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中七年級的同學來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是新的知識點,只是相較於小學時的題目,題型更為豐富,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不那麼直接更隱蔽了,彎更多了,需要考慮的各數量之間的關係更為複雜了。因此,在作答時一定要理清思路。有的教科書上把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大概總結為: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方程、驗算、答案。
與其說這是解應用題的方法,並把這樣的「解題方法」傳授給同學,不如說這只是老師判斷學生答題是否符合規範的格式而已,如此站在老師的角度,高深的講些大道理、規範來,不如站在學生的角度,說些他們能聽懂的,更富實效、可以實際操作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很簡單,我給孩子講,遇到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要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打亂撞,要學會梳理題目中已知的(直接的)和未知的(隱含的)數量關係,取捨有用和無用的條件,心裡不要慌,腦子裡才能建立思路。具體到解題方法上,就是使用倒推法:因為列出的方程肯定是一個等式,因此①首先找出題目裡的主要數量間的相等關係,這時候可以用文字描述出來一個等式(先把話說完,一會用例題演示);②選擇合適的未知量設為未知數(多數時就是題目最後問的那個或幾個裡的一個,還有的時候是設一個間接的未知量,到例題時具體再說);③對照第一步裡列出的文字版的等式,用含有未知數的代數式或數字,把等式中各數量關係分別的、逐一的列出來,添上運算符號和等號,OK,最關鍵的方程就列出來了,之後就是解驗答了。舉個例子看一下:
1、張先生手上有一筆錢想投資藝術品。如果單獨買某種現代書畫作品可以買150件,如果單獨買清末的書畫作品可以買90件,現在張先生在朋友的建議下用這筆錢買了這兩種作品共100件。你知道張先生買了多少件現代書畫作品和清末的書畫作品嗎?
思路導航:
①找題目中主要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不管是單買一種,還是合買兩種,錢數是一定的;
描述為文字版等式:
買現代書畫作品的錢 + 買清末書畫作品的錢 = 張先生手上這筆錢
②設未知數:可以在題目問的未知量裡選擇一個(現代書畫作品的數量或買清末書畫作品的數量):
設買了X本現代書畫作品,則清末書畫作品數量為(100—X),
③用含有未知數的代數式或數字,把文字版等式中的各數量關係分別的、逐一的列出來,注意本題中,張先生手中的這筆錢這涉及到計算,不牽涉到具體數字,可以把這筆錢看成單位「1」,此題也就可以看成工程類題型,這筆錢「單獨買某種現代書畫作品可以買150件」,也就是每件現代書畫作品的單價佔總錢數的1/150,買現代書畫作品的錢為X/150;同理,每件清末書畫作品的單價佔總錢數的1/90,買清末書畫作品的錢為(100—X)/90,將這些代數式帶入到文字版等式裡,方成就自然出來了:
X/150+(100—X)/90= 1
好了,解題的思路方法今天說到這裡,留兩個題目練習一下,下回重點說下第二題「生產配套」題型,屬於易錯題型。
1、某人原計劃用26天生產一批零件,工作兩天後因改變了操作方法,每天比原來多生產5個零件,結果提前4天完成任務,問原來每天生產多少個零件?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2、某車間22名工人生產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產螺栓1200個或螺母2000個,一個螺栓要配兩個螺母。為了使每天的產品剛好配套,應該分配多少名工人生產螺釘,多少工人生產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