一要在延川留下江陰精神江陰經驗,二要在自身留下延安精神延川情懷,三要在兩地留下共學情誼、共建成果。
  • 連州這位老師跨越千山萬水,前往新疆支教,你認識嗎?
    前言:為了促進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為了託起明天的太陽,更是為了那一個個維吾爾族的孩子,他們遠離故土,遠離親人,肩負著全市教育系統師生員工的重託,跨越千山萬水前往新彊喀什地區疏附縣支教。曾獲榮譽有:縣優秀共產黨員;縣百優教師;縣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縣、市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課堂比賽一等獎;市先進工作者;清遠市優秀電教課例;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成果匯報錄像課一等獎;省首屆美文誦讀大賽二等獎;多篇論文獲縣、市一等獎。曾參與一個省級子課題、兩個市級課題研究,主持過一個省級子課題、一個市級課題,均已順利結題。現在新疆喀什市疏附縣明德小學支教。
  • 跨越千裡來支教 願將他鄉當故鄉
    去年秋季開學之際,安康市漢濱區鼓樓小學迎來了一位來自江蘇的援陝支教教師——章志英。剛到學校不久,章志英臨時頂替別的語文老師授課,黑板上工整美觀的字跡堪比「印刷體」,立刻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也因此收穫了一批「小粉絲」。
  • 常州經開區首批支教支醫團隊援陝——「平利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從課堂到校外,關懷不斷延伸    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孩子們多是留守兒童,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與渴望……這是支教組老師們對平利的第一印象。「除了課堂、校內的關懷,我們更希望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帶來有溫度的教育。」支教組組長李玲說。
  • 新橋支教老師段建新:用真情架起蘇陝教育「連心橋」
    支教為紮實推動蘇陝兩省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蘇陝教育協作落實落細,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9月,新北區新橋初級中學教師段建新肩負使命、重任和責任來到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民主中學,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 跨越4000公裡,倉山這位老師的別樣支教
    根據校方安排,章海峰老師接手三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課上他與學生積極互動,課後他為有需要的學生培優輔困,得到了當地校方領導的一致好評。同時章老師也時刻與倉實小數學組的老師保持密切聯繫返榕後,章海峰老師沒有停下自己學習的腳步,他回到倉實小,在與同事們分享自己在疆見聞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新學期數學組的各類教研活動。除此之外,他也沒落下支教的教學任務。儘管人在福州,章老師一開學就給新疆的學生們安排了每天20分鐘的網絡視頻教學,用自己的初心,堅守著「停課不停學」的承諾。
  • 支教印記——記浙江省臨安中學趙淑平老師支教事跡
    支教印記——記浙江省臨安中學趙淑平老師支教事跡「跨越1500公裡,終於到了!」今年2月20日,新冠疫情引發的客運還在嚴控之中,由浙江省臨安中學到臺江民族中學支教的趙淑平老師就隨杭州市援黔工作隊回到了臺江縣,著手為平穩復學、助力高三做最後階段的學習準備。為了做好疫情期間學生在家的網課學習,趙淑平老師結合當地學生佔有的信息設備不均衡的具體情況,特地創建了對設備要求較低的QQ群,將所教兩個班級的學生全部集中到群裡,利用群課堂進行網絡授課。
  • 異鄉「築夢人」來聽聽揚州支教老師的故事
    :新疆新源支教老師:楊寶權(邗江中學北校區維揚中學化學教師)「今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學生給我發來了祝福信息,到現在都沒來得及一一回復。」>中午「加餐」多了一份坨坨肉支教地點:四川大涼山支教老師:揚州作家劉春陽昨日,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支教的劉春陽發現,中午吃飯時,多了一份坨坨肉,這也是當地學校,專門給支教老師們的「加餐」。
  • 異鄉「築夢人」 來聽聽揚州支教老師的故事
    >「今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學生給我發來了祝福信息,到現在都沒來得及一一回復。」正在新疆新源第六中學支教的楊寶權教師說道,「很感動,每年的教師節,都能收到很多真誠的祝福,讓我感到這份職業所帶來的榮譽感。」楊寶權第一次到新疆新源支教,一年半的支教任務結束,當地的師生滿含深情地挽留他,加上他對這裡的學生們也非常有感情,又一個「一年半」的周期剛剛開始。
  • 赤峰實驗中學在奈及利亞——王振鵬老師援非支教
    2010年,國家教育部啟動了選拔優秀中學英語教師援非的行動計劃。經內蒙古教育廳推薦的王振鵬老師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2010年5月,王老師帶著實驗中學人的期望隻身一人前往奈及利亞任教。支了蚊帳的床是最安全的地方,沒有課的時候,振鵬老師只能躲在蚊帳裡備課看書。天再熱,辦公室和住處的門窗也不能打開,因為一旦被叮咬,就很可能得瘧疾等疾病。儘管這樣,還是沒有躲過瘧疾的困擾,幾次因瘧疾住院就醫!  王老師介紹,支教學校是奈及利亞前總統出資建立的貴族學校,可即使在這樣的學校裡,教學設施也很簡單。
  • 【友誼中學】無悔青春獻杏壇 「彝」心「彝」意總關情 ——四川省廣安友誼中學王俊老師援彝支教事跡
    他為自己能為教育扶貧貢獻一絲力量而激動,同時也深知,援彝支教之路必然困難重重,全身心以赴是他堅定的態度。高三數學高效複習示範課來到昭覺民族中學,現實給了王俊老師一個下馬威:一份他所任教班級期末考試成績單擺在他的面前,這個高三最好的班級的數學成績大多數只有40幾分,90分以上只有2人!
  • 情灑援陝路——記援陝醫療專家、縣中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吳昊
    察實情,建諍言,促管理水平提升2018年1月,吳昊曾在該院有過為期半月的短期支援,對醫院現狀有一定的了解,此次支援對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吳昊醫生印象最深的是援陝伊始,在援陝工作座談會上,已經在陝西支援近兩年的徐煒副區長告誡新來援陝的同志: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用江蘇思維簡單地思考陝西工作。
  • 跨越千裡育桃李!茶山這位支教老師的故事令人動容
    跨越千裡育桃李!上課鈴響了,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老師溫衛軍走進初一年級的教室,給學生介紹本學期的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的大概情況。溫衛軍是東莞市茶山中學的地理老師,2018年9月到雲南昭陽區鳳凰中學支教掛任昭陽區田壩鄉中學副校長、昭陽區蘇甲鄉中學副校長,他離開家鄉和親人到千裡之外的雲南昭通,開展「扶志和扶智」工作,投身當地教育事業。
  • 援教涼山,不負韶華———呂銳校長工作室支教老師工作簡報(一)
    歡送會上,呂銳院長飽含深情與敬意,向將遠赴涼山支教的我們(三亞市第二小學冼冬霞、吉陽區丹州小學王美蘭、瓊海市嘉積鎮大禮小學曾練)三位老師致以問候,寄語我們接好支教接力棒,把天涯之愛播撒到涼山孩子心裡。  支教老師們自我介紹,他們分別來自福建,寧夏,海南,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都有一定的研究。他們都願意俯下身子,披著泥巴,把自己當做金陽天小人,聽從領導安排,認真完成幫扶工作。
  • 支教老師梅芳--用愛詮釋「心系邊疆教育」的質樸情懷(新聞視頻)
    忠誠使命、用心用情,把大愛和智慧澆注在高原藏區,「凡心所向,素履所往」詮釋支教老師梅芳心系教育的質樸情懷。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成效的提高學生們寫作能力,成了她的首要任務。於是她迅速整理資料,打電話求助自己的師父進行諮詢,加班熬夜將108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閱分析,在最短的時間裡整理出教學計劃。她每一堂課都結合一個主題,確定一個訓練點,從選材結構、語言表達、如何從三個維度去賞析一篇中考滿分作文,布置作業等方面去教授學生。
  • 來水晶:詮釋教育情懷的杭州人 ——建始縣實驗中學來水晶老師支教側記
    在建始縣實驗中學,有一位特別引人注目的來自杭州的支教老師,他親切的笑容,寬容的心胸,溫暖的情懷讓人印象深刻。
  • 慈谿龍山鎮雁門小學王怡蘋青海支教散記
    8月27日,我和另外12名浙江援青教師一起,乘坐飛機,從祖國東端的蕭山機場,飛越千山萬水,來到了位於祖國西北部的青海海西洲德令哈市,開始了我為期一學期的援青支教生活。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學校對面的「農牧小區」裡有住房,八個孩子在學校住宿。很快,我們就熟悉了。真高興啊,結識了這一群淳樸、可愛的藏家孩子!吃力的漢文課  我的支教任務是指導小學部的漢文教學,平時在二年級蹲點進行漢文教學。到校後的第一周,我聽了二年級原漢文老師馬玉萍的幾節課。總體感覺學生最大的問題是生字字音念不準,尤其是聲調不準。
  • 西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和政縣「援教頂崗」支教實習崗前培訓會召開
    為切實做好我縣2020 年西北師範大學頂崗支教實習工作,使實習生充分了解和政縣教育教學現狀,熟悉教育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儘快融入全職頂崗的教師角色,9月7日上午,西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和政縣「援教頂崗」支教實習崗前培訓會在縣教科局會議室召開,西北師範大學帶隊老師,縣教育工委書記、縣教科局黨組書記
  • 北京第五批援青教師到玉樹了!將支教一年
    北京市第五批援青教師已於日前抵達青海玉樹,即將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經過短暫調整後,他們將在北京援建的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正式上崗。新一批援青教師一行5人,分別是密雲區新農村中學教師李小朋、平谷區夏各莊聯辦學校教師李保剛、延慶區十一學校教師胡永鋼、懷柔區第一中學教師李悅、景山學校京西實驗學校教師張新雪。這5位老師分別教授語文、數學、英語、地理、歷史等科目,都是各區精心選派的優秀教師。援青教師李小朋介紹,他們是9月4日抵達的玉樹。
  • 「強首府戰略」粵桂情深 他們跨越千裡攜家帶口來支教......
    在隆安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響應粵桂結對幫扶和對口支援的號召,跨越千裡從廣東化州來到隆安支教。為了大山的孩子,他們捨棄舒適的生活,他們有的剛剛參加工作,有的攜家帶口而來。今天,讓我們向這些託起教育扶貧旗幟的化州支教老師們送上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