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帝國主義列強」?聽聽拉美人如何說中美!

2020-12-13 中華網新聞

編者按:今年既是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大選年」,也是美國與拉美重塑關係的「元年」。4月秘魯首都利馬將舉行美洲國家峰會,預計美國總統川普將與大多數拉美國家元首首次「面對面」。而2月初,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已「打前站」到訪拉美5國,他在開啟拉美之行前發表演講,警告拉美國家不要過度依賴與中國的經貿聯繫,稱中國很可能成為該地區的「新帝國主義列強」。美國人發出的警告很快遭到拉美人的回擊,如秘魯外貿和旅遊部長就直言「中國是一個很好的貿易夥伴」。還有拉美國家的學者表示:拉美國家需要的是平等相待的朋友,而非咄咄逼人的「主人」。

「門羅主義」在復活嗎?

拉美國家各界對於美國近期的一系列舉動並不感冒,有媒體和學者更將美國的所作所為視作「復活的門羅主義」。 對蒂勒森的言論,古巴外交部強調,美國會發現拉美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被操縱,因為「美洲已經醒來」。

墨西哥《每日報》日前發表題為「蒂勒森在墨西哥:初級的殖民主義」的評論文章稱,美國指責別國「插手」拉美事務,將自己擺在「利於(美拉)雙邊關係多維發展」的位置上,殊不知,對某些拉美國家施以經濟制裁或軍事壓力的正是美國,幾個世紀以來,聯合寡頭政府打壓拉美社會的劊子手也是美國,而非別的國家。《每日報》還刊文說,美國在「9·11」事件後失去了對拉美的興趣,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對中東的戰爭上,在川普開啟保護主義、反對自由貿易和國際合作後,拉美國家對外交往與合作的意願更需通過加強與別國的聯繫來實現。美國向來認為北布拉沃河以南的土地都是其「後花園」,而罔顧拉美尋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交往多元化的需求。文章還說,蒂勒森就像一個「美國佔有欲」的代言人,美國「門羅主義」所謂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在今天看來更像是「拉美是美國人的拉美」。

在阿根廷—中國商會執行主席塔博阿達看來,這次美國國務卿來拉美的最主要話題就是希望拉美國家一同制裁委內瑞拉,但同時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在拉美快速發展的焦慮。塔博阿達說:「如果美國覺得中國在拉美的發展是危險的,那可能對某些國家來說,美國的發展也是危險的。這是一種沒什麼根據的政治說法。阿根廷幾乎和所有國家都有不錯的外交關係。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各類企業來阿,國企和私企都歡迎。中拉經濟總體上是互補的,絕不是競爭關係。基本上,拉美國家都是原材料的出口國。」

相關焦點

  • 中國在拉美沒任何軍事基地 列強帽子豈能亂扣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星期四竟指責中俄在拉丁美洲扮演了「新帝國主義列強」的角色。自己的國家被扣「新帝國主義列強」的帽子,恐怕所有中國人都會感到十分詫異。我們的問題是:中國在拉美既沒有一處軍事基地,也未向那些國家派駐一兵一卒。中國就是與拉美國家做生意,而且所有經貿合作都是拉美國家支持的,建立在中拉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新帝國主義列強」從何談起?
  • 美國人突然給中國打上了帝國主義的標籤,到底什麼是帝國主義?
    2020年7月15日,在記者招待會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居然說:中國通過擴張主義、帝國主義和專制行為將自由和民主置於危險之中。說中國是帝國主義,那麼首先就要理解一下帝國主義的概念。不理解概念,那就沒法討論。這些個大詞,就是看著唬人、想著燒腦,但本質上沒啥複雜的。
  • 【舊民主|多】你們覺得帝國主義厲害嗎?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同中國發生經濟關係,不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而是為了控制中國的經濟。列強控制中國經濟的方式有( )A.在中國設立出版機構宣傳西學B.控制中國的關稅和鹽稅C.在中國設立銀行D.控制中國的交通運輸業選好了嗎?
  • 從帝國主義到新帝國主義:本質內涵與問題意識辨析——兼評國際左翼的帝國主義理論
    綜上來看,當代的新帝國主義研究方法(借用阿格列塔的話)具有濃厚的經濟還原論色彩,在此分析框架中,包括軍事徵服在內的超經濟強制的地位是模糊不清的。應該說,這一研究思路來源於第二國際的古典帝國主義理論,因為後者把帝國主義的根源完全歸結為資本積累特性。然而,古典帝國主義理論與當代的新帝國主義理論是具有完全不同的前提的。
  • 蓬佩奧叫囂中國是「帝國主義」
    然而,7月15日,在記者會上,美國首席外交官、國務卿蓬佩奧污衊中國、污衊中共,叫囂中國是「帝國主義」,被中國網友調侃「拿錯了劇本」。美國國務院舉辦記者會 視頻截圖據美國國務院15日消息,蓬佩奧將於7月20日至22日訪問英國與丹麥。
  • 濟南事件與中美關係的轉折
    可以說,此時南北中國政權正是在日本威脅加劇的背景下重新認識到「中美特殊關係」的重要性。而這一重新認識也為美國政府所歡迎,並受到美方的具體鼓勵,在某種程度上,三四十年代逐漸明顯的美國對「中美特殊關係」的政策性傾斜和承諾,於1928年時已開始成形。美國的這個政策轉折正是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行動的直接反應。
  • 對「新帝國主義「論的批判
    凱帕喀亞在分析中指出,阿塔土克並沒有解放土耳其,而是與帝國主義列強合作並將國家出賣給了他們。與將凱末爾主義描述為革命民族主義運動的斯特凡·恩格爾相反,凱帕喀亞將凱末爾主義界定為法西斯主義。凱末爾在土耳其建立了一個法西斯政權,其基礎是對庫德人和亞美尼亞人的壓迫[9]。
  • 學術爭鳴||列寧帝國主義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面對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的這些重大變化,第二國際一時無以應對,內部矛盾分歧隨之而來: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一方認為,馬克思所揭示的那種資本主義危機的趨勢實質上已經消失;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方則認為,面對資本主義不平衡發展的矛盾危機,帝國主義列強一定會如資本主義壟斷組織間的相互妥協那樣,通過產生如國際卡特爾那樣的國際大聯盟即「超帝國主義」來有效化解矛盾危機。
  • 左玉河丨「魔鬼」還是「天使」:帝國主義侵華「有功」論辨析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帝國主義侵華並逐步將中國變為半殖民地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革命鬥爭史。新世紀以來,有人不斷重彈帝國主義侵華「有功」論,否定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然性、正當性與進步性。這種錯誤論調,是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表現。
  • 解析《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及其當代價值
    由科技革命引起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導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爭奪以戰爭形式在世界範圍內發生著。對此,列寧指出:「帝國主義,作為美洲和歐洲然後是亞洲的資本主義最高階段,截止1898年至1914年這一時期已完全形成。」主要標誌是:「美西戰爭(1898年),英布戰爭(1899—1902),日俄戰爭(1904—1905)以及歐洲1900年的經濟危機,這就是世界歷史新時代的主要裡程碑。」
  • 文揚:日本達沃斯說三道四,我方如何反攻
    既然中日友好局面不再,中日之間的歷史恩仇也就沒有什麼不能說、不便說的了。在中國政府組織駐外大使展開一場全球圍攻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又借達沃斯論壇的機會突然發難,將當下的日中關係比作一戰前的英德。無論事後如何解釋,這一含義不祥的類比已然引起了全球輿論界的議論紛紛,日本方面的目的已然達到。從輿論戰的角度看,這一回合,日本反攻得手。
  • 陳力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帝國主義」
    然後在其寫於1898年底的《罪惡的1898年》中我們才能看到打引號的「帝國主義」一詞出現:二個の事實とは何ぞや,極東問題の解釋は其一也,北米合眾國『帝國主義』は其二也(這兩個事實是什麼,遠東問題的解釋為其一,北美合眾國「帝國主義」為其二。) 前者是針對列強侵噬中國而言:當年3月德國租借膠州灣、俄國租借旅順、大連並獲得南滿鐵道敷設權。繼而又有英國租借九龍和威海衛;後者則指美國欲佔菲律賓一事。
  • 慈禧敢對西方列強宣戰,真是因為愚蠢?事實真相遠沒那麼簡單
    如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說:「除非用恐懼喚起他們的正義感,(中國人)是什麼也不會同意的,因為他們屬於最膽小的民族之一——他們像其他異教徒一樣,既殘酷又自負。因此,如果我們希望他們聽話的話,就必須以武力作為後盾。
  • 當代帝國主義發生質變了嗎
    一、如何認識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依賴關係帕特奈克以北方國家和南方國家間地理差異為基礎,分析了中心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穩定產品供給價格和貨幣價值,通過收入緊縮和擴大產業後備軍等手段,對非帝國主義國家施加的一種新帝國主義式強制關係。哈維認為,帕特奈克犯了地理決定論的錯誤,強調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並沒有很強的依賴性。
  • 918事變 I 蔣張不知日才使日本複合帝國主義伐謀得逞
    就不是簡單的罵幾句「不抵抗」政策能說清楚的了。事實上,確實是「不抵抗」斷送了東北,但這個「不抵抗」卻不是蔣介石、張學良的那個「不抵抗」命令,而是更為觸目驚心的另一種「不抵抗」。正是列強之間的制衡,導致日本無法充分利用晚清和北洋政府的無能,鯨吞東北。但是,日本沒有在軍事上長驅直入,絕不等於無所作為。恰是這種制衡,讓日本開始了一條驚人的升級道路。日本以東北大豆產業為切口,大量購買大豆和相關初級製成品,深加工後先是自用,再逐步開發出更大的海外市場。
  • 拉美人的「支付寶」Astropay來了,千億美元市場還會遠嗎?
    對於中國跨境電商而言,如果沒辦法提供本土化的收款通道,同時支持線下付款,絕大部分拉美人的生意是做不成的。 幸運的是,拉美人心中的「支付寶」Astropay已經來到中國,落戶深圳,相比其它國際支付渠道,Astropay專於新興市場,為拉美地區量身定製多元支付通道將一一化解這些支付壁壘,並將解決跨境電商從拉美收款遇到的眾多困難,如需要設置本地公司,面臨的高稅費,以及轉帳支付費用高,速度慢等。
  • 文明與帝國——利用通識學對中美關係進行實質分析與未來預測
    與其他的殖民者不同,美國一是入華較晚、二是新型資本主義帝國無需狹義上的殖民地,所以1921年華盛頓會議和列強籤訂《九國公約》,確認中國的主權獨立,維持中國完整性,以便達到其「利益均沾」的目的。在這一階段,中國只是遠離美國的一個大型經濟殖民地,本質還是帝國與被殖民地的關係。
  • 近代傳教士與西方列強(之二)
    西方列強從侵入中國始,就把傳教士作為其侵略、掠奪的工具。傳教士受差會派遣,要將自己在中國內地的所見所聞匯報回國去,這就使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帝國主義的情報員。美國傳教士斯貝傑在他的《十字架徵服中國》一書中承認,傳教士&quot受命把其所在地的一切情況向領事匯報。
  • 汪暉|帝國主義時代的帝國與革命
    下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汪暉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403教室為學員講授「帝國主義時代的帝國與革命——作為思想對象的20世紀中國」。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許孟洋擔任課程助教。20世紀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世紀,一個至今陷落在各不相讓的敘述之中而難以構成思想對象的時代,如何才能將20世紀中國建構為思想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