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上大學有多難?普通家庭的一家人,根本供不起一個大學生

2020-12-11 指點江山

話說,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立即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國家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25%,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35%,其依法設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產業,應予保障。」

即便是有這樣的規定,但是,和如今的大學一樣,民國時期的大學也是需要劃分三六九等的。

這其中,有的大學花費幾十塊大洋就可以讀,而有的大學則需要兩三百塊大洋才有資格去讀。這裡,讓我們把時間放到一九三零年:北京頤和園附近的普通老百姓,其普通家庭的年總收入頂多也就兩百塊大洋左右,再除去最根本的衣食花銷、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還有最基本的住行開銷也要花掉一百多塊大洋,這樣一年下來,最多也只能存下十幾塊額外的大洋。

就這樣的消費水平,怎麼能供得起孩子讀大學呢?

民國時期還沒有全國統一的高考,假如你想要讀大學,那麼,首先你要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然後,就可以選擇喜愛的學校前去報名。報名也需要交錢,不過不多,一般都是三到五塊大洋。就拿一九三零年舉例,當年,各大學招收大一新生時,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報名費都是三塊大洋。當然,不管最終是否取得入學資格,報名費是不會退給你的。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報名費只要幾塊大洋,不算什麼大錢,可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因為,上文說過,民國沒有全國性統一的高考,因此,各大學都是以各自選擇的時間來進行考試。就拿一九三一年的大學入學考試來說,中央大學的時間設置在七月的六日至八日,而南開大學的時間卻安排在七月的中下旬。

所以,民國時期的考生們,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只能同時報考很多所大學,然後,按照各個學校的考試時間一個接一個地參加考試。這樣以來,除了要交好幾個學校的報名費之外,還要在交通工具和旅社上花很多錢,這期間,有很多考生剛在上海考完,又馬不停蹄地坐火車到北京參加入學考試,到了晚上肯定還要花錢借宿,開銷頗多。

並且,各學校除了入學報名費略有差異之外,學費也是不盡相同。在北洋政府時期,如果你被北京大學錄取,那麼,一年學費就要繳六十塊大洋;如果你被清華大學錄取,那麼,一年就要繳四十塊大洋。再看當時的私立學校,包括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這些學校,因為,沒有政府的補貼,所以,學費比公立學校要高得多。

大約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每年的學費都是一百塊大洋,而同濟大學的學費竟是他們的兩倍。

再說在民國時期,普通百姓的收入,其實,真的非常有限,平日裡攢不下幾個錢,剩下的錢還要處理人情世故,包括:看病、走親戚、買舊衣服、隨份子等等。要是再趕上了什麼自然災害、收成差等問題,溫飽不僅得不到保障,還要欠上一屁股債。所以,以這樣的生活水平,供孩子念高中都成問題,更別說是上大學了。

有些窮困人家的孩子在艱難的條件下,進入了大學的學堂,可是,最終還是會因為交不起來年的學費而被迫退學。當然,也不是說麻雀窩裡就飛不出金鳳凰,就算是家境貧困,孩子也還是會有出路的。在民國時期,大多數普通家庭裡的孩子,會選擇進入師範類的院校,例如:北京師範大學等各省的省立師範學校,因為,這些學校大都不收學費。

因為,師範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要發展新教育就必須先重視師資的培訓。所以,優先發展各類師範教育,在當時更是成為「新政」時期教育政策調整的側重點。這樣的學校不但免學費,還有很多師範院校甚至還為學生提供免費的食宿條件。這其中,就連我們的偉人當年在長沙報考大學時,也是因為家境的限制,所以才報考了學雜費全免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要說民國所有高校當中學費最昂貴的,那非教會學校和醫科大學這兩種類型莫屬了,不僅學費高,收費項目還很多。就拿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來說,按照分類來看它是一所教會學校。它每學年的學費竟高達兩百塊大洋,這還沒完,還要交收取書籍費、校服費,學生去實驗室做試驗的試驗費、去圖書館查閱圖書的借閱費... ...這些費用類類種種加起來也要好幾十塊大洋。

當然,教會學校雖然收費昂貴,但是,教學質量也是沒得挑,不管是住宿條件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因此,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句俗語真是一點錯都沒有,稍微富裕一點的家庭,有他們對應學費層次的大學,學生們會得到優質而安逸的教學環境。與此同時,貧困一點的家庭也能上得起師範類的大學,照樣能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參考資料:

【《試析民國政府「新政」時期教育政策的調整》、《民國時期新式教育開端:重視師範教育》】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北大招生只靠一篇作文?看一看那時上個大學有多難
    民國時期,中國處於歷史上的亂世,前有軍閥混戰,後有十四年抗戰和三年內戰。如今卻有不少人對那個所謂的「黃金年代」懷念不已,認為那個時代考大學很容易,並且「大師」輩出,如果當個教授或者作家,一個月就有幾百塊大洋的薪水,生活得如何舒服云云。
  • 在民國上大學有多難?上大學得花多少錢?
    在當今的中國,上大學已經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了,隨著大學不斷的擴招,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加上有助學貸款和國家補貼,獎學金,助學金等等,因為貧困上不起學的例子也越來越少。那麼,時光倒流到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上大學的難度有多大呢?學費又貴不貴呢?
  • 民國時期女大學生不能上遊泳課,武漢大學做了這件事,全國轟動!
    女大學生民國前期,女孩想要上大學,就只能上女校,在這種大學中,全是女子,基本沒有男學生,甚至男人都沒有幾個。武漢大學,在這一點上就看得很開,思想比較先進,在1934年,第一次允許了女大學生參加遊泳課。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國立大學裡,第一個允許女大學生上遊泳課的大學,它結束了封建社會禁止女大學生上遊泳課的歷史,當時轟動全國。
  • 你以為現在上大學很貴?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有人說現在上大學很貴,有人說現在大學生生活費很高,那麼我們回頭看歷史,來看看民國時期上大學的費用幾何?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首先,在民國上大學得交報名費。民國沒有統一高考,你高中畢業了想讀大學,直接去你想要就讀的那所大學報名就行了。報名的時候會讓你繳納報名費,一般是三五塊大洋。
  •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花多少錢?
    民國時期大學的學費是不一樣的,從幾十塊大洋到二、三百塊大洋不等。    1932年,北京頤和園附近掛甲屯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兩百塊大洋,最基本的飲食開銷就要花掉一百零五塊大洋,一年到頭最多只能攢下十幾塊大洋,供孩子讀中學都讀不起,何況讀大學?
  •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大學生,用搓衣板洗衣服
    燕京大學的女生外出遊玩,燕京大學現在已經併入北京大學(拍攝於1921年) 民國時期某大學的食堂(拍攝於1941年),這環境還不錯啊,看起來很溫馨
  • 女兒超本一線132分,爸爸卻說供不起,網友霸氣回應:學費我出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都說高考是寒門學子唯一的出路,所以考上好大學一家人都會很高興。但有這麼一家人,女兒在高考中超常發揮,父親卻為女兒考上個好大學而發愁。這放在一般家庭裡,父母都要大擺筵席招來親朋好友慶祝一番。然而放到家境貧寒的王寶麗身上,考上了好大學好像給家裡帶來了負擔。
  • 民國時期是怎樣高考的?在民國上大學是怎樣的感受?
    說起民國時期的文人騷客,可以說是非常的多,民國時期雖然是亂世,但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魯迅、胡適、老舍、冰心、林徽因都活躍在那個時代,既然出了這麼多的人才,那麼民國時期的教育想必也是非常的強大的,那麼民國時期也像我們現在一樣,需要高考才能上大學嗎?
  • 民國時期大學學費繳多少 復旦比北大貴一倍
    原標題:民國時期大學學費繳多少?   1932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內   2013年的新生很快就要開學了,如今的學費,動輒萬元的學校並不少見;   那麼,在民國的大學生,是怎樣考大學,上大學又需要繳納多少學費呢
  • 普通家庭,供一個大學生讀完四年大學要花多少錢?答案讓人吃驚!
    普通家庭的父母,當聽到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時,心裡的滋味除了由衷得激動歡喜,難免還會有一些發愁,畢竟考上大學也意味著一筆巨大的"支出
  • 多省教育廳發來通知,各大高校學費要「漲」了,家長直呼供不起了
    然而,近年來隨著大環境的影響,就業市場環境的惡劣,以及物價的飛快上漲,供一個大學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期多省教育廳又傳來,壞消息,大學學費要上漲了,不少家長直呼,供不起了。照往年上漲5000-1200元,藝術類高校學費上調近10000萬,學費的上漲,直接導致很多經濟不富裕的家庭,供大學生上學變得更困難,很多貧困家庭更是入不敷出,難以承擔。為什麼各高校要將學費上調?
  • 要求本科生嚴進嚴出,在唐代上大學有多難?普通家庭怎麼上大學?
    &34;裡面憑爹入學的有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如果你爹是三品以上大員,那你就之間進國子學;五品以上進太學;七品以上進四門學。這個難度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看大家的造化。剩下的四門學一小部分、律、法和算學,就是普通家庭考試進入的了。
  • 民國史學者葉文心:民國大學無排名
    早報記者日前就民國時期的大學、文化與青年學生心態等話題專訪了葉文心。針對這股「民國熱」,她認為,這更是一種探尋和反思。在各校紛紛「爭創一流大學」的今天,民國大學有哪些傳統和遺產可以借鑑?在葉文心看來,民國大學的全景並不像今天一樣呈現一個以清華北大領銜的「金字塔」結構,而是各地學校結合地方優勢多元化發展,「同樣都是優質教育甚至頂尖教育,但是這個頂尖的內涵可以多元多樣」。
  • 普通家庭,供大學生上完公辦大學4年,最少要花多少錢?
    距離2019年高考結束,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2019年高考在高考志願填報工作完成之後,也將落下帷幕。而過完這個暑假,現在的「高三黨」們,即將迎來他們的大學生活,從一個高中生即將蛻變成大學生。而上大學,對於很多學生來講,是獨立生活的開始。
  • 民國時期怎樣考大學
    那個時代確實有很多學者大家閃閃發光,他們的學業衣缽傳承至今。但在那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洋貨入侵農村崩潰、天災人禍連綿不斷致使百姓大面積死亡的年代,學界與教育界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單就民國大學教育而言,就有著很多瑕疵。
  •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多少錢?--中國數字科技館
    民國時期上大學要多少錢?在民國上大學得交報名費。民國沒有統一高考,你高中畢業了想讀大學,直接去你想要就讀的那所大學報名就行了。報名的時候會讓你繳納報名費,一般是三五塊大洋。不管最終是否取得入學資格,報名費是不會退的。
  • 民國時期的中正大學最終走向何方
    在民國時期,曾有一所在當時名聲很大、實力也不容小覷的學校,這所學校就是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建校於1940年,有人說它的校名取自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但也有人說這所學校的名字完全就是為了拍馬屁,並解釋道在該學校的奠基石上就寫著「本大學敬奉我民族領袖之名而名之,即蔣中正」一段話。
  • 民國時候大家怎麼考大學?民國上大學得花多少錢?
    在民國時候大家是怎麼考上大學的呢?民國上大學得花多少錢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民國上大學的事情。在民國的時候人們考大學是要交報名費用的。我們今天考大學需要經過統一的考試,當時沒有什麼統一考試之說,當時民國的高中生想要考大學可以直接到你想要去的大學去報名。在報名的時候學生要自己把自己的高中畢業證給拿上,再者就準備好三到四張照片。
  • 在韓國,普通家庭的孩子考入名牌大學有多難?
    這是一個目標清晰、行動力強、危機感重同時超級自律的女孩。她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未來想要當醫生,所以一定要考上首爾醫科大學,所以高中也必須考上首爾一流的私立高中。為了這個目標,剛上初三的她每天拼命學習。
  • 民國時期,寒門孩子考上了大學怎麼辦?當時已有完整的助學體系
    到了民國時期,開始大力推行教育收費,到了二三十年代,上學收學費成為共識,導致大批寒門學子無力繳費而失去受教育的權利。有些寒門學生為了爭取上學的權利採取了極端的方式。民國時期女大學生如1931年3月10日,上海老北門白衣街成衣店主嚴金清因為無法湊齊兒子嚴海容不到80元的學費服鴉片自殺,成為當時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