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湖北一駐村幹部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脫貧增收

2018-11-21 17:41: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肖曙光發展農村產業助村民增收 五軒 攝

  中新網宜昌11月21日電 (田雲兵 皮亞捷 王登府 楊威)「我就是想為村民們做些事,讓他們把日子過好。」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紅旗坪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曙光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脫貧,深受當地幹群信賴。

  今年春節過後,原宜昌市地稅局派駐扶貧點五峰灣潭鎮紅旗坪村的「第一書記」快到退休年齡,急需找人接替。肖曙光聽聞後主動請纓,「我之前下鄉參加過扶貧,所以對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他說。

  肖曙光介紹,他決定駐村時,82歲的嶽母還跟他和妻子住在一起,老人前幾年右腿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也無暇顧及,如果駐村老人將無人照看。左思右想後,他最終決定請保姆照料老人。妻子雖然心有不舍,但是仍然支持他。

肖曙光入戶走訪貧困村民 五軒 攝

  今年2月底,肖曙光正式成為紅旗坪村「第一書記」。走馬上任後,肖曙光和工作隊員龔海林、李冬林回單位爭取來100多萬元資金,重點扶持發展蔬菜、中藥材和生豬等產業,新建和引進了10家專業合作社,覆蓋全村300多農戶。

  紅旗坪村二組村民楊萬益通過合作社發展蔬菜近20畝,一年收入5萬多元。「光一個人掙錢不行,還要帶動大家一起富。」楊萬益說,他隨即當起義工,指導附近農戶種菜,增收幅度大。

  年初,扶貧工作隊出臺政策,鼓勵貧困戶改造豬欄多養豬,生豬出欄量成倍增長。於是,肖曙光利用休假回城的機會,拜訪企業、超市,拿到了20多萬元的豬肉訂單。他還鼓勵村民辦起農家樂,使全村20多個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除了發展鄉村經濟,帶領村民增收脫貧,肖曙光對村民們也特別上心,有困難他都樂意去幫,從不當「嘴把式」。

肖曙光為行動不便老人理髮 五軒 攝

  徐少兵三兄弟相處不太融洽,肖曙光入戶走訪時得知三兄弟有苗木扦插技術,他就和工作隊員扶持三兄弟成立了「立森園林合作社」,發展花卉苗木200多畝,效益可觀。日子好過了,三兄弟如今已冰釋前嫌。

  今年74歲的老人彭興相年輕時左腿骨壞死,落下病根,時間久了,他的腿肌肉腐爛成暗褐色,穿孔處還會流黃膿,氣味難聞。由於兒子外出打工,老人自己換藥越來越吃力。肖曙光聽說後,專程上門看望,並親自為老人清洗、上藥。

  今年10月,肖曙光妻子因病住院,他因駐村工作太忙無法陪伴。前不久,妻子年滿48歲,肖曙光也只能發條微信祝福。「挺對不住家人的,但我相信他們會理解、支持我。」肖曙光說,駐村扶貧責任重大,他不敢懈怠。(完)

相關焦點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近年來,該鄉在脫貧攻堅戰中,著力產業先行,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如今,透過一個個頗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項目,盤古正用特色產業託舉群眾的小康夢。產業先行 群眾心安小澎村系沅陵縣五強溪庫區移民大村和懷化市深度貧困村。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大新縣緊緊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這一主線,採取縣本級資金補助促動一般農戶參與,集中資金建設扶貧產業示範基地帶動企業大戶參與,引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溜溜果園集團發展青梅深加工項目,指導貧困戶實施良種化種植、現代化管理,並負責收購青梅、實施深加工,推動青梅種植髮展成為「種植1次、收穫30年」的長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種養扶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扶貧實現可持續發展
  • 鍾靈鎮:興產業 促增收 助脫貧
    近年來,該鎮結合傳統產業優勢,合理優化產業布局,根據各村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目前,我們以鍾靈水庫為中心,沿梅雲公路、鄧鍾公路、平大公路建成『三路一庫』產業布局。」鍾靈鎮人大主席張凌雲介紹。在合理布局下,目前鍾靈鎮茶葉、中藥材兩個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2019年,全鎮主導產業茶葉、中藥材實現產值1.9億元。真正實現鎮有主導產業,村有規模產業、戶有增收項目。
  • 湖北大冶市:艾草飄香助脫貧 稻蝦養殖促發展 金牛鎮西畈村打造脫貧...
    湖北大冶市:艾草飄香助脫貧 稻蝦養殖促發展 金牛鎮西畈村打造脫貧新格局2020-05-08 14:06:00目前這7個村除了光伏發電項目每年有5萬元收益外,西畈村稻蝦養殖基地、童畈村精養魚池、賀橋村蔬菜基地、小泉村水果基地等產業扶貧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 「脫貧攻堅黨旗紅」河北巨鹿金玉莊村:特色產業助增收 生態生活...
    近年來,金玉莊村依託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依託自身優勢,深入挖掘該村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努力打造金銀花園藝小鎮,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群眾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增加到12000多元。金玉莊村美景一角。
  • 寶清縣:發展特色產業 農民增收致富
    東北網7月21日訊 近年來,寶清縣夾信子鎮以提高供給質量、發揮特色優勢、帶動農民增收為目的,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打造了一條特色種植扶貧致富之路。近年來,夾信子鎮憑藉富硒資源的發展優勢,在科學規劃、科學種植、科學培育下,毛蔥已經成為了明星農產品。寶清縣夾信子鎮富硒產業協會果蔬分會會長隋寶柱說:「今年毛蔥和大蒜種植面積大約1000畝左右。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毛蔥產量大大增加,預計到7月20日一畝地產量能接近2噸左右。生吃毛蔥好處非常多,我縣的市場需求就能把咱們種的毛蔥消耗掉。
  • 扶貧產業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基層幹部談看法
    看著喜獲豐收的羊肚菌賣不出去,石灰窯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珉笑不起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帶來了新的挑戰。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發揮好產業扶貧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如何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將損失降到最小?如何脫虛向實,持續鞏固好產業就業扶貧成果?
  • 央媒看南平|順昌:產業助貧促脫貧農戶持續增收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 順昌縣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 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 「產業+就業」——新疆機場集團的特色脫貧之路
    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于田縣木尕拉鎮,一年之中沙塵天氣超過260天,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曾被形容為脫貧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新疆機場集團迎難而上,探索出了一條「產業+就業」的特色脫貧之路。「我現在也是民航人了,今年年底就可以去于田機場工作了!能在這麼好的大企業裡上班,還在家門口,這是我們一家三口最驕傲、最幸福的事。」
  • 海拉鎮:培育特色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其實,彭興發家以前只是靠種植傳統農作物來維持生活,後來,在村支兩委的引導下,他家不僅種植甘蔗和地瓜,還少量種植有花生和紅薯,希望通過發展多種產業脫貧致富。在海元社區,像彭興發一樣通過發展產業讓自己富起來的還有很多,鉛廠組的養殖大戶冷小波就是其中之一。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近年來,七星關區撒拉溪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建立利益聯結,全力推動該鎮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黨建引領抱團發展一場雨剛過,撒拉溪鎮龍鳳村漫山的刺梨樹在風中搖曳,再過半個月,刺梨花就要開了。
  • 第一書記尼瑪澤仁: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金洞子村全村36戶103人,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發展林果業。該村平坦的土地極少,信息閉塞,村道狹窄,農產品很難變成商品,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2019年為了轉變老百姓觀念,改變單一的種植模式,第一書記尼瑪澤仁通過學習新技術,借力蒲江援建對口幫扶政策,大膽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種植中藥材重樓,增加村民收入。
  • 發展桑蠶產業 推進脫貧攻堅——四川德昌舉辦第四屆中國果桑產業...
    「一帶一路」市場開發的關係,把兩個市場有效統籌起來;四是把握好促進種桑養蠶採果一產發展與促進絲綢加工產業鏈構建、絲綢文化旅遊二三產業發展的關係,把富民與富縣結合起來;五是要把握好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的關係,打造桑蠶絲綢產業有效發展機制。
  • 助力發展特色產業 扶貧工作隊加快楊嶺鎮脫貧步伐
    盤活荒山,帶動群眾致富應城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楊嶺鎮團山村以來,從當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著眼,從提高群眾經濟收入入手,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和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小香菇助農脫貧增收
    近年來,隴西縣按照「穩發展、建體系、強服務、提品質、增效益」的發展思路,整合各類資金用於香菇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他在馬河鎮卜家渠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香菇種植基地承包的兩座大棚已產了三茬香菇,賣了3.4萬多元,香菇已成為他家增收致富的第一產業。
  • 發展「一村一品」 特色種植與「農家樂」助村民增收(圖)
    說這話的是共青城甘露鎮雙橋村嶺背熊家自然村村民張淑萍,她對記者說,省環保廳幫建他們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業以來,收入增加了許多,很多農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建設鄱陽湖生態文明示範村,發展生態經濟是前提,農民增收是關鍵。要因地制宜,重點增強當地農民的活血造血功能。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記者 李秋晨 攝  湖北日報網消息(記者 李秋晨)木製的牌坊下吊掛著7個大簸箕,上面用漆寫著「染坊灣生態農場」幾個大字,5月的生態農場陽光明媚,清澈的池水、長著嫩芽的綠化植物和精緻的木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這就是左相虎的生態農場,農場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九集鎮染坊灣一組,土地流轉面積600畝,烈日當頭仍能不時看到葡萄藤下辛勤勞作的農民僱工。
  • 玉洪瑤族鄉大力發展柑橘產業助脫貧
    玉洪瑤族鄉大力發展柑橘產業助脫貧 www.gxbszx.gov.cn  2020-12-03 08:51  閱讀:2974次  作者:李祥龍 韋 軒  編輯:楊煜智  來源:右江日報
  • 【脫貧攻堅在涼山】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讓彝區百姓摘掉「貧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溫維娜/攝    賈古爾哈的生活變化得益於村內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產業。26日,「網絡媒體走進大涼山」集中採訪團第二站來到四川省昭覺縣谷莫村,這裡有很多像賈古爾哈一樣的人。    谷莫村位於昭覺縣特布洛鄉以南,在這幅員面積8.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151戶601人,其中貧困戶30戶138人,貧困發生率22.96%,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
  • 湖北蘄春縣:小小艾草助增收
    「除了種植階段可以僱傭當地貧困群眾,帶動他們增收,我還獲準到李時珍紀念館做艾灸臨床體驗和培訓,為當地群眾傳授技術,拓寬他們的增收之路。」李亞群說。如今,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蘄春縣因一棵小小的艾草,興起了一個支柱產業,帶動了一大批農民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