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一期學員有三個表現最為突出的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這三人被時人並稱「黃埔三傑」。
他們各有何特長呢?為何能獲得著名的黃埔軍校三傑稱號?
蔣先雲入學考試、畢業考試成績都是第一名,人稱蔣介石「第一門生」。蔣先雲文筆非常好。早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時,他就創辦了《嶷麓警鐘》月刊,傳播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1924年,蔣先雲考入黃埔軍校一期,在軍校期間,他創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任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主席,在《中國軍人》上發表了八篇革命軍事文章,還在廣州民國日報上發表多篇宣傳革命、反對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反對獨裁的文章,很快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北伐戰爭時期革命文告多是蔣先雲所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先雲發表《反蔣宣傳大綱》、《告(黃埔軍校)各期全體同學書》。
所以蔣先雲在黃埔軍校以「筆桿子」著稱。
賀衷寒以口才著稱。早在1922年,他就創辦了人民通訊社,經常抨擊軍閥橫行、政治腐敗,宣揚民主,鼓吹革命。後被查封。於是前往長沙創辦平民通訊社,繼續對時政評頭論足,宣傳民主革命思想。
1924年賀衷寒在黃埔軍校招生面試時,以氣勢磅礴、滔滔不絕的一流口才,贏得蔣介石的青睞。進入黃埔軍校一期後,由於他政治和軍事理論知識豐富,社會活動能力強,口才一流,講話有煽動力,經常在學校發表各種革命演說,很快嶄露頭角,成為學生領袖。
蔣介石率領黃埔學生軍東徵惠州時,總司令蔣介石在一次戰鬥中, 被叛軍林虎打得潰不成軍 ,蔣介石也身體中彈,他害怕落入叛軍之手,加之戰事失敗內心煎熬 ,欲拔槍自殺。陳賡趕緊制止,並說服蔣介石繼續革命。他背著蔣介石跑了幾十裡山路,終於與周恩來、何應欽的部隊會合,脫離了危險。陳庚也因此成為老蔣的救命恩人。
「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 這句佳話就從此流傳。
他們三人後來各自有何人生結局呢?
1925年,蔣先雲參加了兩次東徵,北伐戰爭時任總司令部秘書,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糾察總隊隊長,1927年5月,蔣先雲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兼黨代表,他率部繼續北伐,5月28日在攻克河南臨潁城的戰鬥中,身中數彈,英勇犧牲。後來,蔣先雲被追贈中將軍銜。
賀衷寒開始支持共產黨革命主張,後來加入國民黨陣營,是蔣介石的忠實信徒,積極的反共分子。先後擔任國民黨政治訓練3處處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軍隊黨務處處長、南昌行營政訓處處長、武漢行營政訓處處長、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常委委員、軍委會政訓處秘書長、新聞檢查局局長等職。
1941年至1945年賀衷寒兼任《掃蕩報》社社長,進行抗日反共宣傳。
1950年,賀衷寒出任臺灣國民黨交通部長。1966年以後,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大會」代表、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閒職。1972年病故。
陳庚是堅定的共產黨員。1925年參加對軍閥陳炯明的東徵。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他一生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952年,陳庚籌建哈軍工,1959年9月16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1959年9月26日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61年3月16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