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我們華夏民族探索宇宙奧秘的重要一步,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歷經千年只有我中華千年不斷萬年不朽,浩瀚星辰才是我們的徵途。嫦娥5號結束了23天的太空之旅。順利返回地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月球土壤到底是什麼樣的物質。美蘇以前研究他們學到了什麼東西。對中國太空人未來登陸月球有什麼啟示?這次中國又能夠發現什麼新的東西?
首先覆蓋月球表面的是大量的塵土,又名月球塵,這些塵土和我們地球上圓潤的沙礫不一樣,它是由無數彗星撞擊,月球表面造成主要構造為矽和各類金屬,因為彗星撞擊的時候,高達20公裡每秒的速度產生的高溫,矽和其他物質被融化成,類似於玻璃一樣的,極其堅硬和鋒利的碎片,因為月球上沒有地球的自然現象,比如說風和河流打磨他們,所以說一直保持著這種形狀,因為受太陽離子的影響,這些尖銳的沙子又會帶有靜電,使得他們會緊緊貼上登錄器和太空衣,這也是為什麼電視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看起來都髒兮兮的樣子。
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太空人們抱怨到,這些沙子會卡在太空衣關節的部分,使得他們無法密封,導致活動困難,甚至太空衣會在真空環境內慢慢洩露氧氣,同時沙子貼在頭盔上面,如果一不小心用手抹去,就會劃破金色的圖層,這些沙子甚至會劃破太空人三層凱芙拉縴維材質的靴子,是一個很大的潛在威脅,太空人帶著滿身的月球塵土回到登陸器,在這裡沙子會飄散在空氣裡面,依附在儀錶盤甚至太空人吸入體內,阿波羅17號的太空人斯密特曾經說過,一旦關閉艙門,打開加壓,整個登陸器就會瀰漫著一股燃燒後的火藥味,阿波羅11號太空人,阿德林則將他描述為,篝火炭灰被淋上水的味道。
究竟這個味道是怎麼形成的?各類科學家目前還各執一詞,有的說是因為太陽風帶走了沙塵中的電子,有的人說是宇宙射線,也有人說是因為塵土中的碳基分子,但是他們都同意,這個氣味是塵土和潮溼的氧氣,發生了反應以後,產生類似燃燒的釋放,這是說如果長5號能保持,月球樣本的真空環境,中國科學家有可能有機會,在實驗室裡看到原生態的月球土壤成分,但是這樣其實也有難度的,當初阿波羅的太空人也是這麼想的,為了保持樣本的低壓真空環境,在帶回地球的時候,可以將它們裝進一個特製的密封箱子,但是到達地面以後才發現,所有的箱子密封圈無一例外的被尖銳的沙子劃破了。
我們從地球觀測月亮,看到它是灰白色的,這個物質經過早期的探月發現,原來是一種地球表面非常罕見的結晶體,叫做鈣長石,這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也引發了很多人對月球起源的猜想,在地球上鈣長石在火山巖,冷卻了以後產生的,因為它的密度比較低就浮了上去,但是月球上面有這麼大的鈣長石,說明曾經在某個時期,月球表面一定被滾燙的火山巖覆蓋過,那這就更神奇了,月球內核非常小,也沒有地球這麼大的壓力,這個熱能是哪裡來的呢?
經過研究,由阿波羅15號帶回來的石頭,科學家比較傾向的結論是,曾經有一顆類似於火星的星球在,地球形成不久以後撞擊到了地球,一個很大的碎片從地球脫離,形成了今天的月亮,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上常見的矽鈦鋁鐵鈣,在月球上也有大量存在的原因,這個石頭也因此得名為起源石,通過對他的深度研究發現,月球形成後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了高峰,然後逐漸消亡,和以前美蘇降落月球選址不同,嫦娥5號這次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風暴洋附近,一個以前從未有任何探測器到達過的地點。
這裡有相對年輕的富含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的土壤,如果這次取回來的樣本,和猜想一致,那麼月球火山活動高峰期,肯定要比想像中要晚的多,而是在10~20億年前,當然,除此之外,我國這次還有機會研究,提取氦三的技術,這個氦三是無汙染核能的重要原料,地球上只有37,000噸,而月球上至少有100萬噸,這個東西如果能運回地球,經濟價值將無可限量,假如一架太空梭滿載25噸,那麼這就足夠給美國,全國提供一年的電力了,參考其他能源價格,這樣一噸的氦3的價格應該在30~33億美元之間,也就是說這樣的車跑一趟,就相當於NASA差不多半個世紀的預算了,此外月球的塵土也可以作為3D列印的原材料,為未來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基礎建材,總之這次拿回來的樣本相比50年前,我們研究的目的性要強很多,足夠我們做很多很有實際意義的研究了,好處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