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最重要的思維訓練
孩子需要把先天的智力,投入後天的思維訓練。思維訓練越高效,後天的智力表現越出眾。學校學習,屬於思維訓練。
然而,最重要的智力訓練,發生在家裡。當孩子和父母的溝通的時候,思維訓練正在悄悄進行。
02嬰幼兒期
嬰幼兒時期,孩子有好的表現。父母都會誇獎孩子,好聰明。父母的讚美語言,慈愛的表情,能給孩子帶去安全感,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與此同時,父母對於嬰幼兒的胡鬧,比較容易接受,並忍受。因為父母都知道,嬰幼兒是不懂事的。
03小學階段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到了小學階段,孩子的胡鬧,父母往往就不能接受了。因為,父母認為:這時的孩子應該懂事了。於是,對於孩子的胡鬧,父母開始管教。
管教是必要的。
然而,不同家庭會選擇的不同管教方式。
有的家庭,一味寵愛;
有的家庭,方式溫和,態度堅定;
有的家庭,從頭「吼」到尾。
要想知道哪個方式有用,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胡鬧。
隨著孩子的成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的胡鬧,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懂事,另一方面,胡鬧是一種自我表達,表達需求。
一味寵愛,孩子會喜歡胡鬧,因為胡鬧可以滿足需求。
用吼的方式管教呢?吼:父母情緒的火山爆發。
習慣用吼的父母,往往是受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
吼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孩子正處於智力發育期,吼會大量佔用孩子的大腦內存。
假設孩子的大腦有8G內存,父母一聲吼,7G內存就被佔用了。只剩下1G內存,用來智力思考了。
我們再看看那些方式溫和,態度堅決的家庭。溫和的方式,不會佔用孩子大腦的內存;堅定的態度,會引發孩子認真思考。這樣一來,原本8G的內存,不但全部投入了思維訓練,而且,由於孩子的思考是主動的,自發的。8G內存獲得了更高的效率。
父母一聲吼,孩子學到手。父母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取需求。孩子模仿的很快,很快就會知道,在我們家,我應該通過吼的方式,獲得需求滿足。
孩子是一面鏡子。他的表現,是大人行為在鏡子中的映射。
更有甚者,吼的方式管教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發現孩子對這樣的方式免疫了。管教方式就需要升級了。出手打孩子,就成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孩子長大後,變得更高了,變得更強壯了,會不會打回去呢?
孩子在家裡習慣了用吼,用打的方式滿足自我需求。
孩子走出家門,走到社會上。TA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滿足需求呢?
為什麼那麼多家庭使用吼,因為不需要學習成本。而且,在最初,吼了之後,管教很見效。
所以,請讓孩子大腦的8G內存,全都投入到有效的思維訓練中。別讓「吼」式育兒,在孩子最應該開發智力的時候,出來搞破壞。
(做父母,每個人都是新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