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記者 鄭琳 通訊員 房敏婕
「我叫邱吉,綽號邱吉爾。」
一年前畢業於浙江工商大學東語學院的這位90後帥哥,正在日本關西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不久前,他剛用日語折服了日本人。
邱吉先是以出色的日文寫作能力在第十三屆全中國日語作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接著,他又用日語進行了題為《中國軟實力》的演講,折服評委,拿下了「日本安田獎學財團獎學金」。而他昨天告訴錢報記者,自己學日語的秘訣,竟然是看柯南。
從賀州到杭州再到日本
日語演講徵服日本評委
「中國日語作文大賽」自從2005年開始舉辦,13屆來已有來自300餘所中國大學的近4萬名學生參加過該項賽事。自2011年開始,大賽每年從三等獎及以上獲獎者中,擇優選拔有意留學日本的1名出色人才,給予每月10萬日元、最長累計4年共480萬日元的高額獎學金。由於本屆大賽三等獎以上的獲獎者有不少,選手們最後都要經過書面申請和面試才能獲得獎學金。最後,選手還要展現演講口才。
邱吉以《中國文化軟實力》為題做了日語演講,演講結束後,日本評委和媒體問:「面對中日兩國的諸多問題,學習日語是否遭到父母反對?」
邱吉回答道:「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生,必須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父母相信,當今中國青年有能力在未來的舞臺上成為中日友好的橋梁、加深中日的友誼。」
這番滴水不漏的得體的回應折服了評委團和媒體們。
在如此厲害的比賽上擊敗來自中國其他名校的留學生,邱吉學習日語的秘訣是什麼呢?答案竟然是:看柯南。
邱吉的家鄉是位於廣西的賀州,從小愛看日本動漫的他,無意間找到了學習日語的興趣和激情。
「小時候喜歡看《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犬夜叉》這些日本動畫片,慢慢地對學日語越來越感興趣。」邱吉說。他的父母都不懂日語,但他們非常開明,支持兒子的興趣。於是,從最簡單的模仿開始,日本卡通片不知不覺成為了邱吉的日語啟蒙。
邱吉的一個親戚恰好是大學老師,曾在杭州工作過。「她告訴我杭州的浙江工商大學日語專業很棒,讓我試試看。」
這個提議改變了這位90後男孩的人生軌跡。
2013年,邱吉如願考上浙商大東方語言學院。老師這樣評價他:「建院以來難得一遇的演講人才」。
學語言關鍵是敢說
每天聽自己錄音找茬
但即便是天賦異稟,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從賀州到杭州,近兩千公裡,邱吉第一次離家,坐了18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浙商大。那一屆東語學院日語專業只有8個男生。面對新同學、新環境,邱吉也曾不自信和靦腆。
邱吉說,學日語最大的瓶頸是「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平時看的很、背的多,一到關鍵時候怕說錯不敢開口,會變成『啞巴日語』。」
這時候,「邱吉爾」這個綽號賦予了他額外的勇氣,豁出膽子不怕犯錯,被指出錯誤後立刻糾正。「老師說過,本科期間我們有機會到日本交換學習,並不是說到了日本,日語就會變好,因為留學期間,即使自己某個表達說錯了,也沒人指正你,之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至於發音,邱吉說,這和入門時候下的功夫有關。「老師常督促我們,要是入門發音沒學好,形成習慣了就很難改了。」
邱吉覺得,李陽的「瘋狂英語」理論同樣能夠用在日語上,「瘋狂日語」也是成立的。
「每天聽著錄音大聲地跟著日本NHK新聞朗讀,然後將自己朗讀的內容用手機錄音,最後把自己的錄音自己聽一遍,聽後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地方的發音並不正確,每次將發音不準確的地方標註出來,久而久之,發音就會漸漸向標準音靠近。」
「之前看動漫有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叫做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所準備的人。」正在北京參加《東亞文化交流的新課題——2018年中日韓研究生論壇》的邱吉,以這句話與所有在語言學習之路上的同齡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