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
本來想趁著疫情帶來的餘閒,跟無法聚會和親朋好友電話聯絡一下感情,卻發現或許自己不太適合電話溝通,總是無法獲得以往交流的愉悅。對於如何打電話有了新的困惑。
鬱悶的一條魚
鬱悶的一條魚:
疫情以來,我們的生活發生很多變化。我們一面焦慮,一面又積極應對這種變化。
餘閒多了之後,我們想起來和親朋好友電話聯絡一下,以此減少春節沒有聚會的遺憾。這不失為一個好策略。
同樣,電話溝通與線下聚會相比,是一種不同的溝通方式。線下聚會,往往我們會留出專門的時間,也對應有充足的注意力。但是電話溝通,就算是經過預約(往往和親朋好友沒有這一步),也需要不斷洞察信息來確保溝通的質量和感受。
除了當下疫情帶給人們調適壓力以外,或許以下幾點是值得嘗試的建議。
1. 在電話的一開始照例問好和寒暄,同時詢問現在是否是一個可以聊天的時間。開門見山,有時候儘管顯得不夠委婉,也不失為效率時代的好策略。
畢竟,只有通過獲取這一步直接確定的信息,我們才有接下來的交談。
2. 在獲得對方現在也有一定餘閒的信息之後,說明自己電話的來意。可以是了解下彼此的近況,或者是問候下身體和狀態,或者頭腦風暴下如何應對當下的局勢等等。
一開始,這種直抒胸臆,更容易讓對方獲得關鍵信息,把握重點,同時潛意識裡做好交流準備。
畢竟,提高溝通效率,獲得溝通愉悅,意味著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坦誠相見言之有物。有了話題的著落點,也就有了溝通成功的更大機會。
3. 主動打電話的一方,往往處於優先表達的地位,但是要想皆大歡喜,自然要雙方都進入分享的狀態。
所以,可以就一個問題先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此為契機詢問對方的態度,進而展開討論,主場優先的前提就會在輪流發表意見中被弱化,雙方參與度得到提高,自然也是溝通愉悅的加成。
4. 同時,不要在意留白,這恰是雙方認真思考的機會。
如果總是想著如何去接起來對方的話,可能雙方都會疲於如何能使談話不間斷。不間斷的談話,並不會讓人感到愉悅,只會讓人感受到疲憊和虛空。相反,聽起來有點的尷尬的間歇,恰恰證明雙方的溝通漸入佳境。
5. 一個好的結尾,會對整個聊天起到升華的作用。
或許在聊天的最後,我們都能感受到那種情緒的變化,我們需要表達出來,來相互確定。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不必拘泥於話題的中心句,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今天和你聊天真舒服。也足夠是一個完美的句號了。
這不僅是讓本次聊天的結束沒那麼唐突,同時也是一種類似於,小說的點睛之筆,讓雙方在聊天的結束,認真感受那種愉悅,而不是擔心自己哪句話說的不妥,或者對方有什麼突發狀況。
這種情緒的表達,不僅釋放出「我們的聊天將要結束了」這個充滿留戀的信號,同時也給人很多期待,讓聊天這種溝通方式變得可持續。
祝開心呢。
不不
了解更多時間管理知識,構建高效的人生邏輯,歡迎關注持續分享的陳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