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的5月,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袁世凱的這一些列操作,基本上讓他成為中華民國的實際「皇帝」,其地位依然無法撼動,那麼他為何非要稱帝?要一個所謂「皇帝」的虛名呢?
一、皇帝名號的誘惑力
自秦始皇創立皇帝的名號以來,中國的皇帝制度源遠流長,長達2000餘年,無數仁人志士都為此「拋頭顱灑熱血」,這就是「皇帝」這兩個字的誘惑力。
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你登高一呼,無數人拜倒在你的腳下。袁世凱大半輩子都生活在帝制之下,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太吸引人了,沒有哪個男人能夠拒絕這種誘惑,況且這一切離袁世凱是那麼近。
二、外界輿論的變化
1914年,就在袁世凱大權獨攬的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在歐洲參戰的這些強國多數都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於是,1915年,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之爭成了年度熱門話題。
當時的參政楊度就寫了一篇論文《君憲救國論》,極力提倡君主立憲,他的意思就是要廢掉現行的共和制度,轉而實行君主立憲制度。這篇文章被袁世凱看到,十分欣賞。另外袁世凱的兩位高級顧問有賀長雄(日本)和古德諾(美國),也都贊同君主立憲,這讓袁大總統不免動心。
是啊,多數國家都實行君主立憲而發展,中國為何就不行呢?
三、坑爹的袁克定
如果說楊度、有賀長雄、古德諾僅在理論上支持君主立憲,那麼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可就是實幹派了,因為他知道,只要老爹成了皇帝,自己就是未來的皇帝,這一切太美好了。
於是便有了著名的《順天時報》的故事,加上楊度們的悉心籌備,袁世凱登基變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四、低估了反對力量
袁世凱成為大總統之後,個人私慾極端的膨脹,他認為這個國家沒有人有實力反對他了,但是現實的打臉是在太快了。
如果說孫中山、蔡鍔的反對,袁世凱還能理解,而自己嫡系中的嫡系段祺瑞和馮國璋的反對,就讓老袁措手不及了。
於是護國戰爭開始,很多省份獨立,北洋系也分裂,禍起蕭牆,人心離散,83天的皇帝終歸是一場夢。
其實歸根結底,袁世凱的皇帝夢,就是自己私慾的集中體現,他要讓家族光輝萬代、實現自己的強國夢、權利慾。欲望讓人進步,也讓人墮落!