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教育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現有一部分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歸納概括能力比較薄弱,其最典型的表現為概括段意或者複述文章內容時孩子總是沒有思路。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小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歸納概括能力,給大家分享以下五種方法,希望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講故事
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也比較易於操作,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加強口頭表達。身邊發生的讓孩子去用自己的話語描述,以身邊的現實案例為切入點,讓孩子看得見摸得著,進行訓練孩子的一個語言組成能力讓孩子不覺得空。另外一個方面,可以通過孩子閱讀後,用口頭語言與父母分享的形式進行故事的描述。
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但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去監督孩子,進行日積月累的訓練,把對孩子有意識的提升訓練用無形的方式去給到孩子。
二、加強書面的訓練
孩子歸納概括能力最終的表現形式常見的都是日常的考試的運用。那麼在日常中,考察孩子歸納概括能力比較多的題型就是縮句和擴句。讓孩子大量的接觸這類題型,找到相對應的規律,從而提升歸納概括能力掌握相應的技巧和方法。
這種方法弊端之處就在於增大孩子的一個作業量,可能孩子接受起來相對比較牴觸,但對於實戰考試技巧的提升效果往往比較大。
三、通過父母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掌握歸納概括的方法技巧
對於這種方法,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引導能力,在給孩子講解歸納概括方法技巧時採用故事的形式,進行高濃度的演示講解,把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誰在哪裡幹了什麼?用主謂賓的方式把一個故事情節或者敘事的過程用精簡的口頭故事表達出來,從而找到共同的地方加以比較。經過多次的訓練之後把共同的規律引導著孩子理解掌握,並督促孩子反過來講故事那孩子加以練習和運用。
四、結合寫作方式,先捋題幹,再作文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把閱讀理解和寫作結合起來。平時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求孩子先打草稿,把自己要寫的主要內容提綱先羅列出來,然後在一一的進行有一定邏輯順序的組織串聯。長此以往的訓練,孩子就會發現提前羅列出來的提綱,其實也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但凡有了這樣的習慣和意識,當孩子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也就學會標記關鍵詞和重點詞句。對應的再進行課後課後考察歸納概括能力這一塊能力時孩子應對起來就不是那麼吃力。
五、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說千道萬,歸納概括能力是一個孩子語言組織能力的綜合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要培養孩子語言組織綜合能力,其實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鼓勵孩子進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哪怕孩子說的沒有道理。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是處於思考思索的過程,可能一開始表述一個東西會語無倫次結結巴巴的,但慢慢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努力去優化調整,讓自己表達出來的內容更加精簡有邏輯。
以上五種簡單的辦法,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可以作為孩子的語文老師。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進行語言的組織和表達,其實也就是在對孩子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後期的分析能力進行一個綜合式的訓練。
【以上內容為個人原創觀點,望各位讀者多多留言指教,交流不同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