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2020-12-25 小春說歷史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賀衷寒,湖南岳陽人,1900年生。1916年,他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學讀書,畢業後在武昌一家通訊社當見習記者。1920年,賀衷寒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上海學習俄文。9月,曾作為武漢學生代表去俄國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解放團體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因為不滿張國燾的專橫,回國後以無組織的名義被開除團籍。

1924年5月,賀衷寒考入黃埔軍校,成為軍校第一期學員。在校期間,他鋒芒畢露,志在馭軍,一心想帶兵,但蔣偏不讓他帶兵,只許在軍隊政工系統中打轉,所以在黃埔軍校一期同學中曾流傳「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

1932年,賀衷寒聯合他人創辦了一個名為「復興社」的組織,以強化蔣對國民黨的專制領導。作為復興社的精英骨幹,他平日裡刻苦鑽研,研究業務,但是無奈蔣介石對他始終懷有偏見,認為他不夠忠心。

自己付出很多,卻得不到回報,賀衷寒心生不滿,於是在1936年西安事變時,他站在何應欽這一邊,力主討伐張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回到南京對賀衷寒也極為不高興,撤銷其一切職務,讓他到歐美各國考察政治和經濟。回國後,賀擔任一年多的軍委會政治部秘書長兼一廳廳長,以後便被蔣閒置起來。

1942年4月,賀被重新啟用,任命為行政院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人力組主任,9月又任社會部勞動局局長,後來兼任《掃蕩報》社社長。

時人對他的工作盛傳一副對聯:「動而無功,動輒得咎」,橫批為「如何了局」。對此,他苦笑道:「這算是笑我沒有成就,也是好意同情我的任務艱難。總之,評論由人評論,但我只得努力為之。」

1949年賀衷寒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當過「交通部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晚年迷戀於印度瑜伽術一道,著作有《一得集》《學與幹》。一生為官尚算廉潔。賀早年與原籍湖南岳陽李氏結婚,李氏後病逝於重慶,留有一子;後又與原黃埔軍校教育長方鼎英之女方考英結婚,方生二子。

1970年,賀衷寒退休,1972年5月10日,憂鬱中的賀衷寒因骨癌病逝,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已72歲,不算命短吧!

相關焦點

  • 「黃埔三傑」賀衷寒,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在廣東成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正式對外招生。在黃埔一期學生中,有三名學生的能力特別出色,他們被稱為「黃埔三傑」,這三人是蔣先雲、陳賡與賀衷寒。黃埔三傑中,蔣先雲壯烈犧牲,陳賡加入了我黨,只有賀衷寒執迷不悟,一直跟隨在蔣介石身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黃埔三傑」賀衷寒的故事。賀衷寒出生於1900年,他是湖南岳陽人。青少年時期的賀衷寒受革命思想影響逐漸成為一名進步人士,一心想改變當時中國的現狀。不過,一次被捕的經歷卻讓他很快認清現實,也讓賀衷寒有了投筆從戎的打算。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賀衷寒:黃埔三傑之一,復興社臺柱,晚年鬱鬱而終
    黃埔軍校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軍校,從這裡走出了大批優秀將領,其中大部分人都倒在北伐東徵,對日作戰的戰場上。黃埔聚集了當時最優秀的人才,可是有三個人卻優秀到讓人嫉妒,他們就是蔣先雲、陳賡、賀衷寒,人稱黃埔三傑。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為什麼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
    本鬼在前文《「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為什麼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中提到,「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之所以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主要原因是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想要了蔣介石的命。
  • 「黃埔三傑」中唯一反動的賀衷寒為什麼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
    在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蔣先雲、陳賡、賀衷寒並稱為「黃埔三傑」。當時間黃埔軍校有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敵不過陳賡的腿(陳賡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也很欣賞「黃埔三傑」。
  • 同為黃埔三傑,陳賡授銜大將軍銜,賀衷寒為何卻在臺北鬱鬱而終?
    01引言說到黃埔軍校,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當屬「黃埔三傑」了。當時,學校中盛傳著一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也靈不過陳賡的腿。」蔣先雲、賀衷寒、陳賡這三人便是黃埔軍校的風雲人物。02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可惜的是,蔣先雲的革命生涯比較短,蔣介石將其視為心腹,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但在1927年北伐的過程中不幸殞命,「三傑」中只剩下了賀衷寒和陳賡兩人。
  • 「黃埔三傑」各有何特長?他們各自人生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一期學員有三個表現最為突出的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這三人被時人並稱「黃埔三傑」。他們各有何特長呢?為何能獲得著名的黃埔軍校三傑稱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先雲發表《反蔣宣傳大綱》、《告(黃埔軍校)各期全體同學書》。所以蔣先雲在黃埔軍校以「筆桿子」著稱。賀衷寒以口才著稱。早在1922年,他就創辦了人民通訊社,經常抨擊軍閥橫行、政治腐敗,宣揚民主,鼓吹革命。後被查封。於是前往長沙創辦平民通訊社,繼續對時政評頭論足,宣傳民主革命思想。
  • 歷史人物——賀衷寒
    1924年,在前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黃埔軍校成立。該校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後來許多人成為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前兩人都是堅定的共產黨人,而賀衷寒則是為共產黨的死對頭。他曾一語道破蔣介石馭人之術,後來被冷落!
  • 黃埔三傑是哪三人?其中蔣先雲不僅全校第一,蔣介石還極力邀請他
    在中國處於民國的時候,中國內部出現了非常多的戰爭性人才,那個時候以及之後對抗日本人的戰爭中人才差不多都是出自於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蔣介石在廣東建立的學校,蔣介石創辦的目的就是想多培養點人才,好充實自己國民黨的職位,但是沒想到自己學校裡面培育出來的精英們差不多都跑到共產黨之中了。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引言:我們國家能夠迎來新中國的建立,真的非常的不容易,這一份和平和安定,我們期待了幾十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周至柔的母親沒有放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讀書打開了周至柔的視野。
  • 1949年,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怎麼樣?
    看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孫元良經過一番苦苦掙扎最終決定棄文學武,他很幸運,恰好遇上了黃埔學校的成立,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孫元良很幸運考入了黃埔一期,成為黃埔一期學子。黃埔畢業後,孫元良又趕上東徵和北伐戰爭的爆發,他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又足夠勇猛,很快就升任團長。
  • 早逝的黃埔三傑之一陳賡,讓李雲龍聞風喪膽,讓蔣介石遺憾終生
    陳賡的一生,短暫而傳奇,他曾是蔣介石最得意的學生,救過蔣介石兩次命,卻給老蔣系了個一輩子都解不開的心結。蔣介石逃到臺灣後感慨:五個胡宗南也比不上一個陳賡啊!陳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當時第1期學員,與蔣先雲、賀衷寒並稱「黃埔三傑」。有句話叫「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陳誠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參謀總長和海軍總司令的職位,後雖蔣校長去臺灣,曾擔任副總統,於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去世臺北,終年67歲。
  • 【連載】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賀衷寒——最憋屈的學生
    按照這個路線,他本應發展為中共老革命,但與張國燾的衝突使他1922年就被開除出團。對蘇俄社會的親身考察,也使他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漸漸他便與共產黨漸行漸遠,最終成為蔣介石門下最狂熱的反共分子。1924年,彷徨無措的賀衷寒在董必武指點下報考黃埔,與國民黨的親密接觸,使他找到新目標。他各科成績優秀,口才出眾,以「嘴」聞名黃埔,與陳賡、蔣先雲並稱三傑,且是三傑中唯一一個親國反共的。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1925年畢業後任蔣介石秘書,兩次東徵五次負傷,攻克惠州時親率敢死隊登城,名動全軍。深得蔣介石的青睞與器重,「中山艦」事件後以黃埔軍校中將教育長的職位誘使蔣先雲脫離共產黨,結果蔣先雲第一個站出來聲明脫離國民黨。
  • 賀衷寒做啥了,為啥不得蔣介石待見,成為最憋屈的學生?
    賀衷寒的能力很強,上學的時候,蔣介石特別器重。但是,後來卻不得蔣介石待見,成為最憋屈的學生。那麼,他做啥了?(賀衷寒)賀衷寒生於1900年,原名忠漢,湖南岳陽鹿角鎮牛皋村賀耕九屋人。沒進入黃埔軍校前,賀衷寒也是一個比較能折騰的人。
  • 為何敢說;文可比賀衷寒,武可比胡宗南
    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名校,為國共雙方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同時,在黃埔軍校還有三位同學被譽為;黃埔三傑,他們分別是陳賡,蔣先雲,賀衷寒三人。這三人各自有各自的優點,陳賡嘴巴會說,加上在東徵戰役中他救了蔣介石一條命,因此很受蔣介石器重。蔣先雲則是軍事上面很突出,只可惜犧牲得太早了。
  • 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命運如何?大多晚景悽涼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從那以後,直到1975年病逝於臺灣,蔣介石這輩子再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在1949年前後,跟隨蔣介石前去臺灣的,還有眾多的國民黨將領。比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閻錫山、熊式輝、劉峙、薛嶽、周至柔、餘漢謀、湯恩伯等人。
  •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俞大維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前往德國留學,當時蔣介石特別推崇德國的軍事,特意派兵工署長陳儀前往德國考察,陳儀在德國考察期間認識了俞大維,他極其欣賞俞大維的才華,聘請俞大維回國任軍部參事。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客觀來說,當時的中國國力與日本差距很大,最關鍵的是,連年的軍閥混戰導致中國國力空虛,士兵手裡甚至沒有統一的武器。
  • 黃埔一期入學考試中,前兩名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那麼黃埔一期入學考試中,前兩名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一人大名鼎鼎,一人籍籍無名。,與陳賡、賀衷寒共稱「黃埔三傑」。蔣先雲雖然是共產黨員,但蔣介石對他賞識無比,以極大的耐心等他回頭。無奈蔣先雲意志堅定,毫不動搖。1927年5月28日,北伐戰爭中,蔣先雲在河南臨穎作戰時不幸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