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誰砸了「章丘鐵鍋」的牌子?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社評】誰砸了「章丘鐵鍋」的牌子?

  爆紅品牌身上真正應該被學習、被發揚光大的,是企業對品質的追求,對工藝和過程的把控,對匠人匠心的傳承,對誠實信用的堅守,還有求新求變求突破的意識和能力。

  據央視7月8日、《工人日報》7月9日報導,曾紅極一時、日銷上萬的「章丘鐵鍋」如今開始賣不動了,記者調查發現:在它的出生地山東章丘,不少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打著鐵鍋,價格200元到400元不等;打鍋工匠袁師傅表示,因為他們的鍋是鐵錘鍛打的,所以村民們都去他那兒買錘子,不會打鍋的也來了;一些打著手工旗號的鐵鍋實際上是機器壓制的。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溫冶煉,36000次錘打……」今年2月央視紀錄片講述了章丘鐵匠師傅傳代打鍋的故事,「章丘鐵鍋」一夜間成為「網紅」。

  人紅是非多,鍋紅也難免遭人惦記。「章丘鐵鍋」火了,各種打著「章丘鐵鍋」招牌的鍋紛紛湧進市場,鐵鍋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難辨真偽,「章丘鐵鍋」名氣大跌。畢竟,並不是所有章丘人造的鐵鍋都能叫「章丘鐵鍋」,更不意味著附近十裡八村甚至整個山東造出來的鐵鍋都是好鍋。好端端的地方特色品牌被毀了,這事必須好好反思。

  這當中有產權保護不力的因素,如當地所說,在沒有獲得「地理標誌」認證之前,跨地區的監管和保護確實存在一定困難。但更多的還是和盲目跟風、投機取巧、濫竽充數的市場氛圍和社會風氣有關,即一些人總想賺快錢,總試圖以最少成本、最快速度博取最大利潤。

  說白了,一些人從爆紅商品中只看到了商機和金錢,而沒有領悟到也不想領悟其內涵和精髓,所以只能學到皮毛甚至連皮毛都沒學到。不僅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還把市場秩序、正當競爭搞亂了。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經歷了多次「狼來了」之後,很可能徹底放棄對「章丘鐵鍋」的執著,好鍋壞鍋統統拒絕。到頭來,「雜牌軍」把「正規軍」拉下水,這筆帳怎麼算呢?

  讓我們焦慮的是,遭遇困境的章丘鐵鍋並不是個案。剪刀行業曾經的「中華老字號」王麻子,就曾因假貨泛濫一度陷入申請破產的境地。打造一個優質品牌並非易事,毀掉它可能挺容易——「章丘鐵鍋」從圈粉無數到乏人問津才不過幾個月時間。

  一個品牌的爆紅會是偶然嗎?德國的廚具、英國的定製西裝為什麼能成為市場上的名牌?爆紅品牌身上真正應該被學習、被發揚光大的,是其內在的獨特價值,是企業對品質的追求,對工藝和過程的把控,對匠人匠心的傳承,對誠實信用的堅守,還有求新求變求突破的意識和能力。說到底,這些才是一個品牌、一家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和精髓,並且,這絕不是一夜之間就能企及的高度,往往是歷經幾代人、多少年的努力和奮鬥。把精髓學到了,早晚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競爭力,反之,只在「皮毛」上用力、只想速成和山寨,再努力也會無功而返甚至摔得很慘。

  「章丘鐵鍋」的遭遇提醒我們,對知名品牌、明星產品、良心企業,要有更多敬畏和尊重,也要有更給力的法律和制度保護。這不是一口鍋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品牌的問題,而是關乎千千萬萬中國品牌、中國製造的未來。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也是法治經濟。盜版泛濫,搞得正版沒法活,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局面,也是不該發生、不能放任的局面。對黑作坊、小作坊、盜版者的堅決清理和淨化,對粗製濫造、假冒偽劣的嚴厲打擊和懲罰,是市場經濟的必修課和必答題。在保證品牌質量的同時,學會保護自己的商譽、權益,也是知名品牌應該提前做好的功課。

(責編:董曉偉、王倩)

相關焦點

  • 是什麼砸了章丘鐵鍋的牌子
    &nbsp&nbsp&nbsp&nbsp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以後,章丘鐵鍋一夜之間躥紅,甚至出現一「鍋」難求的局面。僅僅過去了4個月,紅極一時的網紅章丘鐵鍋突然「遇冷」,不僅產品出現了滯銷,甚至很多跟風的家庭小作坊也紛紛關門。
  • 號稱純手工月銷5000筆 是誰在砸「章丘鐵鍋」?
    是誰在砸「章丘鐵鍋」?春節期間,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成名,紅極一時,最火時線上一天就能賣出上萬口鍋。然而這個熱搜爆款,卻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難買到難賣,「網紅」鐵鍋經歷了什麼?在它的出身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
  • 短短4個月,章丘鐵鍋「難買」變「難賣」
    2月央視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3》(以下簡稱《舌尖3》),讓山東的章丘鐵鍋火了。《舌尖3》播出後僅4天,章丘鐵鍋在天貓上的銷量已同比增長近6000倍。然而,《工人日報》記者近日在市場上走訪發現,真正的純手工鐵鍋少之又少,大多是機器鍛造的高仿鐵鍋,一些商家甚至公然把機器壓制的鐵鍋當做手工鐵鍋出售。章丘鐵鍋隨之由「難買」變為「難賣」。  《舌尖3》捧紅了章丘鐵鍋,一時間「一鍋難求」,章丘的制鍋點也從之前的2家增至最多時170多家。
  • 「章丘鐵鍋」現象背後的品牌培育和保護之路!
    短短不到半年,章丘鐵鍋走出了從紅極一時到鮮有問津的過山車行情。網上一片「送一首涼涼」「產品滯銷」的唱衰之聲,使章丘鐵鍋再次成為熱詞。「網紅」鐵鍋突然失寵 誰砸了傳統的招牌?然後,網紅鍋也沒能衝破「紅不過一年」的魔咒。
  • 從日銷上萬到無人問津 是誰在砸「章丘鐵鍋」?
    然而這個熱搜爆款,如今卻似乎開始賣不動了……從紅極一時到無人問津,「網紅」鐵鍋到底經歷了什麼?它的出生地山東章丘,現在又是怎樣的景象?不少村民自家打鍋 包裝都標"章丘鐵鍋"在山東濟南的章丘區路邊有許多手打鐵鍋的招牌,在章丘相公鎮的一個村子裡,有不少村民在自家院子裡打著鐵鍋。
  • 記者暗訪:誰砸壞了「章丘鐵鍋」?
    商家還提醒消費者,購買正宗章丘鐵鍋一定要選擇能參觀現場的,通過看製作工藝辨真假。記者在該網店看到一張鐵匠師傅舉著鐵鍋的照片,鐵鍋底部並非「如明鏡」,而是像蛤蟆皮。在評論區,不少網友曬出的圖片顯示,鐵鍋外包裝箱上有「清照故裡,鐵匠之鄉,《舌尖上的中國》章丘鐵鍋篇拍攝的就是我們」字樣,並配有當年拍攝時的圖片。
  • 章丘鐵鍋火了!全國人民請注意:鐵鍋傳承人拒接海量訂單,表示"章丘...
    什麼大蔥煎餅小蘋果的都趕不上章丘大鐵鍋!時間倒退至2017年10月,《舌尖3》攝製組通過多方走訪,最終確定拍攝以王立芳為代表的章丘鐵匠鍛打的手工鐵鍋,直到2月19日晚播出,章丘鐵鍋一夜爆紅。據劉紫木的不完全統計,除《舌尖3》播出當晚賣出的近3000口鍋外,截至目前,已有數十萬口鍋的訂單砸向他們,其中,有一半訂單來自海外。令人意外的是,劉紫木他們一單都沒接。「手工的鍋,都是一錘一錘砸出來的,我都沒見過1萬口手工鐵鍋長什麼樣,不能因為賺錢,就以次充好。
  • 「章丘鐵鍋」能否讓章丘背書?
    據報導,近日,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而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的「神器」,某電商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現在甚至出現了貼牌或假冒的「章丘鐵鍋」。  當某個產品或者某類產品帶有了地理性標誌,該產品則將被賦予極大的商業性價值,不僅意味著品質,更蘊含著文化因素。
  • 章丘鐵鍋現狀調查記
    但近日,多家媒體曝光,章丘鐵鍋從「一鍋難求」到突然「遇冷」,產品紛紛出現了滯銷,很多跟風的家庭小作坊也相繼關門。對此,筆者來到山東章丘實地探訪章丘鐵鍋的現狀。「章丘的鐵鍋」不等於「章丘鐵鍋」章丘區計程車司機侯師傅說:「平時俺家做飯一直用鐵鍋,但是並不知道俺們章丘的鐵鍋有什麼特殊之處。家裡買的時候很便宜,現在居然炒得那麼貴。據說正宗章丘鐵鍋已經排滿訂單了,所謂的遇冷應該是指非正宗的章丘鐵鍋。」
  • 4個月毀掉一個知名品牌,章丘鐵鍋「涼」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後,捧紅了一個「章丘鐵鍋」。這種純手工製作的鐵鍋,製作非常麻煩: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溫冶煉,36000次錘打……整個鐵鍋用一塊鐵皮一氣呵成,一個人每天頂多能完成一口鐵鍋。節目播出後,章丘鐵鍋成了「網紅」,刷爆了朋友圈。很多網友衝著這名頭,也要去購買一口正宗的章丘鐵鍋。
  • 章丘鐵鍋究竟好在哪
    大家好,我是Oomphy廚房,,隨著《舌尖上的中國3》的播出,一口名為章丘鐵鍋的炒鍋爆火,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口鐵鍋究竟有沒有那麼神奇,它的不粘鍋原理又是什麼。章丘鐵鍋號稱古法傳承,是被砸了三萬六千錘製作出來的,那麼,一口鍋砸這麼多錘到底有什麼用處呢?一口鐵鍋被砸了這麼多錘,光滑如鏡,首先密度就高於普通鐵鍋,不易被損壞,使用壽命就長久。
  • 章丘鐵鍋爆紅後的喜與憂:洛陽紙貴 章丘無鍋
    記者3月1日實地探訪章丘鐵鍋製作廠,未入廠區先聞「叮叮鐺鐺」捶打的「廠音」。生產車間內,40餘位鐵匠師傅頭頂一盞白熾燈,手套、口罩、耳塞全副武裝,用鐵錘專注、熟練地敲打鍋身。火遍中國的章丘鐵鍋從這裡開啟「成名之路」。3月1日,走進章丘鐵鍋製作廠,未入廠區先聞「叮叮鐺鐺」捶打的「廠音」。
  • 章丘鐵鍋為什麼能物理不粘?章丘鐵鍋是怎麼煉成的?
    正宗章丘鐵鍋是用熟鐵板材(材質是Q235或Q235B),經過加熱鍛打出鍋型,工匠師傅再用小錘經過多次冷鍛,將鍋型鍛打的更加完美,更加有利於炒菜,最終鍛就出一口完美的手工章丘鐵鍋。為尋找正宗的章丘鐵鍋,筆者走訪了章丘鐵鍋多家生產企業,了解了正宗章丘鐵鍋的整個生產工藝,下圖為山東華民鋼球股份有限公司電爐加熱,電爐加熱不僅是響應國家保護環境的號召,也能為防止鐵鍋原材料遭受二次汙染,保證熱鍛出來的章丘鐵鍋更加純淨,畢竟是要用於炒菜的「傢伙」,有毒有害物質肯定是越少越好。
  • 章丘鐵鍋「走紅」,匠心品質受捧
    □記者 田可新 報導  2月24日,在同盛永手工鐵鍋的製造工廠裡,一位工人正在進行「開鍋」的工序。章丘鐵鍋,火了  這個春節,章丘鐵鍋紅遍大江南北。伴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央視的首播,這口秉持傳統工藝,「歷經12道工序,18遍火候,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的鐵鍋,立刻成為了「網購爆款」,一夜之間,洛陽紙貴,天貓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
  • 網紅「章丘鐵鍋」講了什麼故事
    在《舌尖上的中國3》上的6分鐘亮相,讓「章丘鐵鍋」一夜爆紅。相關報導說,「章丘鐵鍋」不僅成了網民熱搜的「神器」,其在天貓店的銷量更是「同比增長了6000倍」,而且還受到不少來自國外的訂單。
  • 83秒丨章丘鐵鍋遭遇「李鬼」 廠家打擦邊球:商標是漳丘鐵鍋
    部分標註為章丘手工鐵鍋的商品售價竟然只有100多塊錢,有的甚至不足百元。同時,記者發現,網絡上部分標註為章丘鐵鍋的商品,發貨地並不是山東章丘。排名靠前的幾家店鋪標明的發貨地都是臨沂。記者聯繫上了其中一家名叫「沂蒙鐵匠」的店鋪負責人:「我那個章丘鐵鍋只是一個引流詞,我們有自己的品牌是沂蒙鐵匠,咱這個肯定是機械,現在純手工的得多少錢。」
  • 章丘鐵鍋詳細介紹
    03章丘鐵鍋特點:章丘鐵鍋具有升溫更高、傳熱更快、導熱更勻,無塗層,物理不粘的特點。04章丘鐵鍋不粘原理:除去鐵鍋升溫更高、傳熱更快、導熱更勻的特點,章丘鐵鍋用前需要開鍋,在反覆用豬油擦鍋之後,整個鍋體均勻發黑
  • 章丘鐵鍋這半年
    盛夏,章丘鐵鍋的打鐵師傅一天要打7萬錘。正在打鐵的師傅。編前一部現象級的紀錄片,讓章丘鐵鍋脫離了原本的發展小徑,奪路狂奔,旋即在脫軌的邊緣岌岌可危,但顯然,這個「鍋」不該紀錄片來背。半年過去了,劉紫木到廣州參加首屆非遺品牌大會,章丘鐵鍋的熱度淡去,他不再是媒體追逐的對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他笑著說,王玉海師傅的鍋還欠著1000多口,希望顧客不要著急。劉紫木接觸章丘鐵鍋實屬偶然。2012年,有人提著一口黑乎乎的鐵鍋走進他的辦公室,嚇了他一跳。聊了之後,他得知了一個關於章丘鐵鍋的略顯傷感的故事。
  • 中國製造之章丘鐵鍋,你家的鍋需要換了!
    面試熱點:章丘鐵鍋章丘鐵鍋從一夜爆紅到逐漸遇冷,前後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這盛衰興廢劇烈變化的故事給我們最大的其實就是話題和故事可以為商品熱銷提供平臺和契機,但內在品質才是基業長青的根本保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章丘鐵鍋能夠憑藉一部紀錄片成為「網紅商品」,正源於其「十二道工序,一千多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所造就的過硬品質,以及內在蘊含的且下架了網上的鐵鍋產品,目的是讓「章丘鐵鍋」保持理性的傳統製作模式,不能因為需求量大增而出現粗製濫造、自砸招牌的情況。
  • 電商扶貧大有可為|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直播帶貨讓章丘鐵鍋...
    但受制於多方面因素,章丘鐵鍋很難走進千家萬戶。從14歲開始跟父親學習打鐵技術至今,章丘鐵鍋非遺傳承人牛祺聖從業也有60年,儘管今年已經74歲,牛祺聖至今仍住在章丘相公莊鎮河莊村的農村院落裡。不為別的,院子裡有一隻陪伴他幾十年的煉鐵爐子,爐火常年不熄,牛祺聖幾乎每天還是拎起錘子,堅持用古法手工鍛造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