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校長: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

2020-12-25 中國教育服務網

校長這樣做,是不是違反教育法呢?

一位家長說:我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結果校長讓我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校長這樣做,是不是違反教育法呢?

網友們對此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講故事、說段子:

2016年,劉國梁作為主教練帶隊參加裡約奧運會,有中國臺灣網友觀看桌球比賽,雖然他們關注比賽,卻不關注人物,有網友看到劉國梁坐在球桌後面就發帖問:中國隊後面那個胖子是官員嗎?看樣子整場就他不懂球。

老師之間的教學水平的確會有高低之別,但至少比絕大多數家長懂教育,至少他們有教師資格證,除非你有這個新聞中家長的能力:

《陪娃寫作業,媽媽考下教師資格證!》

如果每個家長都來指導老師怎麼教育孩子…那麼真的可以像校長說的了,把孩子帶回家教育吧。

你既然不相信學校老師的能力把孩子送到學校做什麼?

就像你不信任醫生還去醫院看病做什麼?直接百度查一查不就能自己給自己治病了嗎?

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請你來告訴我

《困在廁所裡的老師》:

一日正在講課,一名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覺得影響課堂秩序,不準。結果孩子尿於褲中。

家長狀告教育局:該老師違反人權,剝奪學生上廁所的權利,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批准。誰知該生在廁所滑倒受傷。

家長狀告教育局:課堂期間該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課室,導致學生受到傷害,教師未盡到監護義務,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害怕他在廁所滑倒,前往陪護,誰知老師離開課堂期間,大量學生在教室打鬧,多人受傷。

家長聯名狀告教育局:該教師上課期間擅離工作崗位,致使多名學生打鬧受傷,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於是該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廁所。

家長狀告教育部門:該教師上課期間不傳授學業,工作態度有嚴重問題,玩忽職守,不務正業,應嚴懲。(阿阿阿傑)

二、富有幽默感的「支持」:

校長請您把自己孩子帶回去教育,做得很對啊!做得很好!有理有據,有禮有節!千萬不要認為校長說賭氣的話,一校之長這點心胸?校長不會隨便開這口的,還不是家長您水平太高了。

作為一個家長,質疑自己孩子教師的教學方法,說明您受教育程度不低,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有所涉獵。不然,沒有點底氣,誰敢質疑孩子老師啊?雖不知您鑽研過多少相關方面的理論書籍,但應該了解得比較詳細到位,現在只差一個實踐機會。

既然質疑自己孩子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您發現並認為該任課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至少不適合適用於自己孩子,有調整改善的空間。作為家長,對自己孩子各方面情況又非常了解,確實可以試一試。這完全符合歐美逐漸流行的個性化教育,有條件的家庭都喜歡這種方式。估計您各個方麵條件都不錯,不光校長,還有我們不少吃瓜群眾都支持您把孩子帶回去自己管、自己教。

別的家長想這樣,校長還不見得同意呢?他們懂教育方法呢?他們有那條件給孩子提供個性化教育嗎?您孩子啊,超有福氣了。這個社會啊,咋回事,連個念書都拼爹拼媽,有能力父母孩子都自己教!不能多想了,再想,太令人羨慕嫉妒恨了。(Scarett)

三、一本正經給你分析《教育法》:

作為師範學院的老師,教學方法和教育法正好是我擅長的研究領域,跟您分享一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第一、校長違反教育法嗎?

目前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我都比較熟悉。例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我都進行過專門研究,也給學生講過課。可以肯定地說,校長並沒有違反教育法。

涉及到與這件事相關的條款,只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初中),法律規定對於違紀學生,只能批評教育,不得開除。而在高中階段沒有禁止開除條款,學校開除學生也是合法的。

目前,因為國家法律禁止體罰學生,學校對學生違紀處理沒有國家政策支持,類似以往的罰站、跑圈也頻繁出現問題,所以現在學校對學生處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回家反省寫檢查。一般不超過兩周。這種做法是經過各地教育局認可的,並不違法。

因為校長只是讓你帶孩子回家自己教育,並沒有開除,所以談不上違法。希望你在兩周之內儘快跟學校溝通好,讓孩子早點回到學校。

即便你沒有主動跟學校交流,學校也不敢讓孩子在家逗留太長時間,孩子早晚還會回到學校的。不管初中還是高中,都不會因為這點小事開除學生,市縣教育局有教育督導組,如果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可以向教育督導組反映情況。

第二、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不要動怒,不要動輒舉報學校。因為最近幾年,一些家長素質不高,對學校和老師胡攪蠻纏已經引起國家重視,有些事情不是鬧一鬧就能解決的。除非萬不得已(學校讓孩子在家逗留一個月以上),不要向教育局舉報。從那個校長的做派來看,比較強勢,如果與學校關係搞僵,恐怕只能讓你家孩子轉學。

其次,要了解校長為什麼要你把孩子領回家。學生犯了錯,領回家是反省。而你家孩子沒有犯錯,只是你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回家的是孩子,應該反省的是你。

既然你談到教育法,那我們就談談教育法律對教師教學改革的支持。《教師法》第七條明確規定:教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利。

目前國家正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鼓勵教師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什麼你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校長會支持老師?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經過學校領導集體決定嘗試探索的項目。老師的教學方法改革是得到學校大力支持的。

當然,作為深耕教育近3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也不贊同校長做法。或者是校長脾氣急了一些,工作方式簡單一些;或者是你作為家長固執一些,人家怎麼跟你解釋,你也無法接受,人家才讓你帶孩子回家反省。

教學方法改革是國家倡導和鼓勵的事業,對於家長來說是個陌生的東西,教學方法的效果經過實踐證明,絕大多數是好的,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不足效果不好,希望大家多給一點理解和寬容。

如果你作為家長,本身就是教學法專家,或者自以為比老師和校長更明白,無論怎麼解釋也不接受新教學方法,那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一是把孩子領回家自己教,二是轉學。那個學校的新教學方法嘗試不會因為你的反對而終止。

最後忠告:不要動輒拿教育法說事兒。(陶遠明)

四、溝通比質疑老師、追責校長更好:

我是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了解學校,了解家庭。家長和學校有了一點小事或者摩擦,動不動就要追究責任。其實,家和校的距離,只是缺乏一個理解和溝通。

家長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基於這點來說,這個家長的職業不是老師。讓我從老師這個職業的角度告訴家長:

——學校安排任課老師,在所帶年級、科目、以及老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優勢,都會納入考慮,合理安排。比如,學校不會讓一個多年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去教小學高年級的數學。這是合理利用教學經驗的資源,從而保證對孩子的教育質量,也有利於教師對業務的深研。

——一百個家長有一百個教法,老師的教法只有一個,只能根據教學大綱實施教學。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都是有序進行。唯一能變通的只是課堂的氣氛,性格幽默開朗的老師,課堂活躍,面目嚴肅的老師,課堂氣氛沉寂。

——老師對一直任教的科目,因為熟爛於心,有著依賴的心理,而對於其他學科,充滿敬畏。我從教以來一直教語文,對於教其他科目同事,一直不敢質疑教學方法。同事之間都有一個相同的感覺:別人教的科目,讓自己來教,沒有誰敢保證能比他人教得好。

家長之所以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比如,孩子的學習進度跟不上,對知識掌握的能力表現很差;或者孩子感覺老師的教學內容講解有點淺,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或者是對老師講解的內容聽不懂……如此等等。

女兒念初一上學期曾出現過對語文老師的不適。同年級組的八個班級,課程進度等方面不相上下,只是這個老師懶於板書,一節課下來,黑板上找不到幾個字,女兒找不到了學習內容的重點。我找老師溝通,原來是老師在培養孩子課堂上認真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面對孩子出現的狀況,家長主動和老師溝通,查找孩子學習出現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的方案,比質疑老師,或者追責校長,不是更好嗎?

五、支持家長對老師教學提出質疑:

家長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說明家長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情況,希望老師認真負責,對孩子嚴加管教,能夠講自己的心聲告訴給學校,這樣的家長值得稱讚。校長叫家長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這種做法很不妥。

關於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多種多樣,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這叫因材施教,家長要正確看待這種教育教學方法,不要用自己陳舊的觀念來衡量現在的老師,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這種行為值得推崇,現在就需要有更多的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出意見或建議,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讓老師的教育教學,接受學生家長的監督,以便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促進教育健康發展。

作為校長,當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時,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了解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多與老師交流溝通,找出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並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幫助教師快速成長。

校長讓家長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明顯對老師有護短之嫌,把家長推到了教育的對立面,也違背了教育法的相關規定,校長的這一說法,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家長可以將這一情況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映。

學校老師主要工作是教書育人,當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時,學校應當加強老師的教材教法能力培訓,提高老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水平,讓老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邁上新臺階,而不是把學校的教育責任推卸給學生家長。(Lance課堂)

你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

年輕女體育老師申請當班主任?媒體:沒啥問題

因為被一位學生罵,老師賭氣整個班的學生都不管了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中所選圖文來源網際網路,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魏耀煌:寄言世上諸家長,教育孩子第一人——配合學校,支持老師
    悟空問答提了一個問題:我質疑孩子老師的教學方法,結果校長叫我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校長違反教育法嗎?這個「我」當然是孩子的家長。因此,本文想就「教學方法」等問題與「我」這位家長交流交流意見。2、與其「我」質疑孩子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如檢討「我」本人教育孩子的態度。家長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引導孩子認真讀書的第一責任人,要檢討自己是不是一位「靠譜」的家長?靠譜的家長會幫助孩子查找學習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不靠譜的家長會把教育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質疑孩子老師的教學方法。一個負責任的家會千方百計抽出時間陪伴且有效陪伴孩子學習。
  • 老師讓孩子帶10000粒米上學,家長質疑,這是什麼數學題
    家長一聽氣炸,在群裡質問老師是在開玩笑嗎?結果被打臉了。 老師的解釋是,這個作業在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需要家長引導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找出10000粒大米。 比如先稱出100粒米的重量,再大致估算出10000粒米的重量。 現在很多學校都會留課後作業給孩子,不少都需要親子配合完成。
  • 鹽城一家長寫公開信致校長,質疑高一來了很多新老師
    導語: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最好禮物。為了孩子讀書上學,家長們操碎了心。找學校、分班級、搞關係等,事無巨細,他們統統都要過問。鹽城一家長寫公開信致校長,質疑高一來了很多新老師,具體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 竇桂梅:面對教育,校長、老師、家長需要怎樣的成長
    受其影響,我從教音樂、數學轉任教語文時,為了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寒暑假前我會到圖書館裡,把能借閱的書籍、雜誌都帶回家閱讀。常態課的教案一般都要寫三次。一次是草案,一次是上交學校的工整的教案,最後一次是上課之前的頭一兩天,為了進一步熟悉學情、教情而重新整理書寫的、夾在語文書中的教案———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下了自己的教學流程:課堂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設計瞭然於心,每每打開,愛不釋手。
  • 老師要家長回復「已讀」,遭質疑斂財
    說起不知作業,現在的的小學老師布置作業,跟八零九零後小時候那時完全不一樣。還記得小編小時候,老師都是放學之前,把作寫在黑板的右下角,讓學生自己抄在本子上。而現在的小學老師布置作業,基本都是發在家長群裡,又或是直接讓孩子回家在手機作業APP。
  • 因痛恨臺灣教育,這些精英家長把孩子帶回家親自教,結果讓人出乎意料...
    圖為鄭淵潔和兒子鄭淵潔獨具一格的教育方法一直廣受議論,事實上不僅是鄭淵潔,越來越多的家長由於各種原因,選擇「逃離」學校教育,把孩子帶回家自己親自教。早在2013年,中國臺灣就拍攝了一部名叫《宅·私塾》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3個家庭,這些家庭的父母們由於不滿臺灣體制內教育,而選擇在家「開私塾」。
  • 揭開豫章書院「國學教育」的秘密 校長老師學生家長一一...
    「豫章書院」校長 任偉強 :一開始我們就只做國學教育和修身教育這一塊的,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引入儒家教育、儒家思想,那麼從孝親尊師這些方面來對孩子引導,發現對多數的學生還是有個比較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問他們這裡是哪裡,要帶我到哪裡。按照小偉的說法,他就這樣被「綁架」到了學校。另一個孩子小堯也說,自己是被以吃飯的名義騙來的。不過,和小偉不同的是,小堯模模糊糊猜到他要被送去的是個什麼地方。
  • 校長提醒「當今社會,教師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被家長綁架的老師太難了
    這是很多家長最常對教師說的一句話。長久以來,我國很多家庭並不重視家庭教育,將教育責任統統推給學校和教師。這固然有其社會原因,但很多家長確實對教育責任主體認識不清,忽略自身「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身份,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而教師「被迫」擔負起幾十、上百名學生的教育甚至教養職責,其工作量和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 為什麼老師不待見自己的孩子,這四條老師底線,家長可能觸碰了
    讓自己和孩子用真誠的方式去交流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首先我們來看看哪些是老師們的雷區吧,避免踩雷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第一步。於是乎,我的這位姐姐在三十分鐘內接到了來自教育局工作人員、校長、教學主任、班主任等相關人員的電話「慰問」。轉學手續確實因此「特事特辦」很快的解決了。看似解決的事情,卻也為後來外甥的轉班而埋下了伏筆。家長會上班主任將姐姐對「轉學手續」事件的處理方法做了公開「說明」。
  • 家長讓孩子帶錄像拍下老師的打罵行為,妥當嗎?老師行為更不妥
    孩子帶錄像設備拍下了老師的打罵行為在吉林松原,有家長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異常,就讓孩子帶了錄像設備去學校,沒想到就拍下了老師打罵孩子的行為,看錄像中,老師確實有罵人的行為,甚至還問了:「你跟你媽媽說了什麼?」這樣帶有威脅性的言語。在隨後孩子的就醫過程中,確實發現孩子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
  • 家長撞見孩子上課睡覺,將老師上告到校長:太不負責
    一名女家長去學校找孩子,與班主任聯繫後門崗放行入校,這位女家長沒有去找班主任而是直接去了兒子的學習教室。這時候,學生們正在上課,老師正在前面講著課,家長透過窗戶向教室內瞅了瞅,恰好看到自己的兒子在呼呼大睡,於是氣不打一處來,不顧其他學生還在聽課,也不顧有老師在講課,推開教室門直奔孩子的座位,揪著孩子耳朵把孩子叫醒了。
  • 教育理念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他批評了學生一頓,罰站20分鐘,沒想到該學生掏出了書包裡的手機,一個電話叫來了家長。家長不但不教育孩子,反而跟他理論,說他這樣做不對,傷害了孩子,如果堅持讓孩子罰站,就要投訴到校長那裡去。之後,他就對該學生睜隻眼閉隻眼,該學生成績也一落千丈。
  • 老師很欣慰,家長、校長很無奈
    長此以往,老師的心理壓力會增大,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最終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而老師一旦返回到家鄉任教,則就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沒有了心理負擔,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我們知道,農村學校教育資源匱乏,教學環境簡陋,更主要的是很多農村學校缺少必要的任課教師,很多課程根本無法開展。而且在農村任教的老師大多數都是老教師,雖然他們的教學經驗很豐富,但教育思想卻有些滯後。對於如今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往往不知從何入手。
  • 音樂老師當校長,課間操帶頭領舞火了!孩子們的成績更驚人
    葉林芳當校長沒多久,學校的學生就拿回了江山市的中小學生舞蹈、合唱比賽一等獎。可家長們還是心有疑慮。胡靈軍是一名初二學生的家長,也是學校家委會主任。他坦言,和他一樣表示懷疑的家長有不少,「家長們會私下議論,擔心孩子們的文化課學習,但我們還是信任葉校長。」疑慮很快就打消了。
  • 孩子會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求著讓爸爸或媽媽拿給自己,要是不肯拿的話就要趴在地上開始撒潑打滾,直到爸爸或媽媽同意才肯;還有一種就是自己偷偷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回家,就想著能屬於自己就很開心;父母要怎麼樣才能糾正孩子的這些做法呢?
  • 魏書生的另類教育方法:孩子回家必須要做家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對我國語文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所有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是家務勞動呢?
  • 魏書生的另類教育方法:孩子回家必須要做家務
    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本人當局長,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所有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魏老師當教育局局長,研究的首先不是分數,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怎麼是家務勞動呢?我認為頭等大事是讓孩子承擔家庭責任。
  • 孩子忘帶作業,老師把孩子的鞋發家長群,配文:自行認領回家督促
    有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就會質疑孩子,會不會是沒做作業,謊稱忘帶了。 但相信還是有大部分的同學都是誠實的,會在第二天把作業按時帶來交給老師。 老師還配文道:自行認領回家監督 另外上榜的還有兩位同學,家長看到之後也表示,會立刻把作業送到學校來。
  • 【親子教育】--臺灣一群精英家長把孩子帶回家自己教, 結果出乎意料...
    大女兒陳明秀在臺灣讀完幼兒園小班後,就被父親陳怡光帶回家了。當聽到自己以後可以不用再去上學的消息時,陳明秀十分興奮,「可以每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太好了!便在孩子5歲時,請了一個老師來家裡教自己彈鋼琴,練習時,孩子就坐在琴邊玩,直到有一天孩子自己主動開口說想要學琴。如今,羅浦堤的鋼琴技藝已爐火純青,並立志將來要做一名鋼琴老師,「不逼孩子學習,便抵達了教育的本質,即孩子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當一個孩子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了,那你就不用去教他了。
  • 老師休完產假轉教其他班 家長不滿找校長談判
    校長強調,劉老師調到五年級擔任班主任,這個決定不會因此改變。同學們不高興,回家向父母訴苦,家長也認為學校不履行承諾。昨天下午近兩個小時的「談判」,仍無結果。  學生成績下降了?  家長: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的階段,應是基礎教育很重要的階段。上學期以來,就經常換老師,孩子都記不住換的老師姓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