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
..
1924年,在前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黃埔軍校成立。該校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後來許多人成為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前兩人都是堅定的共產黨人,而賀衷寒則是為共產黨的死對頭。
他曾一語道破蔣介石馭人之術,後來被冷落!
蔣介石為啥冷落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
賀衷寒(1900-1972),湖南岳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與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曾籌組孫文主義學會並擔任黃埔同學會書記長,後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中將處長,長期主掌國民政府情報系統,被稱為復興社四大臺柱之一;抗戰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政治部秘書長,1950年於臺灣接任交通部長,1954年辭職,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961年後,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去世。
而蔣介石逐漸冷落賀衷寒,主要是因為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的消息傳到南京,在國民黨高層領導內部,迅速形成了以何應欽為首的「討伐派」和以宋美齡為首的「和平解決派」。
蔣介石免了賀衷寒的職位!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對賀衷寒冷落起來。1937年6月,蔣介石派他赴歐美考察軍事、政治、經濟,明顯含有放逐之意。直到「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賀衷寒才奉蔣介石電召回國,復任軍事委員會政訓處長之職,並任軍官訓練團教育委員會委員。
1940年秋,賀衷寒住在重慶郊外,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外,未有任何公職,加上其8歲的二女兒因病夭折,夫人亦因在醫院照顧女兒染病身亡,其心境極為不佳。適逢陳誠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邀他前去恩施小住,以作顧問性質,這才聊以慰藉。
1941年春,賀衷寒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國家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
1942年9月,調任行政院社會部勞動局局長,任職6年。其間,曾於1941年至1945年兼任《掃蕩報》社社長,進行抗日反共宣傳。
在勞動局長任期內,雖在協調勞資關係,輔導勞工就業、進行技術培訓、安排因抗戰而西遷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等方面,盡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涉及到各階級、階層的利益調整,往往觸及到統治階級的某些利益,而引起這些人的不滿,因而成效甚微。有人曾用「勞動局」3字撰寫了一副對聯來嬉笑勞動局的工作:上聯是「勞而無功」,下聯是「動輒得咎」,橫批是「局促不安」。賀衷寒聽後苦笑著說:「這算是笑我沒有成就,也是好意同情我的任務艱難。總之,評論由人評論,但我只得努力為之。」
賀衷寒憂鬱而亡
1950年,賀衷寒出任臺灣國民黨交通部長。
1954年,賀衷寒辭去交通部長之職,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1961年,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6年以後,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大會」代表、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閒職。這時,「湖南人有小組織」、「賀衷寒想搞分裂運動」等流言,逐漸在臺灣上層人物中傳播。賀衷寒本人亦有所聞。有人勸他晉見蔣介石,表明心跡。賀衷寒聞言,久久不說一句話,繼而自我表白說:「我賀衷寒前額有字,我是三民主義的信徒,我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員,我是領袖的學生。搞一個運動,必定有言論、有行動。我賀某未離開臺灣一步,從未寫過一篇違背中央決策的文章與言論,運動從何而來?……」憂鬱傷感之情溢於言表,好在他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表面上尚能泰然處之。於是,他便於1971年辭去其他一切職務,僅留一個國策顧問。
賀衷寒的晚年,除偶爾出席幾次會議外,平日在家,或讀書看報,或練字作詩,直至197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