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入川化身「紅寶石」 四川南江廣種浙江縉雲「搖錢樹」

2020-12-23 環京津網

工作人員展示楊梅品種 葉浩博 攝 中新網麗水6月27日電(記者 周禹龍 實習生 周悅磊 通訊員 葉浩博)日前,四川省南江縣舉辦了盛況空前的楊梅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兩萬多名遊客前往遊玩採摘。

同一天,浙江省縉雲縣舒洪鎮仁岸村也在舉辦楊梅節,日銷楊梅80噸。相距1600多公裡的兩地同一天開節,人們吃著綠水青山的饋贈——東魁楊梅,卻不知兩地楊梅都來自同一位「楊梅師傅」的技術扶持。

何志忠,舒洪鎮仁岸村一位普普通通的「楊梅師傅」,這是他第二年帶著楊梅種植技術走進南江縣。

2018年,在新一輪的浙川結對幫扶活動中,浙江省縉雲縣與四川省南江縣第一時間建立協作結對關係。同年1月17日,雙方商討了《縉雲—南江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楊梅扶貧項目位列其中。

「雖然兩地緯度相近,但是四川南江山地土質較差,當地果農又疏於管理,導致近一半楊梅樹苗瀕臨死亡。」經過實地勘察和分析,何志忠對楊梅扶貧項目憂心忡忡。

「南江的楊梅,樹形差,掛果少,亂噴藥,把引種的『東魁』楊梅種成了『黑炭』大小。」南江縣紅光鎮黑池村黨支部書記梁勇一聽浙江「最甜」楊梅——仁岸楊梅「入川」送技術,高興地把何志忠請進村,擺上四川大碗茶,纏著「老何」問門道。

得知南江縣楊梅種植戶的實際困難後,縉雲縣針對性地給南江楊梅園提供了技術、資金支持,成立了黑池集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村集體資產,將紅光村51戶貧困戶、196人,納入「楊梅扶貧計劃」。

黑池村村民戴金燕曾經欠了一身債,一直沒有還清,家庭收入一直在貧困線以下。如今,她用5000元現金入股「楊梅扶貧計劃」,土地入股3畝地,楊梅園上班的工資收入一個月就能拿到2000元。

如今,戴金燕一邊在家門口上班,一邊照顧孩子,年末收取村集體紅利,比外出打工賺得還多。

修枝、施肥、防病、治蟲,再到疏密、移栽、新植、冬管,何志忠在技術傳授上毫無保留,帶出了一支12人的「土專家」隊伍,成功地讓縉雲楊梅在四川生根、掛果。

「果樹枝條經過修剪,飽滿的楊梅散布枝頭,紅得發紫,就像一顆顆閃光的『紅寶石』。」梁勇說,今年新的楊梅苗長勢良好,楊梅一公斤可以賣到60元。

他算了一筆帳,僅楊梅一項,就能帶動黑池村戶均增收7000—8000元,掛果後全村預計畝產超1.2萬元。

「輸血」不如「造血」。近年來,縉雲還在南江縣陸續發展了2000畝茭白、2800畝雷竹、1000畝金絲皇菊,4名縉雲種植專家長期駐守四川,面對面技術指導,實時助力南江脫貧攻堅。(完)

楊梅文化旅遊節現場 葉浩博 攝

相關焦點

  • 慶祝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 四川南江舉辦「千人茭白宴」
    千人茭白宴  四川新聞網巴中9月21日訊(記者 陳連波)「喜看茭海千重浪,最美紅光九月天」。9月21日,「縉南情·『茭』情深」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南江縣慶祝活動在紅光鎮茨竹村茭白產業園區舉行,展示浙江縉雲-四川南江東西部扶貧協作「紅黃白」三色產業的豐碩成果,共享「以茭會友」的饕餮盛宴。
  • 扶貧協作「縉雲模式」花開四川南江
    9月29日,以「安逸走四川·相約光霧山」為主題的浙川旅遊消費扶貧暨南江光霧山文旅資源浙江宣傳推介活動在浙江杭州市舉行。四川省南江代表團就光霧山文旅資源、光霧山紅葉節精品旅遊線路、文旅投資項目作了精彩推介,四川巴中市文旅集團與浙江部分旅行社籤約。
  • 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移栽擴種縉雲楊梅,「垂頭喪氣」的南江縣黑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特派記者 陳曦 文/攝自從與四川省結對幫扶以來,浙江省聚焦精準幫扶、精準脫貧,堅持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為四川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浙江力量和浙江智慧。本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特派記者赴四川採訪,挖掘浙川對口地區及貧困戶脫貧致富、持續發展的主要成效、特色亮點和經驗啟示,尋訪浙川協作故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來到南江縣。早在10年前,當地就和浙江有過合作。2011年,南江縣紅光鎮黑池村從浙江引種,建成富硒楊梅產業基地500畝。
  • 楊梅遇上《星光大道》 南江上萬遊客樂享「盛宴」
    &nbsp&nbsp&nbsp&nbsp四川新聞網巴中6月25日訊(王鵬 記者 餘開洋攝影報導)6月24至25日,《星光大道》2017年巴中選手選拔活動暨南江縣第三屆楊梅採摘節在南江縣紅光鎮玉白漁村舉行。
  • 南江縣第五屆楊梅文化旅遊節開幕
    ,活動在南江縣紅光鎮黑池村楊梅基地舉行。南江縣委副書記陳檳宣布開幕,副縣長杜曉麗致辭。  開幕當日,前來觀光旅遊、體驗採梅品梅的遊客熱情高漲,吸引了8000餘遊客前來採摘觀光,其中來自巴州、旺蒼、恩陽等市區縣周邊地區的遊客近2000人。
  • 賽龍舟、品楊梅 近萬遊客齊聚南江玉湖
    參賽隊伍  四川新聞網巴中6月24日訊(記者 李桃 攝影報導)觀龍舟競渡、遊醉美玉湖、品香甜楊梅,6月23日,南江縣第五屆醉美玉湖龍舟賽暨第四屆花果紅光楊梅採摘節在玉湖景區隆重開幕正在觀看龍舟比賽的遊客張利萍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和家人曾來過玉湖水庫,但觀看龍舟比賽卻是第一次, 「龍舟賽很精彩,現場氣氛很火熱,等會還可以好好逛逛玉湖水庫、摘摘楊梅,這個周末過得巴適。」  這邊龍舟賽賽的火熱,那邊楊梅節也不輸熱鬧。精彩的文藝演出博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胃口大開的吃楊梅比賽則讓參賽者吃到根本不想停下來。不少遊客更紛紛表示要去楊梅採摘園體驗採摘樂趣。
  • 種植技術逐年提升 浙江楊梅越來越甜啦
    李曉海 攝   浙江在線06月30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顏偉傑 通訊員 厲寶仙) 「六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6月27日,全省楊梅主產區20家專業合作社的「楊梅王」齊聚青田,在浙江農業吉尼斯楊梅擂臺賽上,一決高下。  最終,青田、淳安的楊梅分別拔得東魁、荸薺種楊梅「甜度」頭籌。
  • 《星光大道》南江海選遇楊梅採摘節 成千上萬遊客樂享特別文化盛宴
    中國網巴中6月27日訊(馬龍)6月24、25日,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四川廣播電視臺·央視網主辦,四川電視臺第2頻道,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承辦的巴中賽區選手選拔活動南江分賽場海選在紅光鎮玉白漁村拉開序幕。
  • 楊梅一種被外國人稱為「中國草莓」的水果,到底哪裡產的最好?其實...
    楊梅,主要栽種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市,最大的產區集中在江南那一帶。在當地有人又叫它們「搖錢樹」。楊梅,不但能鮮食用,還可加工成蜜餞、果乾、飲品與酒。要問哪裡產的最多,最好。當然是在浙江那一帶,理由如下:
  • 扶貧協作四川行|南江縣楊梅套種金絲皇菊助農增收
    2020-10-29 13:31 |浙江新聞客戶端 ​​
  •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一個旅行愛好者,可能聽到過這麼一句俗語「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是為什麼呢?既然是俗語就不是迷信,這樣的俗語能夠流傳,肯定有一定的道理。首先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這裡的入川、入藏、入廣,不是不能進入這些地方出差、旅遊,而是說男人不宜來四川生活,女人不宜去西藏生活,老人不宜去廣東生活。「男不入川」為什麼呢? 四川是天府之國,自古富足,氣候溫和,宜於人居。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川人養成了散漫、悠閒的性格,過著慢節奏的生活。
  • 明末清初張獻忠與清軍屠川,導致四川人口銳減,周姓人大量入川
    隋唐時期中原周姓大量南遷 有族人入川這一時期,周姓又有較大規模的發展。唐末五代連續幾十年的戰亂,使得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也有遷入四川的。隋朝時的名將周搖,先祖是北魏普乃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周姓。
  • 浙江足本楊梅地圖出爐,吃楊梅去咯
    都說「世界楊梅看中國,中國楊梅看浙江」。浙江是楊梅的原產地,栽培歷史悠久,品種技術領先,產業優勢突出,面積、產量、產值穩居全國首位。6月8日,浙江省農業廳在仙居啟動了2018浙江「六月楊梅紅」系列活動。
  • 浙江為此作了多少努力,你知道嗎?
    當時扶貧協作結對關係和現在略有不同:北京結對內蒙古,天津結對甘肅,上海結對雲南……至於浙江,結對的則是四川,此外還有貴州。因為當時規定,寧波和深圳、青島、大連結對貴州。就在當年,寧波市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對口扶貧協作工程正式啟動。
  • 舊裡楊梅絢紫霞
    楊忠明  慈谿,中國楊梅之鄉,近日來此採風,飯桌上一瓶楊梅酒色澤微紅,讓我想起滬人端午節楊梅加冰糖用白酒浸泡
  • 為何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究竟是什麼意思?
    那就是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由來嗎? 為什麼不讓男人女人老人來到四川西藏和廣西呢。其次,第二句男不入川,這裡的河川的是川地,也就是四川, 四川美女如雲皆知, 這對努力奮鬥的年輕人來說,誘惑很大, 不僅如此,四川的美食文化也很有名,男人來這裡容易玩東西,不考慮進取,失去了第一個奮鬥的意志, 所以明天會流傳這個男不入的至理名言,這裡的人追求平靜快樂的生活,所以男性來到這裡,很多人享受悠閒的生活,犧牲了努力奮鬥的時間,所以這裡不是提高奮鬥的好地方
  • 老話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話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那就是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字面意思很好了解,就是男的不要去四川,女的不要去西藏,老人不要去廣州。四川景美人美,西藏是朝聖的地方,而廣州則很富裕,這些地方為什麼不能去呢?其實並不是不能去,這樣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先來看一下男不入川,四川生活節奏慢,尤其是成都,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上半年中國多地發生洪澇災害,洪水到了成都,成都大媽冒著雨,淡定的在洪水中打麻將,有說有笑,絲毫沒有被洪水大雨嚇跑。
  • 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啥意思?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句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字數看上去很短,但其中的意思你了解多少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少不入廣廣東省,簡稱為「粵」,從古至今,廣東就是我國沿海前沿城市,開放程度比北方城市要領先很多。
  • 縉雲:省首張家用縫紉機"品字標浙江製造"證書落戶縉雲
    縉云:省首張家用縫紉機"品字標浙江製造"證書落戶縉雲 2020-07-20 15:13:26 來源: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