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貧困巫裔女孩勤學中文 獲當地華社捐助

2020-12-13 騰訊網

中國僑網11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來自馬來西亞哥打峇魯貧苦家庭的巫裔小學生艾麗莎,努力學習中文,獲得吉蘭丹中華總商會青商團的關注和物資捐贈。

哥市哥打拉瑪區村長林星銘日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與哥打拉瑪區州議員陳昇頓服務中心團隊訪問選民時,發現窮苦的馬來人家裡,也有人堅持送孩子到華小就讀。

他在一戶人家看到一名小女孩正在用中文做功課。他與女孩用華語聊天,發現就讀二年級的她用華語交談毫不生疏。

女孩的母親說,家裡雖苦,但堅持把孩子送去華校就讀,也從不後悔給孩子上華校。

隨後,林星銘帶領丹青商團團長黃觀遠和該團社會關懷小組主任龔仁坤,到訪艾麗莎的家。他感謝青商團關懷小組贊助物資予這個弱勢家庭。「希望艾麗莎小妹妹用功讀書,長大後有能力幫更多人!」(洪維聰)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巫裔教師開班教巫裔學生學中文
    中國僑網5月1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新山一名巫裔國小教師熱愛華語,在課餘時間開班教導一群來自漁村的巫裔學生學習華語,他希望更多馬來西亞人能夠學習華語,促進各族之間和諧共處、相互尊重。在本達斯拉勿國小執教5年後,了解到當地漁民會直接將漁獲售賣給附近的中國籍居民,但是雙方經常因為語言不通出現溝通障礙。
  • 馬來西亞巫裔女子從小學中文: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中國僑網8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1950年代初期,在馬來西亞波德申直落甘望村落裡,有個巫裔女孩莎莉娜向父親和婆婆嚷著說:「我想念華校。」 當時,父親和婆婆臉上不禁露出「問號」的表情,他們不明白,為何連一個中文字都看不懂的莎莉娜,會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
  • 馬來西亞首位巫裔華語新聞主播:學中文開闊視野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2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馬來西亞越來越多巫裔或印裔,都選擇將自己孩子送進華校就讀,希望孩子能夠掌握多一種語文,多一條出路,雖然早已屢見不鮮,但是每每見到友族同胞說中文,還是會有一陣奇妙的感覺油然升起。
  • 馬媒:馬來西亞巫裔女孩愛上華文 延續種族融合共存情誼
    自小擁有語言天賦 老師推薦到華小念書若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娜迪亞一口流利的華文,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名華人,但其實上她卻是出生在普通馬來家庭的巫裔女生。這名包著頭巾的的女孩,一年前剛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工商管理學士學位,隨後畢業回馬來西亞工作。
  • 大馬巫裔協調員學唱中文歌曲 華人新年最忙碌
    大馬巫裔協調員學唱中文歌曲 華人新年最忙碌     出席新春團拜活動上,莫哈末沙烈(右起)高歌「愛拼才會贏」,即場獲得許石宣、許秋榮、許才孝和許徠福等人的喝彩。
  •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讓孩子讀華小:學中文有前途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僑網1月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對華小的教學充滿信心、喜歡華小的紀律、堅信讓孩子掌握華語是走向光明的前程,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錫慕查化,選擇把孩子送入華小。在2007年10月10日登上太空,成為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的他,如今已經是育有4名分別7歲(女兒)、6歲(女兒)及5個月(男雙胞胎)小孩的父親。
  • 唯一華裔學生畢業 馬來西亞育群華小明年學生全為巫裔
    【觀察者網報導】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11月15日報導,馬來西亞霹靂州太平市章吉遮令區新路口育群華小當地時間15日舉行小六畢業典禮,全校只有1位華裔畢業生,隨著這名華裔生畢業後,明年全校22位學生全為巫裔。
  • 被華人興學精神感動 大馬巫裔教師捐2萬令吉給華校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4月1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淡邊縣普羅士邦國民型華文中學董事會自力更生,籌款建校的善舉感動了一名巫裔女教師,她特別捐獻2萬令吉給該華校,為華教作些貢獻。  即將退休的巫裔女教師法蒂瑪,日前在一項儀式上捐出2萬令吉給該校董事部,用作興建三層樓新校舍。
  • 馬來西亞巫裔男子衷愛華文 送孩子讀華小如願以償
    馬來西亞巫裔男子衷愛華文 送孩子讀華小如願以償
  • 馬來西亞玻璃市州陸交局巫裔官員中文說得溜
    中新網3月1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大家好,玻璃市陸路交通局(JPJ)將於2020年3月24日,在玻璃市州陸交局大廈公開拍賣車輛,總共拍賣27種不同型號的車輛……」這是馬來西亞玻州陸交局特別為公開拍賣車輛活動,所安排拍攝的宣傳短片口述內容。
  • 暹粒貧困學子獲熱心人士捐助
    暹粒省女王宮縣縣長勤芬南,向當地貧困學生發放熱心人士捐助的500多套服裝和30輛自行車,以分擔貧困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面臨的困難。勤芬南縣長在捐贈儀式上回顧說,每次在途經邊遠地區的紅土路時,總能看到學生們步行上下學。
  • 為什麼馬來西亞留學生都會說中文
    人們最常問馬來西亞留學生的問題之一,是馬來西亞人為什麼會說中文?根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2014年華人人口為660.1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1.9%。許多出生在華人家庭的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處於講中文的環境之中。
  • 吉隆坡機場提供中文服務 為中國遊客提供便利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0月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正值十一黃金周,大批中國遊客赴馬來西亞度假,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及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KLIA2)共有40名深諳中文的職員,為遊客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 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下文簡稱「華小」),顧名思義,是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小學,也是大馬華裔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近年來,由於華裔生育率降低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等因素,華小的華裔生源不斷縮減。根據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2018年發布的報告,過去十年間,華小在校生人數減少了11.2萬。
  • 馬媒: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題: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馬來西亞華文小學(下文簡稱「華小」),顧名思義,是以中文作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小學,也是大馬華裔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但還有些學校始終堅守,為了保住學校,讓華裔孩子能學中文,這些「微型華小」拼了....。。即使只有一個學生 華小也要辦下去在馬來西亞,華小即使只剩下一名學生,也堅持要開辦,因為要給「最後」的學生繼續接受華文教育的機會。
  • 馬媒:馬來西亞華小複課拍MV短片 教師當臨時演員教防疫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小學五、六年級15日複課,柔佛州東甲縣建國華小特別錄製校園防疫MV及短片,從填詞、演唱、拍攝到剪輯皆由學校教師包辦;當中,校長許麗菊率領10多位教師充當臨時演員
  • 馬媒:馬來西亞有條「華人河」 紀念早年華人拓荒者
    近日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刊登文章,介紹了馬來西亞古晉馬當郊區的一條溪流。此溪流被命名為「華人河」(SG.CINA),紀念的是早年來馬來西亞拓荒的華人。文章摘編如下:馬來西亞古晉馬當郊區有一條名為「華人河」的溪流,而橫跨「華人河」的橋梁,兩旁欄杆都被彩為紅色,也有「紅橋」之稱,小溪流水潺潺,是各族人士在暑熱天氣帶著一家大小納涼嬉水,消磨悠閒時光的好去處,成為馬當區的一個特色。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江區會向貧困學生派發購物券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江區會分發購物券給家境清寒的學生,減輕家長們為孩子採購開學用品的開銷負擔。 馬江區會婦女組主席翁秀秀指出,該區會今年成立了扶貧助學基金,協助來自清寒家庭的學生。
  • 馬來西亞霹靂州中華大會堂向當地小學捐贈防疫物資
    中國僑網10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霹靂中華大會堂透過副會長潘中山牽線,得到兩家私企的響應,向10所各源流小學捐贈一批消毒藥水和消毒搓手液。 受惠學校中,有6所華小、2所淡小和2所國小,各獲5桶消毒藥水和150瓶消毒搓手液。
  • 馬來西亞冬至將至 當地婦女組織舉辦活動慶祝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僑網12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冬至即將到來,隆雪華堂婦女組於15日舉辦了第5屆「愛是一家過冬至」活動,並有12個攤位展示特色湯圓,讓民眾前來品嘗,推廣傳統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