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梁瑜 通訊員 陳永華 楊上上
「之前一直以為是普通的溼疹,就沒太在意,看到孩子越來越痛苦,就醫才知道是特應性皮炎。」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特應性皮炎(AD)常被當溼疹,由於其反覆發作、難以治癒、皮疹很重,且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實可以與溼疹區分。
特應性皮炎奇癢無比、夜不能寐
孩子褲子上沾的都是皮膚抓破後滲出的血,慘不忍睹,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科劉玉梅主任醫師處理了這個診斷為特應性皮炎孩子的急性損傷後,少量外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療了一周,孩子因為癢而抓破的皮膚結痂,病情一天天好轉。
「AD不會傳染,但其特點就是奇癢無比。」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科成立特應性皮炎專病門診,劉玉梅指出,特應性皮炎病因不清,但與皮膚屏障功能破壞、免疫學、微生物菌群有關。
劉玉梅告訴記者,由於AD奇癢無比,孩子常把自己抓得鮮血淋漓。夜晚癢起來夜不能寐,父母常要輪流守夜為孩子止癢和防止孩子撓抓,一家人都苦不堪言。
反覆發作、難治、皮疹重可區分AD與溼疹
特應性皮炎尚無全國性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上海、南京做過地區性的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為10%左右,而發達國家的特應性皮炎發病率有20%-25%。10個人中有一個有過特應性皮炎?很多人不相信。其實,我們以前常聽說的「溼疹」,很多實質上是特應性皮炎,這部分人被錯誤歸類了。
如何區分溼疹和AD?劉玉梅稱,現在AD有不同的診斷標準,大同小異,國內比較認可的是威廉士6條診斷標準(參見文末相關連結)。她稱,簡單來說,嬰兒溼疹是一過性的;AD多數經歷皮炎-鼻炎-哮喘這樣的病程,是過敏體質導致的,而且反覆發作、難以治癒且皮疹很重,十多歲後才慢慢減少發作甚至不發作了。「家族易感性是兩者最大的區別。」該科楊豔副主任醫師表示,通常AD患兒的家長有過敏史如鼻炎、哮喘、特應性皮炎。
AD的任何治療都以保溼為基礎
特應性皮炎應該儘早治療。劉玉梅稱,治療目的是控制症狀、減少發作。目前任何程度的AD治療的基礎都是保溼。除了早晚各用一次潤膚劑,皮膚癢時按需使用,其作用是修復皮膚屏障,減少經皮水分丟失。用霜劑時先抹霜,過半小時後再搽藥;用乳劑時,先搽藥再抹乳液。還不能省用量,成人一周潤膚劑要用250g,小孩酌減。另外,洗澡水溫應偏低,避免泡澡、少用沐浴乳,洗完後3分鐘內還潮溼時抹潤膚劑。
「除了帶孩子就醫,家長的細心照顧是必不可少的。」楊豔稱,很多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有了AD,因此從出生不久就要堅持每天至少兩次的塗抹潤膚劑;還要細心觀察做記錄,發現孩子對哪些食物過敏並避免接觸;孩子發癢時還要預防孩子撓抓,拍拍打打癢處、綠茶水涼敷、空調房降溫等方法幫助孩子止癢。
相關連結
威廉士特應性皮炎6條診斷標準
1.皮膚瘙癢史;
2.全身皮膚乾燥史;
3.屈側皮膚受累史(肘窩、膝蓋後的膕窩等部位曾有乾燥或皮疹);
4.發病年齡在2歲以前;
5.屈側皮膚有溼疹(肘窩、膕窩等部位正患有溼疹);
6.個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病史,或一級親屬有特應性皮炎家族史。
(其中第1項為必須,再加上其他5條中的3條或以上,便可診斷為特應性皮炎。)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