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超市,各種糖果、零食對孩子極具殺傷力。
一日,6歲的女兒隨我去超市,再次見到掛在貨架上的棉花糖,兩隻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棉花糖,開口道:「媽媽,我可以選一包棉花糖嗎?」
正在貨架旁專心對比產品的我略加思索後應了一聲:「可以」。
女兒驚喜地再次問我:「媽媽,你說我可以買一包棉花糖?你答應了!你真的答應了對嗎?」
我扭頭看向女兒,她一隻手拿著貨架上的一包棉花糖,滿臉驚喜、兩眼放光,無比開心地望著我。
因為她牙質不好的緣故,對於甜食,尤其是糖果,從小對她要求很嚴。
長這麼大,這應該是我為她買的第一包棉花糖吧!
從超市回家的路上,女兒打開了棉花糖的包裝,開始品嘗第一顆棉花糖。
「有麵粉的味道,軟軟的,像綿羊一樣軟!」女兒邊吃邊描述起棉花糖的美味來。
我驚嘆孩子的想像力,居然能說出「像綿羊一樣軟」的句子來。
女兒接著說:「粉色是草莓味的,黃色是香蕉味的,綠色是獼猴桃味的,如果有紫色,我猜那一定就是葡萄味的!」
我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起來。連排比句都用上了!
孩子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比兒時的自己強好多倍!很為感到她高興。
幾年來堅持陪她讀書、講故事,真的沒白講!
1
語言知識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分享一個故事、表達一份心情,都是孩子成長學習的樂土。
但高質量的語言輸出,離不開大量長期的語言輸入。
讓孩子愛上讀書,先讓孩子體驗、發現書籍給他帶來的快樂。
和很多小朋友一樣,女兒各種各樣的玩具不斷更新,但有一樣玩具幾乎從不離開她的視線,那就是書籍。
一兩歲時,她開始接觸一些僅有幾張卡片裝訂而成的小兒書,兩三歲時開始讀繪本故事,再到後來是兒童文學讀物,書籍從未離開過她的視線。
如今剛剛學習完漢語拼音的她,想起來什麼字,就通過拼音去字典上翻,然後再按照上面的筆畫,一筆一筆地寫,居然也能玩得津津有味。
目前,一本小學生學習字典成了她最喜歡的玩具之一。一次我不小心在她的字典上畫了一筆,惹得她哭鬧半天,非說我把她的字典弄髒了。
直到我用橡皮擦把字典擦拭乾淨,向她賠禮道歉,才算罷休。
2
「媽媽,我可以再吃一顆嗎?」孩子問。
「吃幾顆了?」我沒有正面回答她。
「三顆。」孩子說。
我心想:「這麼快,一會兒吃三顆就進肚了。」
於是對她說:「你自己的食物自己做主吧。」
「那好吧,不吃了,一天三顆,早上一顆,中午一顆,早上一顆……我保證吃完漱口,刷牙。孩子信誓旦旦地說。」
「哇,你的計劃真周到,而且超級有定力!為你點讚!」我表情震驚地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糖果不能吃太多,不然齲齒細菌會來破壞牙齒的,我可不想變成糖糖國的獅子國王!」女兒驕傲地說。
她所說的獅子國王是一個動畫故事裡的角色,因為貪吃糖果,導致滿口蛀牙。我被她的話逗笑了,連連稱讚。
小小年紀面對如此誘人的棉花糖,如果還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一次性吃完。對孩子而言何嘗不是一種鍛鍊、一種成長呢!
3
任何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生來就是個優秀的人。
想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要先培養孩子擁有優秀人士所擁有的優秀品質和精神。
要知道,這種品質和精神如果能複製到孩子的身上,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但如果你單純地給孩子講各種大道理,孩子十有八九是聽不進去的。家長說得多了,孩子還會產生厭煩牴觸情緒。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通過生活和從生活中學習,要比任何方式的學習更深入和更容易理解。」
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尋常的小事,帶領孩子感知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正確方法,反而更容易激發孩子對生活、對知識的憧憬和熱愛。
生活,時時處處皆學問。
願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有一雙慧眼,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