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增加詞彙量是基本。如果問學生們,大家遇到生詞怎麼辦?大概率會回答:查字典,背下來。
但很多時候,一個簡單且常見的單詞,在不同場景下有著截然相反的含義,如果同學們只了解其中一層含義,就會因為對單詞的實際釋義理解錯誤,答非所問。
比如story、tell這些單詞不一定代表「故事」、「告訴」,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有「新聞」、「分辨」的意思。
這就是熟詞僻義,今天就帶大家認識幾組例子。
說到toast,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是「吐司」。詞源上來說,它來自於拉丁語Tostus,意思是烘焙、烤過的。烤麵包機也從這個詞演化而來--toaster。
這個單詞用作動詞時,表示「烤(麵包等)、把……烤得焦黃」。
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含義是「乾杯、敬酒」,用於正式說法。指通過飲酒或者飲用其他飲料來祝某人幸福、成功、健康等,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使用。
We toasted the success of the new company.
我們為新公司的成功乾杯。
這兩個含義其實有聯繫。
從前在英國,為了改善酒酸度和味道,流行將一塊帶有香料的烤麵包片放入酒中。據說,吐司麵包可以吸收沉積物,改善味道的同時去除怪味,令酒更香醇。
該習俗在莎士比亞時代尤為風行。莎士比亞臺詞中就有: "Go, fetch me a quart of sack; put a toast in 't," (去給我拿杯酒來,裡面放塊吐司)。
所以我們今天也有了 drink a toast 的說法。
於是,因為被敬酒的人往往能得到一塊蘸滿酒精的吐司,toast一詞也逐漸延伸出新的含義——敬酒。
除了以上含義,toast還有幾個有趣的習慣表達。在美式口語中,be toast 還能表示「完蛋、結束」,就如同烤麵包烤糊了一樣。
I'm toast,I didn't study for the test.
我完蛋了,這次考試我沒有複習。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使用toast,而不是toasted。
在英式口語中,have sb on toast 可以表示「能任意擺布某人」,指如同烤麵包片上的食物一樣可以任意擺布,類似於中文裡的「砧板上的肉」。
我們可以隨意處置你。
We have you on toast.
press大家都知道是按壓的意思。用著IOS系統的同學可能也很熟悉press home to unlock這個操作,就是摁home鍵解鎖並打開手機。
這裡有個小tip:
press home 可表示「堅持到底」。
It is now up to all of us to debate this issue and press home the argument.
現在要靠我們大家對此問題進行辯論,並儘可能將論點闡述清楚。
愛看新聞的小夥伴應該經常能聽到 press conference 的說法。
Press Conference 新聞發布會是社會組織在發生重大具有積極影響的事情時,向新聞界公布信息,藉助新聞提升該組織或者與該組織密切相關東西的形象的會議。
最近東京奧運會也經常能看到我們的奧運健兒們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暢談他們的參賽體驗和奪冠歷程。
這裡的 press 就是新聞。
比較著名的媒體,美聯社AP就是Associated Press,法新社AFP就是Agence France-Press。
還記得冰桶挑戰嗎?
為了引起人們對肌萎縮性脊椎側索硬化症 ( ALS,俗稱 " 漸凍人症 " ) 患者的注意,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冰桶挑戰的熱潮,拿著一桶冰,呼籲大家關心漸凍症人群後,從頭澆下這桶冰水。
ice bucket challenge
冰桶挑戰
這裡的 challenge 就是大家熟悉的挑戰。常用的短語有 face the challenge 面臨挑戰。
Are you ready when we face the challenge from the reality?
面對來自現實的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在某些語境下,challenge還可以作動詞,表示批評、責怪、質疑。當感覺事情不公平有疑問,拒絕接受,都能用challenge。
Mr. Smith challenged the chairman's ruling.
史密斯先生不服從主席的裁決。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了,大家在學習英語時都遇到什麼熟詞僻義的情況了呢?歡迎在下方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